□唐 瓊
采用因子分析法構建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
□唐 瓊
在匯集整理數字資源選擇標準初始集合的基礎上,開展專家問卷調查,進行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重要性及適用性的調查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提煉精簡出關聯度最強、最具代表性的選擇標準,在此基礎上遴選適用性得分高于4分的選擇標準,由此構建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
因子分析 數字資源 選擇標準
館藏資源是圖書館功能發(fā)揮與服務效益實現的基礎。數字環(huán)境下,信息資源的狀態(tài)、用戶需求、圖書館運行模式等正在發(fā)生轉變,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發(fā)展的資源選擇標準應用于數字資源的選擇具有很大局限性。開展數字資源選擇標準研究,既有利于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工作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也有利于實現圖書館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化,同時有利于提升數字資源建設的效果和效益,最終為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空間、實現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數字資源選擇標準研究為國內外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界所重視。然而,如何建立既能反映用戶需求,同時又具有代表性和實際應用價值的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目前仍處在不斷探索中。本文在結合已有學者及機構的相關研究、國內外館藏發(fā)展政策中的現行選擇標準的基礎上,提出數字資源選擇標準初始集合,繼而采用因子分析法,通過實證研究的方式,驗證其在圖書館資源選擇業(yè)務實踐工作中的重要性及適用性,最終構建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
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初始集合建立在對已有研究及館藏政策的考察基礎之上。數字資源選擇標準研究是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霍里曼(Curt Holleman)認為,資源選擇的四個基本標準——質量、與圖書館的關聯性、功能技術以及成本在數字環(huán)境下依然有效。但它們的實際含義、判斷方法發(fā)生了變化,而且數字資源的選擇將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1]。它涉及授權許可協(xié)議、多樣化的定價模式、設備、空間、資源類型的取舍、技術支持、供應商支持等多種因素[2]。此外,數字資源選擇與本地館藏的實際狀況相符合也是選擇決策中需考慮的重要因素[3]。李(Leslie A.Lee)和吳(Michelle M.Wu)認為根據不同圖書館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館藏發(fā)展政策中陳述的不同需求,數字資源的選擇決策也應有所不同。但他們同時指出,數字資源的內容、功能、長期使用、用戶以及成本標準在眾多數字資源選擇決策中是通用的。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數字資源的表現形式可能日新月異,圖書館必須定期評估審核數字資源的選擇標準,并根據環(huán)境的變化適時調整[4]。國內學者羅春榮、曹樹金認為應從用戶需求、資源內容、使用的方便程度、使用與運行環(huán)境、成本效益、后續(xù)服務等6方面考察數字資源選擇問題[5]。肖瓏和張宇紅從數字資源內容、檢索系統(tǒng)及功能、使用情況、價值與成本核算、出版商/數據商服務、長期保存等6個方面提出選擇評估數字資源的指標[6]。張曉林等結合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需要,提出了數字資源采購的總體原則、資源內容要求、資源利用要求、支持性服務的要求、支持互操作與集成的要求、長期保存要求等[7]。該研究突破了僅考慮數字資源內在價值的局限,對于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外,一些研究組織、圖書館聯盟等在該領域的研究也很活躍。如圖書館共同體國際聯盟(ICOLC)發(fā)布并兩次修訂了《關于當前電子資源選擇與購買及首選策略的聲明》[8],數字圖書館聯盟(DLF)發(fā)布《商業(yè)電子資源選擇與保存:問題與實踐》報告[9],就數字資源選擇的多項重要問題展開討論,包括:許可制度、價格模型和購買模式、長期保存與使用、選擇政策與策略計劃、機構經費及組織、用戶支持、持續(xù)評價及使用統(tǒng)計信息、數字資源管理的綜合系統(tǒng)等。
從國內外圖書館組織、圖書館制定的館藏發(fā)展政策、資源引進等政策來看,現行數字資源選擇標準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資源內容的評鑒、系統(tǒng)功能及技術的要求、資源成本的評估、資源許可協(xié)議的規(guī)定、資源供應商及其服務的考慮和資源長期保存的考察等[10][11][12][13][14][15]。如針對資源內容,美國國家農業(yè)圖書館《電子資源選擇政策》就提出了如下標準:“資源需反映準確性、完整性、客觀性及權威性或包含提供指向這類信息的鏈接;資源的責任機構應易于確定;資源應來源于公認的權威人士、出版者、協(xié)會或政府機構;資源應及時更新從而足夠有用,無論何時,資源的時效性對于資源本身的主題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盵16]
