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民, 王治平, 劉 杰, 葉雪蘭, 邱志兵, 李慶國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中藥學(xué)院,廣東廣州510006)
大黃來源于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之功,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等[1]。其主要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制劑多采用煎煮法提取[2],蒽醌類成分因受熱時間過長而降解,致通腸作用明顯減弱[3],同時也影響提取率。超臨界流體萃取(SFE)技術(sh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tǒng)提取過程的缺陷,并且屬于環(huán)境友好的綠色提取技術(shù)[4-5]。但是,該技術(shù)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高壓操作,對設(shè)備的要求高,萃取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等[6]。超聲能產(chǎn)生空化效應(yīng),具粉碎、攪拌、乳化等特殊作用,使植物組織在溶劑中瞬時產(chǎn)生的空化泡的崩潰,而使組織中細胞破裂,以利于溶劑浸透到植物細胞內(nèi)部,使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溶于溶劑之中[7]。目前已有相關(guān)文獻報道將超聲技術(shù)引入到SFE萃取中,并探討了超聲參數(shù)對萃取率的影響[6]。
本試驗采用自行設(shè)計改造的超聲強化超臨界流體萃取裝置,以大黃藥材中5種蒽醌衍生物成分為提取對象,比較超聲提取(U)、超臨界流體萃取(SFE)和超聲強化超臨界流體萃取(USFE)提取大黃5種蒽醌衍生物成分的提取率。為開發(fā)植物藥有效成分提取新技術(shù)和大黃及其復(fù)方制劑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參考。
超臨界提取裝置(江蘇華安科研儀器有限公司,5 L),超聲波發(fā)生器(廣州華南超聲設(shè)備有限公司,超聲強度2 000 W,頻率20 kHz),超聲強化超臨界提取裝置(自行設(shè)計,由上述2種設(shè)備改裝而成)示意圖見圖1;CO2氣體購于廣州億祥貿(mào)易公司供應(yīng),純度達99.5%以上;SHIMADZU LC-10AT vp plus高效液相色譜儀,SHIMADZU SPD-10A vp plus紫外檢測器,SHIMADZU CBM-10A vp plus化學(xué)工作站;Sartorius CP225D電子分析天平(德國,d=0.01 mg);鹽酸、三氯甲烷、甲醇、乙醇等為分析純,水為制備純水。對照品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含量測定用,批號分別為:蘆薈大黃素110795-200605,大黃酸110757-200206,大黃素110756-200110,大黃酚110796-200615,大黃素甲醚110758-200610)。大黃藥材購自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大藥房有限公司,由本院李薇教授鑒定為廖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干燥根及根莖。
圖1 超聲強化超臨界提取裝置示意圖
2.1 大黃的預(yù)處理 取大黃飲片,粉碎,過100目篩,混勻,即得。
2.2 大黃蒽醌類成分的提取 參照大黃SFE提取的穩(wěn)定工藝參數(shù)[8],采用平行試驗的方法,比較超聲、超臨界和超聲強化超臨界的提取效果。
2.2.1 超聲提取(U)[9-10]稱取大黃粉末100.0 g,置1 L萃取釜中,加4 BV乙醇超聲提取2 h(超聲強度:1 000 W,間歇2 min工作),從放料口收集乙醇提取液,50℃減壓回收至無乙醇滴出,得萃取物。
2.2.2 超臨界提取(SFE)[5,8]稱取大黃粉末 100.0 g,置 1 L萃取釜中,按如下條件萃取2 h:夾帶劑乙醇用量2 BV,萃取壓力18 MPa,萃取溫度50℃,分離壓力5 MPa,分離溫度35℃,收集萃取液,50℃減壓回收至無乙醇滴出,得萃取物。
2.2.3 超聲強化超臨界提取(USFE) 稱取大黃粉末100.0 g,置1 L萃取釜中,按如下條件萃取1.5 h:超聲強度:1 000 W,間歇2 min工作,夾帶劑乙醇用量1.5 BV,萃取壓力18 MPa,萃取溫度40℃,分離壓力5 MPa,分離溫度35℃,收集萃取液,50℃減壓回收至無乙醇滴出,得萃取物。
2.3 供試溶液的制備
2.3.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按文獻方法制備[1,11],即得每1 mL 中含蘆薈大黃素16.133 μg、大黃酸15.601 μg、大黃素 15.092 μg、大黃酚 16.117 μg、大黃素甲醚 8.109 μg 的混合對照溶液,即得。
2.3.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上述萃取物0.1 g,置燒瓶中,同藥典大黃藥材含量測定項下方法,自“加8%鹽酸溶液,超聲2 min,再加三氯甲烷10 mL”起同法制備供試液,再用甲醇稀釋10倍,搖勻,濾過,即得。
