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清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0)
老子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位現(xiàn)實人生的冷眼旁觀者,其實骨子里卻是一位熱愛人生的智者。他特別講究人在社會上生存的方法和策略。他從極其超越的高度審視世態(tài)人生,建構(gòu)了一套獨特的人生觀。他的人生觀不僅奠定了道家人生哲學的基礎(chǔ),而且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為人處世和行為方式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本文擬對老子 “無為而為”與“不爭之爭”的人生進取觀進行剖析,以更好地理解其人生觀的思想內(nèi)涵。
“無為”可以說是《老子》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一個范疇。據(jù)統(tǒng)計,“無為”在書中共出現(xiàn)12次,分布于9章中,具體如下:
1.第二章:“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p>
2.第十章:“愛人治國,能無為?”
3.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p>
4.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5.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無有入無聞。是以知無為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6.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無為無不為?!?/p>
7.第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無為,人自化;我好靜,人自正;我無事,人自富;我無欲,人自樸?!?/p>
8.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p>
9.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p>
從此列舉情況可知,老子的“無為”絕非真的一無所為、無所作為,而是無為而為?!盁o為”是老子重要的處世哲學,它主要有以下三層涵義。
1.自然無為
老子的“無為”是要求人們掌握規(guī)律,順其自然。“萬物作而不辭”,世間萬物都順應(yīng)著它自身的“道”去發(fā)展,沒必要人為扭曲,事物本身就具有某種潛在性與可能性,“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順其自然即是“無為”之道,對于自然,對于社會,抑或?qū)τ谖覀兊娜松家樒渥匀?不能強求其難,否則只能物極必反。正如十六章中所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蹦軌蛘嬲私狻俺5馈钡娜耸菬o所不包的,無所不包才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無不周全,無不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順道而行,才能長久。可見,老子的“無為”首先是要求人們掌握規(guī)律,順其自然。
2.“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的“無為”,絕不能簡單地被認為是無所作為、無所事事,而是“無為而無不為”。實質(zhì)上,在老子的“無”中是蘊涵著無限的“有”的,其中隱藏著無限未顯現(xiàn)的生機。“無為”是在“不有”、“不恃”、“不居”的人生中隱藏著對真、善、美的無窮追求的,即只有擁有淵博的學問,非凡的創(chuàng)造,高尚的人格,才能有條件、有資格去“不有、不爭、不恃、不居”。否則,一無所有,便無所可恃,亦無以可爭;沒有“功成、名遂”,又哪來“身退”?正所謂瀟灑人生,只有“擁有”了,才能瀟灑;一無所有,談何瀟灑。每日為衣食住行奔波,如何瀟灑;頭腦空空,愚昧無知,何以瀟灑;人生空白、貧乏,談何瀟灑。 “無”正是因為“有”,只有“有”了方能“無”。 這正如“功成不居”,“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梢姡献拥摹盁o為”還包含著順其自然不妄為之意?!盁o為”產(chǎn)生于“大道”,人世間一切都要遵循規(guī)律,只有不妄為,才能將事情做好。老子的“無為”是一種處事的態(tài)度和方式,“無不為”,是“無為”(不妄為)的結(jié)果。
3.虛靜的“無為”
老子主張致虛守靜的人生態(tài)度。他在第五章中說道:“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橐籥”者,冶鑄所以吹風熾火之器也,是用來形容虛空狀態(tài)的。天地之間雖是虛空狀態(tài),但它的作用卻是不窮屈的,運動一開始,事物就從虛空之處涌現(xiàn)而出??梢娺@里的“虛”并不是虛無,而是“虛懷若谷”,是蘊藏著無窮創(chuàng)造性因子的。這種“虛”、“靜”的無為,實質(zhì)上是蘊藏著大智大勇,而不與世俗紛爭的無為。當一個人達到“虛懷若谷”心境時,其人生修養(yǎng)可謂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老子一生追求的就是“歸根曰靜”的境界。他曾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薄俺侄?,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弊猿鸭阂娬叻床坏米悦?,自以為是者反不得彰顯,自我夸耀者反不見其功,自夸自大者反不得長久,執(zhí)持盈滿,倒不如適時中止,顯露鋒芒銳勢,定難保長久??梢?,虛靜無為,是一種明智的無為,這種人生觀是有積極意義的。
“不爭”也是老子的一種人生進取觀。據(jù)統(tǒng)計,《老子》中共出現(xiàn)8次,分布于7章中,其基本情況如下:
1.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爭?!?/p>
2.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p>
3.第二十二章:“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p>
4.第六十六章:“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與之爭?!?/p>
5.第六十八章:“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仁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
6.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7.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為而不爭?!?/p>
上述僅列舉了直接出現(xiàn)“不爭”字眼的句子,其實在《老子》中還有許多與“不爭”涵義相近的詞,如“知足”、“知止”、“不敢為天下先”等。其中老子還把“不敢為天下先”奉為“三寶”之一:“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蔽覀円话闼^的“不爭”,主要是指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是謂“不爭”。老子的“不爭”則加深了原本內(nèi)涵,涵蓋了以下兩層含義:
1.天之“不爭”
第七十三章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边@里的“天之道”指自然界運行的根本規(guī)律。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界的法則啊,雖不與他物競爭,卻總能穩(wěn)操勝券。顯然,這是一種擬人化寫法。在老子看來,作為自然規(guī)律的“天之道”,它的運行并不是人為地有意識、有目的地去“爭”,而是“不爭”,任其自然地進行。因此,這里所說的“不爭”,與上文談到的“自然無為”有很多相同之處,即順應(yīng)大自然的規(guī)律,自然而然。
2.圣人之“不爭”
老子所講的“不爭”并不是字面上的與世無爭,而是一條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在人生領(lǐng)域,老子十分推崇“不爭”的處事原則,認為“不爭”是一種高尚的德行。他反復(fù)強調(diào):“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薄耙云洳粻?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兩段話表面的意思是,你不與人爭,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深層的意思則是,通過“不爭”,你能取得天下誰也無法與你爭的成就和地位??梢?,老子是以“不爭”為爭的。換言之,“不爭”可以說是“爭”的一種特殊形式,老子的“不爭”是一種更高明的“爭”、高級形態(tài)的“爭”,是“不爭之爭”。說到底,老子的“不爭之爭”的處世智慧即在于“不爭而善勝”這一點上。
綜上所述,老子的“無為而為”與“不爭之爭”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都是要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不要刻意去做什么,自然而然。最后,老子在《道德經(jīng)》末尾收筆時寫道:“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痹诖?,可以這樣理解:圣人都是“無為而為”,“無為無不為”,即便“為”之,也力求“不爭”。這樣“無為而為”與“不爭之爭”的人生進取觀便完滿融合在了一起。
在今天,老子的“無為而為”與“不爭之爭”仍有重要價值。老子所謂“無為”并不是消極不為、一無所為,而是無意而為,“無所為而為”,順其自然而為。“無為”本身就是一種為。他強調(diào)“無為而無不為”,認為通過無為,可以取得“無不為”的效果。這是一種十分特殊的人生原則和方法,我們需要細心體悟方能“解其中味”。另外,現(xiàn)在我們正處于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完全不講“爭”顯然不合時宜,但老子“不爭”的人生原則也并非沒有現(xiàn)實意義。人生各個領(lǐng)域并不都是競爭的戰(zhàn)場,我們首先應(yīng)該懂得有所“爭”,有所“不爭”。凡事都“爭”,既不利于人際關(guān)系和諧,又會使自己身陷戰(zhàn)爭狀態(tài),身心交瘁。其次,即使有所“爭”,也應(yīng)該用和平的、對社會無害的方式去“爭”。再次,應(yīng)該學會超越自我,走向老子所說的“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廣闊天地,淡泊名利,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爭取更高層次上的“爭”,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后,在社會層面上也可以把“不爭”作為“爭”的策略和手段。在這個過于注重“爭”的時代,運用“不爭”,有時往往更可能出奇制勝,不戰(zhàn)而勝。時人只知一味去爭,而不懂得“不爭”的妙用?,F(xiàn)在重溫老子的“不爭”思想,對我們的人生不無啟示作用。
[1]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2000.
[2]孔煥霞.試論老子“無為”思想中蘊涵的積極人生觀.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11).
[3]董京泉.老子“不爭”思想之辨析.北華大學學報,2007,(6).
[4]李光福.論老子獨特的人生進取觀.南開學報,2004,(6).
[5]孫熙國,蘇祝文.老子人生修養(yǎng)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理論學刊,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