對上述研究及館藏政策中提出的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進行內容分析,可將其歸納為資源質量、資源使用、資源服務、資源契合、資源成本、資源風險六個維度,并提煉出相關的測評標準(見表1)。其中,資源質量、資源使用、資源服務是從微觀角度提出的選擇標準維度,屬于對資源本身特質的考察;資源契合、資源成本、資源風險是從較為宏觀的角度提出的選擇標準維度,即主要兼顧數字資源自身特征以外的外部因素影響。宏觀和微觀是相對的,完整的數字資源選擇標準是兩者的有機結合。
表1 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的初始集合
維度 測評標準E1成本構成E11資源價格接受程度E12年漲價幅度接受程度E13軟硬件購置成本的合理程度E14設備維護成本E資源成本E2成本效益E21數字資源登錄次數E22數字資源檢索或下載次數E23人均使用量E24人均服務成本E25全文下載成本F1版權風險的處理F資源風險F2合同風險的處理F3尊重用戶隱私
本次調查的目的在于:明確調查對象對本研究提出的各個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重要程度以及適用性的認知,實現數字資源選擇標準的復選和優(yōu)選過程,并由此確立最終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從而驗證研究假設:“盡管不同群體對數字資源選擇標準的認識存在差異,但尋找和確立一套具有代表性和適用性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是可能的?!?/p>
調查對象的確立
以中國國家圖書館主頁以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提供的導航為樣本獲取的途徑,兩者去重后共計303家圖書館。這些圖書館分布于中國大陸各個地區(qū),涵蓋了“211工程”高校,省級、直轄市或部分副省級城市的公共圖書館以及科研圖書館。此外,還包括很多各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中型圖書館。在此基礎上,通過網站調查的方式了解這些圖書館訂購數字資源的數量,其中訂購數字資源在3種以上的圖書館為273家(見表2),由此確定抽樣框調查對象來自于這些圖書館。
抽樣框內各圖書館一般在網站提供了館長聯系方式或各部門聯系方式、服務電話等,筆者以這些聯系方式為基本途徑,以郵件及電話訪問的方式了解該館負責數字資源建設的館長、部主任或館員的聯系方式。部分圖書館直接提供了數字資源建設部門或采購部門主管數字資源建設主任的聯系方式(如華中農業(yè)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等),這些部門的部主任直接確定為調查對象;此外,通過與圖書館相關數字資源建設館員的交流,獲得了國內部分圖書館負責數據庫選擇采購館員的電子郵件。原則上是每家圖書館確定一位調查對象,另考慮到網絡調查問卷回收率普遍較低的問題,部分圖書館如果能夠獲得超過一位業(yè)務涉及數字資源建設專家的聯系方式,均將其列為調查對象。
表2 抽樣框調查對象所在圖書館類型分布
調查問卷的設計
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1)第一部分是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2)第二部分調查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業(yè)務的基本情況。(3)第三部分考察調查對象對本研究提出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重要性以及適用性的認知。依據提出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初始集合所設計的問題,每一問題均涉及選擇標準的重要性和在圖書館的適用性兩個方面。其中,適用性是指該標準在調查對象所在圖書館應用的可能性,它與圖書館現實條件限制、數據的可得性相關聯。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設置五個評分等級供調查對象選擇。分數越高,表明重要程度越高或適用性越強。通過小規(guī)模調查測試,依據一些調查對象提出的意見對問卷進行了多次修改,最后確定正式的調查問卷。
調查的實施
設計網絡調查問卷,通過電子郵件將問卷的鏈接地址發(fā)送給調查對象。2008年12月1日至15日,為第一個調查周期;根據問卷回收的情況,于2008年12月15日至30日,向調查對象再次發(fā)送問卷。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132份,回收率為44%。依據答題數超過40道(即≥總題數的2/3)即為有效問卷的判斷標準,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25份,有效率為41.47%。其中,國家圖書館共征集了5位數字資源建設專家的意見,回收問卷涉及的圖書館共計121家。
