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肖昌斌 梅紅星 特約通訊員 黃躍飛
學生是最生動的教育資源
——崇陽縣城鄉(xiāng)融合教育紀實
◎/本刊記者 肖昌斌 梅紅星 特約通訊員 黃躍飛
2009年9月1日,來自崇陽縣蔡敦、華陂、大源、高視、金塘、桂花、銅鐘、桂口、鹿門等9個邊遠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的農民像辦喜事一樣,歡送自己的孩子坐上前往崇陽縣城關中學的客車。按全縣布局調整的思路,崇陽縣9所農村偏遠地區(qū)的初中撤并至教育城中的城關中學。十校合一,3700多名農村初中的學生和1700多名縣城初中的學生在2009年9月1日走進同一所學校。盡管對城鄉(xiāng)學生的融合工作作了充分考慮并制定了預案,崇陽縣教育局局長龍志凡仍然有些擔心。
兩年后的今天,現(xiàn)實印證了崇陽縣融合教育的理念:“學生是最生動的教育資源。城鄉(xiāng)教育的融合,更有利于推動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饼堉痉驳膿囊炎兂闪思议L們的舒心,城關中學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孩子和諧地融為一體。
崇陽縣以教育城建設為戰(zhàn)略支點的學校布局調整方案出臺后,一個沒有被廣泛關注的隱性問題被龍志凡提到了桌面: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學校文化背景的10所學校的學生合并在一起,是按校分班還是混合分班?學生食宿是自由組合還是統(tǒng)一分配?管理將面臨巨大挑戰(zhàn)。
崇陽縣教育局在調查中了解到,家長們都有自己的顧慮:城里家長認為農村的孩子行為習慣不好、不講文明;農村家長則認為城里的孩子怕吃苦、愛攀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家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新的環(huán)境里會學壞,許多家長希望學校按區(qū)域分班、安排食宿。
“教育應該有教無類。推行教育改革正是為了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城鄉(xiāng)教育融合。融合教育應是敞開、接納和認同的教育,是一種‘無痕’的教育?!饼堉痉矝]有忘記建教育城的初衷。每一個學生就是一種教育資源,而來自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經歷的學生構成了一個豐富的教育資源庫,只要學校合理引導,讓每一種資源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功能,就一定能產生1+1>2的教育效果。而如果在一所學校里將城里孩子和農村孩子分開,表面看來是因材施教,實質上是一種教育歧視,是對因材施教的誤讀。
崇陽縣教育局決定對5400多名學生進行統(tǒng)—測試,然后混合編成平行班,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在同一教室學習,同一寢室住宿,同—食堂排隊就餐,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城關中學開學后,家長們的顧慮不幸得到了印證。城關中學食堂的米飯實行自助式,剛進城關中學的孩子每次總是盛滿滿一碗,吃不完就倒掉;有的學生仗著自己身高體壯,打飯不排隊;一些來自農村的男生洗完澡后,總是習慣性地光著膀子、穿著短褲,從浴室走向寢室。校園內亂丟紙屑、損壞公物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崇陽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黃躍飛把城關中學開學后的第一周叫作“磨合期”?!澳ズ掀凇北┞兜膯栴}讓崇陽縣城關中學調整了管理模式和策略。他們摸索出“總校+分?!钡墓芾砟J?,實行總校統(tǒng)籌、分校管理、目標考核、均衡發(fā)展的管理方式。第一學期,學校緊緊圍繞城鄉(xiāng)學生和諧發(fā)展這個主題,密切關注他們的思想、生活和學習狀況,讓城鄉(xiāng)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在城關中學結束上午的采訪時,剛好碰到學生在吃午飯。出現(xiàn)在記者眼前的情景與城關中學校長羅火林描述的剛開學時的情景完全迥異:各班學生在教室門前自覺地排起整齊的長隊,秩序井然地走進學校食堂,值日生執(zhí)掌飯勺,按照學生需求分飯。偌大的餐廳里一千多名學生就餐非常安靜,學生都坐立端正,吃得津津有味。就餐完畢,學生自覺地收拾好碗筷,井然有序地離開餐廳。