2.4 色譜條件[1,12]色譜柱:Kromasil 100-5 C18(4.6 mm×250 mm,5 μm),加預(yù)柱;流動相:甲醇 -0.1%磷酸溶液(85∶15);體積流量:1.0 mL/min,柱溫:30 ℃,進樣量:10 μL,檢測波長:254 nm。
2.5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精密吸取混合對照溶液1.0、2.5、5.0、10.0、2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biāo),對照品進樣質(zhì)量(ng)為橫坐標(biāo)(X),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計算回歸方程。結(jié)果見表1。
2.6 樣品測定 精密吸取上述對照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并計算各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色譜圖見圖2,結(jié)果見表2。
表1 各對照品線性關(guān)系考察結(jié)果
圖2 蒽醌衍生物HPLC測定色譜圖
由表2可知,提取物中蒽醌衍生物量高低:超聲強化超臨界提?。境R界提?。境暡ㄌ崛?提取物中蒽醌衍生物的提取率大小:超聲強化超臨界提?。境暡ㄌ崛。境R界提取。因超聲波提取時溶劑用量較多,提取物得率較高,使其對蒽醌衍生物的提取率有所提高。
試驗表明,超聲強化超臨界流體提取大黃5種蒽醌衍生物的量及提取率均高于單獨的超聲和超臨界提取。
2.7 驗證試驗 上述試驗過程中收集萃取物時發(fā)現(xiàn)萃取物的顏色變化,由褐黃色變?yōu)轷r黃色再變?yōu)榈S色。為探討此現(xiàn)象的原因并驗證超聲強化超臨界提取工藝,進行如下試驗。提取條件:萃取溫度為40℃,提取時間1.5 h,超聲強度1 000 W,夾帶劑乙醇用量為2 BV,每0.5 BV收集萃取物,測定蒽醌衍生物量和提取率。結(jié)果見表3。
表2 不同提取方法對大黃蒽醌衍生物提取效果試驗結(jié)果 (n=2)
表3 不同時段收集萃取物中大黃蒽醌衍生物測定結(jié)果 (n=2)
由表3可知,第2個0.5BV萃取物中的蒽醌衍生物量及提取率最高,第1個0.5BV次之,第3個0.5BV最低。第2個0.5BV萃取物中大黃酚量高達81.638%,如果欲制備高含量的有效部位,可以采取分段收集的方法。
3.1 試驗結(jié)果表明,USFE的合適萃取溫度、萃取時間和夾帶劑用量分別低于SFE的10℃、30 min、0.5 BV,在相同的萃取壓力下,USFE對5種蒽醌衍生物成分的提取率較SFE分別提高2.113%~6.095%。超聲強化超臨界流體提取大黃5種蒽醌衍生物的量及提取率均明顯高于單獨的超聲和超臨界提取。
3.2 研究顯示,超臨界提取和超聲波提取技術(shù)在中藥提取分離方面具有廣泛的應(yīng)用前景,兩者的成功聯(lián)用尚未見相關(guān)文獻報道,它對有效成分的提取純化和制劑工藝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為其他的中藥產(chǎn)品工藝改進提供新的方法。
3.3 超聲強化超臨界流體提取技術(shù)成功整合了兩者在提取方面的優(yōu)勢,避免了兩者的劣勢,減少夾帶劑的用量,降低回收工作量及成本,避免萃取物中的有效成分長時間加熱而被破壞,同時縮短提取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1]中國藥典[S].一部.2010.
[2]郝淑清,王汝龍,何麗一.大黃煎煮方法對有效成分的影響[J].中草藥,1984,15(2):15.
[3]羅順德,蔡鴻生,蘇 瑋.幾種提取方法對大黃蒽醌類含量的影響[J].中藥通報,1987,12(5):30.
[4]陳維杻.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原理和應(yīng)用[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1998.
[5]李衛(wèi)民,金 波,馮毅凡,等.中藥現(xiàn)代化與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hù)[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6]胡愛軍,丘泰球,梁漢華.超臨界流體萃取強化技術(shù)及應(yīng)用[J].精細化工,200l,18(12):736-740.
[7]郭孝武.超聲技術(shù)在中草藥成分提取中的應(yīng)用[J].中草藥,1993,24(10):548-549.
[8]肖 飛,李衛(wèi)民,李其鳳.正交試驗法優(yōu)化SFE-CO2萃取大黃總蒽醌工藝探討[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09,22(4):89-90.
[9]郭孝武.超聲頻率對提取大黃蒽醌類成分的影響[J].華西藥學(xué)雜志,1999,14(2):117-118.
[10]郭孝武.不同超聲強度對提取大黃蒽醌成分的影響[J].陜西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1994,22(1):89-90.
[11]岳淑梅,馮玲玲,齊瀟瀟,等.肝寧顆粒中大黃所含5種蒽醌苷元的 HPLC 測定[J].中成藥,2008,30(8):1155-1158.
[12]孫 慧,朱 超,章弘揚,等.大黃及其炮制品的液質(zhì)聯(lián)用分析及物質(zhì)基礎(chǔ)比較[J].中成藥,2009,31(3):4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