因子分析(亦稱為因素分析)主要用來研究多個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多元統(tǒng)計分析的一個重要分支。它運用對諸多變量的相關性研究,剔除多余變量,從而實現用假設的少數幾個變量來表示原有變量的主要信息[17]。因子分析所具備的這種特點和優(yōu)勢,使其在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醫(yī)學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宋健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方法構建地區(qū)信用環(huán)境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18];劉舉等運用因子分析法構建我國綜合大學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19];徐革運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重新構建電子資源綜合評價指標[20],但其僅從數學角度考察了其可行性,并未開展相關的實證研究。本研究將根據選擇標準重要性調查結果,運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選擇標準,再結合選擇標準的適用性調查結果實現選擇標準體系的優(yōu)化。
應用SPSS軟件計算Cronbach內在信度系數值,得到各維度下選擇標準的重要性和適用性的Cronbach系數均大于0.8,這說明本次調查測度問題具有內在一致性。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測度本次問卷調查的外在信度(即不同時間進行測量時調查表結果的一致性程度)。將第一次和第二次問卷發(fā)放后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除“資源風險”在適用性方面兩次調查的P值小于0.05外,每一標準維度重要性和適用性的P值均大于0.05,可以認為總體上兩次調查結果不存在顯著差異,調查樣本所在總體分布一致,本研究設計的問卷及調查實施具有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一般認為,效度考察的是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及方法能否有效反映研究的問題,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反映。問卷樣本的重要性和適用性效度的AVE系數分別為0.71和0.73,均大于0.5,符合統(tǒng)計學對于問卷結構效度的要求,表明研究工具真實體現了研究所依據的理論結構。
上述調查結果的信度和效度分析表明,調查問卷設計及調查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能夠反映樣本所在總體的分布情況。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實現復雜變量的簡化,往往是利用一組觀測值實現的。考慮到選擇標準適用性是標準體系制定的參考依據,因此,本研究將調查對象對選擇標準重要性感知得分作為因子分析的觀測值,實現選擇標準初始集合的第一次優(yōu)化。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評估運用調查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的可靠性。因子分析的受試總樣本數量一般來說不得少于100人[21]。本研究獲得的樣本量為125人,符合因子分析對樣本量的要求。再對調查數據進行KMO取樣適當性度量和Bartlett球形檢驗。因子分析的KMO值為0.861,大于0.80,說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球形檢驗的近似卡方值為4096.339(自由度為1128),達到0.05的顯著,代表各變量(每一選擇標準即為一個變量)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其次,運用SPSS軟件的因子分析功能,選擇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并采用最大方差旋轉法旋轉主軸,以取得選擇標準體系主要的因子結構。以特征值為1作為抽取因子的標準。表3說明共抽取出11個共同因子,其中總和欄為特征值,“初始特征值”中“總和”欄的總和剛好等于變量數48。
確定抽取的因子數(即11個因子)后,得到旋轉后的成分矩陣,整理各個因子及其相關的變量、因子負荷量的值,得到表4。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根據各共同因子中變量(在調查問卷中以題項表示)的因子負荷量的大小排序,各共同因子所包含的變量見表4。同一共同因子下各變量的因子負荷量絕對值均大于0.4,表明共同因子對這一變量的解釋度足夠,關系緊密度較好,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根據多數研究者編制層面的實際經驗,一個層面的題項數最少在3題以上,否則題項太少,無法測出所代表的層面特質,其內容效度會不夠嚴謹。因此在因子分析時,如果共同因子所包含的變量數目只有2個或1個,可以考慮將此共同因子及相關變量刪除[21]。此外,考慮到越靠后的因子敏感度愈小,即最后一個因子對整體的貢獻率最小,因此,將第11個共同因子及其變量“收錄的數據量”和“收錄內容的時間跨度”刪除。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共同因子所包含的變量數大于或等于3。相關結果見表5。
第四次因子分析因旋轉后的成分矩陣中,各共同因子包括的變量均大于3個,數目適當,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此時共同因子數量由11個簡化為9個。通過上述因子分析得到的各因子之間的變量(即選擇標準)關聯度最強,能夠較好解釋原有標準體系所要測度的目的。上述分析過程共刪除5個選擇標準,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提出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初始集合已經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關聯度。
表3 說明的總方差
表4 整理后的旋轉成分矩陣主要數值