“以前吃飯時,農村孩子喜歡大聲講話,有的學生還喜歡把一只腳踩在凳子上,但農村孩子不挑食,每次吃飯都吃得干干凈凈。相反,城里的孩子吃飯比較文明,但挑食問題突出?!背顷P中學副校長吳國輝對城關中學剛開學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為此,城關中學開展文明食堂建設活動,通過多種形式放大學生優(yōu)點,樹立身邊的典型,將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內化為同一餐桌同學的優(yōu)點,內化為同一寢室室友的優(yōu)點,內化為全班同學的優(yōu)點。
各班開展的學生“結對子”活動,將融合思想充分滲透于學習中。來自大源鄉(xiāng)和高視鎮(zhèn)的周瀟風、廖宗榜、張紫薇入校時英語考試都在90分以下,中考時英語學科都達到了100分以上,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鄂南高中研究性學習班?!斑@都多虧了幫扶對子對我們的幫助??!”三人由衷地向老師們表達了他們對學習伙伴的感激之情。融合教育實施一年后,城關中學八年級學生的人均分數(shù)比開學時增加15分,而農村學生的人均分則增加了22分,融合教育讓城鄉(xiāng)學生的學習成績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寢室是學生心靈溝通的最佳場所,城關中學推行了教師“心靈之約”活動。學生在就寢前,學校領導或教師深入到學生寢室,與同一寢室的8個孩子促膝談心,大家聊學習、談生活、聊家庭,教育學生養(yǎng)成文明的生活習慣,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聊天打開了學生的心扉,也及時化解了城里學生與農村學生因生活習慣不同而產生的誤解,讓寢室變得更加和諧。
在城關中學一分校的辦公室,記者看到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大摞記載了大量教師與學生談心的筆記,旁邊還有教師與學生在寢室交談和活動的相冊。一張張照片,一張張笑臉,記錄著師生之間最美好的回憶。
融合教育的成功,也讓許多留守兒童得到了更加健康地成長。在一分校盧和平的班上有一個留守兒童叫廖文靜,她媽媽在外打工,她把學校當成家,把老師當成媽媽,生活費都交給老師保管。每到周末,她會跟著老師一起洗被子,一起做飯。學校和老師的關心,讓她變得越來越陽光。在學校的自我測評中,她寫下了這樣的評價:我以我的認真贏得了各科老師的認可。
盧和平欣慰地對記者說,以前學生都是避開老師走路,而現(xiàn)在學生在老遠的地方就喊盧老師好,她感到由衷地高興?!跋M约喊嗌系拿恳粋€孩子以后走出去,都能褪去山里娃的羞澀,都像廖文靜一樣堅強自信,落落大方?!北R和平的眼里充滿了期待。
“學校的融合教育使農村孩子少了幾分放縱、自卑,多了幾分自律、自信;使城里孩子少了幾分固執(zhí)、自負,多了幾分寬容、愛心,讓學校孩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助共融,互補相長。”城關中學總校副校長王春敏自豪地說。
在城關中學的校園里,記者看到身著校服的孩子們下課后興奮地走出教室,在操場上盡情地活動。沒有粗俗的言語,沒有人大聲喧嘩,沒有人隨手亂扔垃圾,沒有人攀折花木。城關中學的融合教育擦掉了被貼在學生身上的“城市”“農村”的標簽,取而代之的是陽光、自信、文明和個性。
崇陽縣教育局副局長黎偉斌說:“智力靠智力開發(fā),文明靠文化陶冶。推動城鄉(xiāng)孩子快速融合的力量是校園文化?!背顷P中學的三所分校,分別以博雅校園、愛心校園、和諧校園為特色,形成自己的個性文化。城關中學一分校給初中每個階段的教育確定了一個主題,分別是陽光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并把開學的第一個月定為雅行教育月,積極開展“誠信班級”“誠信考場”“誠信之星”等活動。
城關中學一分校校長楊國君給記者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在城關中學,學生憑車票免費上車。有一位家長到學校探視時,讓自己的孩子向學校謊報車票丟了,要求補發(fā)免費車票,第一次順利實現(xiàn)了。到第二次提出同樣要求時,孩子說:“爸爸,我們學校是講誠信的,你這樣做叫我以后怎樣做人?”說得爸爸很慚愧。融合教育文化已從學校慢慢延伸到了學生家庭。
在探索城鄉(xiāng)融合教育的道路上,崇陽縣正朝著讓學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目標邁進。
(責任編輯 肖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