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群體內部各個板塊的地域差異,在未來是融為一爐?還是各自的個性差異更為明顯?值得期待
經常有人問起,浙商的個性特點是什么?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因為浙商不是一個菜,而是一桌菜,溫州、紹興、寧波、金華、嘉興、衢州、湖州、舟山、麗水、臺州、杭州等每一個地方的商人群體都各有特點。就好比這桌菜有甜的、有酸的、有辣的,還有腌的,你說這桌菜什么味道,我們只能說這桌菜味道很好,很難說是哪一個味道。所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浙商的特點,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知道有四川話、廣東話、東北話,但地域面積比他們小得多的浙江,卻沒有“浙江話”。在浙江,甚至一個縣就有幾種不同口音,一南一北的人互相之間還不容易聽得懂。所以,浙商也不是只會說“一個地方的話”,按照王志綱的分類,“浙商”可以分為“溫臺幫、浙中幫和寧紹幫”三大板塊,這三大支系各自有自己的歷史傳承和風格氣質。實際上,這還是很粗略的分法,比如,習慣上我們往往“溫臺”并稱,但臺州人就說自己跟溫州還不太一樣,臺州浙商還打出了“新臺商”的旗號,并列出了一大堆的事實和依據(jù)。
臺州,這塊新千年的第一縷曙光眷顧的地方,因為方孝孺的故事以及后來魯迅先生的褒獎,“臺州式的硬氣”差不多成為臺州人精神的底色。確實,臺州是一個敢于闖關的地方。你看,第一張股份制營業(yè)執(zhí)照、第一份股份制政府文件、全省第一家農村金融服務社、全國第一家縣級民航站、全省第一家個體聯(lián)合運輸車隊、國內首家股份制醫(yī)院、1993年玉環(huán)全島股份化等等。為什么這些具有冒險精神的首創(chuàng)都率先出現(xiàn)在這里?而且沒有半途夭折最后都開花結果?如今被稱為“新臺商”的臺州商人,“敢冒險、有硬氣、善創(chuàng)造、不張揚”,與臺州精神一脈相承。在他們身上,山的硬氣和海的靈氣融為一體。
浙中板塊的典型地區(qū)是義烏、東陽、永康,其中義烏最具代表性。浙中是永康學派的大本營,南宋狀元陳亮是永康學派的代表,陳亮曾在方巖結廬講學,還躬身實踐經商之道,并因此致富。后來,陳亮將這種思想帶到妻子的娘家——義烏。陳亮在義烏、東陽兩地收留了不少弟子,鼓勵他們實業(yè)舉業(yè)兩不誤,積極事功治生。陳亮“義利并舉”的教誨對后世尤其義烏、永康、東陽一帶影響深遠,小商品海洋和遍地的大小老板,成為義烏的“新特產”。
文化名人眾多一直是紹興的品牌,事實上,現(xiàn)代紹興的老板群體一點也不遜色。魯迅先生曾言:“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xiāng)衰落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自古以來,紹興一直是一個出師爺和商人的地方。而且紹興有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可以稱之為“有名企有名牌卻沒有名人”。雖然紹興整體實力很強,紹興的上市公司數(shù)量高居全國地級市第一,紹興也是獲得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最多的全國六個地級市之一,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紹興出名的老板很少,在浙商當中紹興浙商是“隱藏”最深的。
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域文化的輻射和兼容性比較強,這個區(qū)域尤其杭州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走四方闖天下的商人較少,而從各地到杭州創(chuàng)業(yè)的商人很多。杭嘉湖平原商人尤其嘉興、湖州的心態(tài)比較平和,人文地理學經常舉到的例子,把嘉興人的性格特征與嘉興三樣有名的特產聯(lián)系在一起——南湖菱、文虎醬鴨、五芳齋粽子,說嘉興人跟這三種名產很像:沒棱沒角,慢慢吞吞。雖然頗為牽強,倒也有那么幾分神似。
浙商群體內部各個板塊的地域差異,在未來是融為一爐?還是各自的個性差異更為明顯?值得期待。最大的可能是各“二級浙商”將會慢慢趨同,同時保持各自的差異化和浙商整體的個性化。這樣,一桌風味鮮明的“浙商大菜”,會帶給世界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