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程 穎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CT機已經在各醫(yī)院中逐漸普及,在臨床診斷中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使得醫(yī)療診斷的水平呈現不斷提高趨勢。CT定位下經皮肺穿刺術是一種操作簡單、方便且損傷較小的定性診斷方法。對常規(guī)檢查不能確定的肺內病變的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且并發(fā)癥現象出現概率低,臨床應用廣泛。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隨機抽取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在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就診的在CT導向下接受經皮肺穿刺細胞學檢查的患者病例75例,對其病例資料進行分析?,F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這2年時間,在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就診的在CT導向下接受經皮肺穿刺細胞學檢查的患者病例75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齡在29~88歲之間,平均年齡63.6歲。其中60歲以上者49例。適用患者范圍:均為臨床懷疑肺癌,但不能行手術治療;拒絕開胸探查而又懷疑肺癌者;臨床懷疑可能為肺癌,但痰脫落細胞學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未能確診者。
掃描機型為PQ2000S型CT機。穿刺針為日本產PTC-B針,18G×150mm。
術前行凝血常規(guī)、血常規(guī)及心電等各項相關檢查。在對患者進行穿刺以前,須對其進行全面的CT掃描,排除其患有血管病、血管畸形的疾病的可能性,對腫塊和周圍血管之間關系進行仔細準確的觀察,以免在穿刺過程中損傷血管。
患者在穿刺時的姿勢應該根據病變的具體部位而定,重點掃描病變部位,對最佳穿刺點進行仔細選擇,選好后用龍膽紫或圓珠筆在皮膚上準確標記,穿刺點在選擇時要注意避開骨骼和大血管,對進針的最小和最大深度進行測定。對所選穿刺點的皮膚進行常規(guī)徹底的消毒,用2%利多卡因5mL沿標記點逐層浸潤麻醉至胸膜,穿刺針沿標記點刺入胸壁,囑患者平靜呼吸后屏氣,當針進入到預定的深度的時后,對同平面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CT掃描,對針尖的位置進行核實并對是否合適做出準確判斷。針尖到達預訂位置以后,將針芯拔除,接入一支20mL的干燥無菌的注射器,進行負壓吸引,以此同時將穿刺針作0.5cm的來回刺戳動作,對腫瘤組織的游離和吸出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如果發(fā)現注射器的針頭吸入了血性物,應立即進行減低負壓處理,并將穿刺針迅速拔除,將其內部抽吸物直接進行涂片處理后送檢。穿刺以后,令患者略施休息后,再對其進行全面的CT掃描,觀察是否有氣胸、液胸等穿刺后的不良反應癥狀發(fā)生,如過有應及時必要的處理。對患者在手術后的1d之內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并在手術結束1d以后再對其進行胸部攝片檢查。
75例中,有56例患者作出了明確診斷,診斷率達到了74.7%。其中原發(fā)性肺癌48例,炎癥8例,19例未能得到明確診斷。19例未證實病理診斷者,因疾病進展,其中3例為原發(fā)性肺癌,2例為炎癥。原發(fā)性肺癌48例中,腺癌26例,鱗癌18例、未分化癌4例。術后10例出現氣胸,8例行胸腔閉式引流,2例少量氣胸,未給予特殊處置,4例出現血絲痰,均未做特殊處理。
近年來由于各種檢查手段的不斷發(fā)展,使腫瘤的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和準確的定位已成為可能,并為腫瘤的早期治療提供了機會,病理學診斷成為腫瘤診斷的金標準,但要精確的確定腫塊的性質,判斷腫瘤的預后和療效,都有待病理診斷技術確認,腫瘤病理診斷技術在腫瘤的診斷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還不能由其他診斷技術所取代,它不僅是目前最為精確的診斷技術,并可為其他腫瘤診斷技術的可靠性提供堅實的病理學基礎,起到互補作用[1]。由于支氣管鏡等其他檢查手段的問世,大部分肺癌患者均能得到準確診斷,但對于某些周圍型肺癌病例,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不能到達病變位置,患者又分期較晚,不適合手術治療,無法明確診斷,這時,經皮肺穿刺術就可以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可以明確臨床診斷,指導治療。
經皮肺穿刺術對肺部疾病進行組織學診斷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隨著穿刺針和定位方法的不斷改進,肺穿刺活檢的陽性率不斷提高,并發(fā)癥明顯減少。CT掃描可以對肺內病變的大小、密度和位置進行較清晰的顯示,還可以對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進行反應。在圖像上不僅能夠對穿刺的深度和角度進行準確地測量,制定精確合理的穿刺計劃,還可以直接觀察到穿刺針的具體位置,以監(jiān)督穿刺計劃的精確實施。所以,CT導向穿刺安全可靠,診斷正確率高,為肺部占位病變、特別是纖支鏡及痰細胞學檢查不能明確診斷的病例,提供一個良好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另外,患者年老體弱,不能耐受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又不適合手術治療,可行經皮肺內腫物穿刺明確診斷,指導治療。本組中60歲以上者49例,占65.3%[2-5]。穿刺標本的正確處理,也是影響診斷正確率的一個因素。本組中19例穿刺后未證實病理診斷者,因疾病進展,其中3例為原發(fā)性肺癌,2例為炎癥??赡芘c標本量少、或穿刺部位為非腫瘤組織有關。Berqust等[6]報道430例中有2例因出血死亡,2例均為中心型,因此在對肺門或縱隔旁病變穿刺時應特別注意做CT增強掃描以鑒別血管和腫塊。多數文獻資料作者認為不會發(fā)生肺癌播散或種植。Sinner等[7]曾報道,穿刺活檢1264例,在長期的隨訪中,發(fā)現1例穿刺部位發(fā)生腫瘤種植,本組資料目前尚未發(fā)現有腫瘤種植。
綜上所述,CT導向經皮肺穿刺細胞學檢查是比較安全、實用的技術,可以在有條件的單位廣泛應用。
[1]張?zhí)鞚?徐光煒.腫瘤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375.
[2]李成川,劉士遠,張電波,等.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6(32):427-428.
[3]呂梅君,李德仁,吳兆求,等.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針吸活檢[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1,6(1):38-39.
[4]劉濤,王國范.CT定位下細針肺穿刺術的臨床應用[J].腫瘤防治雜志,2000,17(4):250-252.
[5]黃劍峰,黃昌杰,湛示滋,等.CT導向經皮肺穿刺活檢的臨床應用[J].中國肺癌雜志,2002,5(1):58-60.
[6]Berqust TH,Bailey PB,Cortese DA,et al.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 accuracy and complication inralation to location and type of lesion[J].Mayoclin proc,1980,55(8):475-481.
[7]Sinner WN.Com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J].Acta Radiol Diagn,1976,17(12):81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