共同因子變量(因子負荷量的值)10 設備維護成本(0.746);人均服務成本(0.711);與對應紙本資源相比出版的及時性(0.402)11 收錄的數據量(0.814);收錄內容的時間跨度(0.712)
表5 因子分析次數及刪除的選擇標準
在未能辨析若干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條件下,通過獲得這些變量的實際測度值,以因子分析為主要途徑,能夠實現對各個變量關系的歸納和綜合,這也是部分研究將隸屬于共同因子的變量歸為同一類別的原因。與上述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已經提出了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的6個維度,并分析提取若干選擇標準分別解釋這6個維度,即歸類這一過程已經完成。本研究運用因子分析法,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各選擇標準之間的相關關系,以各變量形成的共同因子內容效度較強、對整體選擇標準體系解釋能力強為標準[5],根據這一判斷依據,每次因子分析后變量數(即選擇標準數)少于3個的共同因子不符合要求,將其刪除,從而使得保留的各變量之間相關性和代表性最強。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測度選擇標準的適用性,選擇標準適用性得分為1,表明其在調查對象所在圖書館無法應用;若得分為5,表明其在調查對象所在圖書館非常適用,即得分越高,適用性越強。以選擇標準的適用性得分大于或等于4作為篩選的閾值(因為大于或等于4分即表明該標準在調查對象所在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實踐中能夠較好地應用)。統(tǒng)計經過因子分析篩選的選擇標準適用性得分,結果如表6所示。
很多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雖然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缺乏支持數據等現實條件的限制,并不能在實踐工作中得到很好的應用。表6中共有9個選擇標準在圖書館資源選擇工作中適用性相對較弱。以“人均使用量”(檢索或下載總次數與目標用戶比值)為例,該指標是測度資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支持性數據,但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現實中獲得相關數據存在一定困難。如部分資源供應商未提供使用統(tǒng)計數據,部分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系統(tǒng)不具備資源訪問統(tǒng)計的功能;此外,目標用戶的范圍界定存在模糊性,其具體數量難以確定,對于公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而言更是如此,因此,以“人均使用量”作為選擇比對的標準也就存在一定困難。
表6 適用性得分低于4的選擇標準
本研究以選擇標準適用性調查結果平均數大于4作為一個衡量的尺度,但各個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存在差別。對不同類型圖書館的統(tǒng)計發(fā)現,除了“尊重用戶隱私”和“用戶對該資源滿足需求的總體感知”這兩個選擇標準的適用性得分均低于4分以外,表6中所列的未能符合適用性的選擇標準在一些圖書館是可以應用的。以“支持資源集成與整合”標準為例,調查的科研圖書館專家對于該標準在其圖書館適用性的感知得分就為4.14,這可能與調查對象所在圖書館開發(fā)了數字資源統(tǒng)一檢索平臺,已經對數字資源相關標準及協(xié)議是否支持集成整合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和詳細的規(guī)定有關。如中國科學院國家圖書館就規(guī)定資源提供商必須支持數據內容、數據組織和數據利用的標準化和開放性要求,應該積極協(xié)助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建立開放的集成應用環(huán)境[7]。因此,圖書館可將調查結果中未能符合適用性的選擇標準作為參考性標準,依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選用。
調查對象結合自身工作實踐也提出了一些其他影響數字資源選擇的因素,如資源使用方面,提出要考慮“利用率統(tǒng)計功能”、“利用效果”、“并發(fā)用戶數限制”,“使用的方便性問題應是資源使用首要標準”;資源成本方面,提出應考慮“外文數據庫是否需要支付國際流量費”,“不同學科資源的評價標準難以統(tǒng)一,如新學科的使用成本肯定較高,但沒有開始,永遠也不可能有高利用率,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積極性還要靠培養(yǎng)”;資源服務方面,專家指出僅考察資源供應商是否提供使用統(tǒng)計數據是不夠的,還應要求其直接提供使用分析報告;此外,有關合同風險方面,專家指出“因不可抗拒造成的使用中斷的補償:如地震、光纜中斷、數據維護等導致的數據庫實際使用時間低于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應有延期或退補償機制”,“數據庫商家對影響用戶使用情況的賠償措施應作為考核標準。數據錯誤、不全、對方服務器問題造成服務中斷等情況經常發(fā)生。但由于未能在合同中詳細約定,出現這種狀況以后圖書館得不到任何賠償?!?/p>
此外,也有部分專家指出,雖然研究提出的選擇標準涵蓋面較廣,但過多的選擇標準反而會增加數字資源選擇實踐工作的復雜性,增加工作成本。為使選擇標準體系在實踐中具有更好的應用性,結合專家提出的評論性意見,最后修訂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在層次劃分和標準表述方面均進行了修改和簡化。考慮到在不同圖書館應用時還需確定各個選擇標準的權重,而在層次劃分上,多一層級就會帶來工作量的增大,故將原有三級選擇標準體系簡化為兩級:第一級為標準體系的維度,第二級為具體的選擇標準。此外,對部分內涵相近、能夠揭示同一現象的選擇標準加以歸并處理,以避免標準數量過多帶來資源選擇過程應用的復雜化,具體包括:
(1)將“資源質量”維度下“與對應紙本資源相比出版的及時性”歸入“內容更新頻率”。
(2)將“資源使用”維度下“授權用戶的界定”和“授權使用地點界定”合并為“授權適用范圍”;“允許文獻傳遞”歸入“授權使用方式”標準的考察。
(3)將“資源服務”維度下“提供規(guī)范的使用統(tǒng)計數據”修改為“提供規(guī)范的使用統(tǒng)計數據報告”;將“資源供應商提供資源的長期保存”和“長期保存方式滿足本館要求”合并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方式”。
圖1 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
(4)考慮到現有數字資源定價方式的復雜化及其對資源選擇工作帶來的影響,“資源成本”維度下增加一個標準——“資源定價模式”;“軟硬件購置成本”歸入“資源價格”標準中;“全文下載成本”修改為“全文下載成本/檢索成本”,從而全面反映全文數據庫、二次文獻數據庫等的使用效益?!皵底仲Y源的檢索和下載次數”的適用性得分為4.27,但考慮到僅考察檢索和下載次數在測評資源使用效益方面的實際意義并不大,而檢索和下載次數事實上是考察“全文下載/檢索成本”的基礎數據,故保留“全文下載/檢索成本”即可達到測評目的。
(5)將原有的“版權風險”標準細化為“版權爭議材料的處理”和“對資源非法使用的界定和控制”;將“合同風險”細化為“合同對雙方責任義務約定的合理性”和“合同文本表述清晰”。最終修正后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包括6個判斷維度、31個選擇標準(見圖1)。
從國內外已有研究及圖書館館藏發(fā)展政策中提出的數字資源選擇標準來看,雖然不同群體對于數字資源選擇標準的認識存在差異,但綜合來看,可將其歸納為六個方面,即:資源質量、資源使用、資源服務、資源契合、資源成本、資源風險。本研究以這六個方面為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設計的維度,結合圖書館發(fā)展實際,提出相關選擇標準,得到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的初始集合。在此基礎上,通過專家問卷調查法驗證各選擇標準的重要性和適用性,采用因子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方法提煉、確立一套關聯度、代表性和適用性均較強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來自于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科研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從事數字資源選擇相關工作的實踐專家,最終確立的圖書館數字資源選擇標準體系是在綜合其意見的基礎上得出,在不同類型、規(guī)模圖書館均有較為普遍的應用價值。
1 Holleman C.Electronic resources:are basic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changing.Library Trends,2000,48(4):694-710
2 Clayton P,Gorman G E.M anag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libraries:collection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Library Association Publishing,2001:94
3 Johnson P.Selecting electronic resources:developing a local decision making matrix.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1996,22(3/4):9-24
4 Lee L A,Wu M M.Do librarians dream of electronic serials?A beginner's guide to format selection.The Bottom Line:Managing Library Finances,2002,15(3):102-109
5 羅春榮,曹樹金.電子館藏及其發(fā)展政策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2):37-41
6 肖瓏,張宇紅.電子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初探.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3):35-42
7 張曉林,宛玲,徐引篪等.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的技術要求.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4):14-19
8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Statement of current perspective and preferred practices for selection and purchas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Update No.2,pricing and economics).2004.[2010-01-25].http://www.library.yale.edu/consortia/2004currentpractices.htm
