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潤波
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y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主辦,上海市醫(yī)學會肺癌學組和衛(wèi)生部呼吸內鏡培訓基地承辦,2011年6月24日-6月26日在上海胸科醫(yī)院及光大會展中心舉辦了為期兩天半的“首屆國際呼吸內鏡診療大會暨肺癌診療新技術新進展學習班”。會議內容包括呼吸內鏡介入技術在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縱隔淋巴結診斷和分期中的運用、肺癌多學科治療策略、肺癌小標本的采集與檢測及分子靶向治療在肺癌中的應用等。
本次會議邀請了廖美琳教授和吳一龍教授作為大會榮譽主席,大會主席由周清華教授、石遠凱教授、韓寶惠教授、David Jablons教授和馮運院長擔任。
本次盛會我們邀請到了來自美國的David Jablons、David Garf i eld、Michael Shurin、Galina Shurin、徐志東、徐莉教授,加拿大的Kazuhiro Yasufuku教授,德國的Felix JF Herth、Christian Manegold教授,日本的Noriaki Kurimoto教授,中國香港的林冰教授,還邀請了廖美琳、白春學、陳海泉、傅小龍、韓寶惠、李強、李時悅、石遠凱、宋恕平、王長利、王貴齊、王潔、于金明、張力、張杰、支修益、周彩存、周清華等,專家進行了氣管鏡和肺癌相關領域的授課。
主會場首先由Kazuhiro Yasufuku、Felix JF Herth、Noriaki Kurimoto進行了凸面支氣管鏡的臨床應用、徑向支氣管內超聲及超聲內鏡在周圍型病變中的應用的講座,Christian Manegold、David Jablons、Michael Shurin等分別進行了非小細胞肺癌分子標記物意義和二線化療及肺癌免疫治療的專題講座。
6月25日在氣管鏡分會場,Kazuhiro Yasufuku、Felix JF Herth在醫(yī)院進行了超聲內鏡的操作演示,并在會場進行同時轉播,香港的林冰教授進行現(xiàn)場解說。Yasufuku教授是第一個將EBUS應用于縱隔淋巴結活檢及肺癌分期的學者,他與Herth教授的EBUS-TBNA操作給與會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不僅操作極為規(guī)范,而且非常簡練,穿刺檢查后當場進行涂片鏡檢,如果陽性即可停止下一步繼續(xù)操作,陰性則繼續(xù)檢查直至有陽性結果。這樣的操作不僅在最大程度上縮短了患者行氣管鏡時所需耐受時間,也大大提高了診斷的陽性率。張杰和王貴齊教授緊接著進行了氣道惡性腫瘤和EBUS-GS的現(xiàn)場操作,使與會者對國內外高水平的內鏡操作有了最直接的感官認識。6月26日李強、張杰、李時悅、林冰、孫加源、王貴齊等6位專家先后針對氣道支架植入、氣道腫瘤熱消融技術、氣道腫瘤的腔內藥物治療、經支氣管鏡肺減容術、超聲支氣管鏡及食道超聲技術進展分別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與會代表通過答疑互動等多種形式就各自的學術見解及專業(yè)問題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交流。
隨著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肺癌的個體化治療和靶向治療已經成為當下的熱點,如何使肺癌患者獲得更好的生存時間以及如何更為早期的診斷和合理治療肺癌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點。2011年美國腫瘤年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關于肺癌診治的熱點在于肺癌小病灶標本的獲取和對于肺癌一線化療耐藥患者仍有必要盡可能獲得組織標本以進行組織的分子分型。在通常肺癌的診斷中,往往因為創(chuàng)傷性較大或患者不愿意接受,肺癌組織標本的獲取相對較為困難,而目前的觀點認為應盡可能獲取肺癌組織標本進行分子分型,進行基因突變的檢測,以確定患者存在哪一種突變以及是否是靶向治療的獲益人群,以便在后續(xù)治療中采取最適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達到“量體裁衣”的目的。在本次會議中,邀請了韓寶惠、白春學、周清華、王長利、陳海泉、張力、周彩存、支修益、王潔、于金明、石遠凱、傅小龍、徐志東、徐莉、David Garf i eld、Galina Shurin等相應各領域的權威專家對于標本的分型及放療、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進展,肺癌信號通路傳導,個體化治療及治療耐藥后的對策進行了細致的專題講座,對提高參會人員對于這方面的認識有很大幫助。
本次大會中的專題學術講座內容豐富新穎,代表著國內外的先進水平和未來研究方向,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認可與贊揚,學術氛圍熱烈,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呼吸內鏡和肺癌診治大會。大會同時與國外相關領域專家進行了進一步深入交流,為今后在支氣管內鏡和肺癌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