9 Jewell T D.Selec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lectronic resources:issues and practices.2001.[2010-01-25].http://www.clir.org/pubs/reports/pub99/contents.html
10 CALIS引進資源工作組.CALIS引進資源工作規(guī)范.2006.[2010-02-21].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images1/070913/4.doc
11 CONCERT電子資源選擇政策.2006-04-17.[2010-02-21].http://info.zjei.net/content/tsghy_0111/article01.doc
12 Library of Congress.Electronic Resources,Selection Guidelines.2004.[2010-02-25].http://www.loc.gov/acq/devpol/electronicselectionguidelines.html
13 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文獻采選條例.2002.[2010-02-25].http://www.nlc.gov.cn/old/res/caix uan.htm
14 Hongkong University Library.Electronic resources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2010-02-21].http://lib.hku.hk/cd/policies/erp.html
15 Principles for CSU Acquisi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2010-02-21].http://seir.calstate.edu/ear/docs/principles.doc
16 National Agricultural Library.Electronic Resources Selection Policy.2002-04-15.[2010-02-21].http://www.nal.usda.gov/about/policy/coll_dev_add2.shtml
17 林杰斌,林川熊,劉明德等.SPSS12統(tǒng)計建模與應用實務.2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496
18 宋健.基于 AHP和因子分析的地區(qū)信用環(huán)境指標體系構建的實證研究.中國軟科學,2006(6):111-119
19 劉舉,劉云,曾誠.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綜合大學創(chuàng)新力指標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10):111-114
20 徐革.重構電子資源綜合評價指標的主成分分析法.圖書情報工作,2004(2):32-34
21 吳明隆.SPSS統(tǒng)計應用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tǒng)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67
A Study on Establishing a Selection Criteria System of Digital Resource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Tang Qiong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the initial collection of selection criteria of digital resources,this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experts to establish a selection criteria system of digital resources,and uses factor analysis to extract the criteria that are able to explain the measuring purpose of the original selection criteria system.On this basis,the criteria which get scores about applicability higher than 4are chosen,and finally a representative and applicable selection criteria system is established.
Factor Analysis;Digital Resource;Selection Criterion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信息資源公共獲取中的質量保障政策研究”(10CTQ011)及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資助二等資助項目(20100470971)研究成果之一。致謝:感謝每一位參與調查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實踐專家。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廣州,510006
201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