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玲
(平頂山市新華區(qū)人民醫(y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痛經[1],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fā),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發(fā)病率為33.19%[2]。原發(fā)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本病屬于中醫(yī)學“痛經”“經行腹痛”范疇。筆者運用針刺療法治療原發(fā)性痛經15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參照《婦產科學》[1]《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擬定。凡在經期或經期前后(1周內)出現下腹部疼痛,并伴隨月經周期發(fā)作,連續(xù)3次以上,而經婦科檢查(B超檢查及已婚者婦科檢查、未婚者行肛門指診檢查)排除生殖系統(tǒng)器質性病變,確定為原發(fā)性痛經。2008年11月-2010年6月平頂山新華區(qū)人民醫(yī)院門診針刺治療痛經患者15例,均符合痛經的診斷標準;年齡15~30歲,平均(23±7.0)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25.2±10.5)月;癥見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顯,畏寒,納差,伴腰部酸痛、惡心嘔吐等。
1.2 疼痛程度評分標準[1,3]經期前后小腹疼痛計5分,腹痛難忍計1分,腹痛明顯計0.5分,坐臥不寧計1分,休克計2分,面色蒼白計0.5分,冷汗淋漓計1分,四肢厥冷計1分,需臥床休息計1分,影響工作計1分,一般止痛措施不能緩解計0.5分,伴腰骶疼痛計0.5分,伴惡心、嘔吐計0.5分,伴肛門墜脹計0.5分,伴大便次數增多計0.5分,疼痛在1d以內計0.5分,疼痛每增加1d計0.5分。重度:積分在14分以上;中度:積分8分~13分;輕度:積分在8分以下。
1.3 療效標準[1,3]痊愈:經針刺治療后積分為0,經期腹痛及其他癥狀消失,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未見復發(fā)者;顯效:腹痛明顯減輕,其他癥狀消失或減輕,治療后積分降至治療前1/2以下者;有效:腹痛減輕,其他癥狀好轉,治療后積分降至治療前1/3以下者;無效:腹痛及其他癥狀未見改善者。
1.4 排除標準 1)符合繼發(fā)性痛經者。2)不愿接受上述任何一種療法者。3)有針刺禁忌者。
1.5 治療方法 根據辨證,使用經驗組合:內關配公孫、天樞、中極、地機、足三里,經前或經期疼痛,用毫針瀉法,在月經來潮前的3~5d開始針刺,針至月經來潮為止,寒凝者可以加灸法;若經至仍腹痛者,可繼續(xù)針刺1~2次。經后疼痛,宜用毫針補法,多于月經將凈前幾天開始針刺。2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觀察療效。
本組15例,臨床顯效5例,有效8例,無效2例??傆行蕿?6.7%。
歷代醫(yī)學家所論述雖有側重,但多數認為痛經的發(fā)病原因有情志所傷、起居不慎、六淫為害等,病邪入侵沖任、胞宮后,待時而發(fā),導致痛經,并與素體情況及經期或經期前后的特殊生理環(huán)境有關。通常分為5種證型[4]:1)氣血虛弱型。2)肝腎虧損型。3)氣滯血瘀型。4)寒凝血瘀型。5)濕熱瘀結,并處以相應治法。
針灸治療痛經在中醫(yī)古籍中即有相關論述。早在《針灸甲乙經》[5]中記載:“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時休止,天樞主之?!笨偨Y古代取穴經驗,可知本病偏重于從經絡論治,特別強調選用沖任二經、脾經穴,配合調治肝腎經脈。明代楊在《針灸集書·卷之上·腧穴治病門類·婦人血氣痛》中記載有:“四滿,石關治子臟積冷,或有惡血,內逆滿痛,中極,下極,曲泉,陰交并治血結成塊?!夺樉膭t》[6]曰:“經水未行,臨經將來作痛,血實郁滯也,針:天樞、陰交、關元”,后世醫(yī)家不斷完善針灸治療,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
公孫與內關相配是用八脈交會穴法:公孫為脾絡,足太陰脾總領三陰之脈,沖脈是奇經八脈中主要的經脈之一。脾主后天營衛(wèi)之氣,沖脈與足少陰、足陽明相聯系,與任、督脈為一元三歧。腎為后天之根本,任督總領陰陽,故有沖脈為十二經之海之說。后天二氣相連,沖脈與脾經相通。內關為心包的絡穴,手厥陰心包統(tǒng)領全身血脈,奇經八脈之陰維,維諸陰經,起于諸陰之交,交三陰而行與任脈同歸。血脈有形之體屬陰,故陰維脈與心包絡相通。公孫、內關四個穴位,能通達脾、沖脈、心包、陰維四經,故能主治四經所過胃、心、胸、腹部位的疾病。二穴相配為治療痛經的主穴。天樞乃局部取穴,屬近治法;任脈,起于中極之下,故刺之可調理沖任,溫通胞脈,且中極位于小腹部,且善治下焦血瘀,為治療痛經要穴;地機乃脾經郄穴,,為血中之氣穴,能活血祛瘀,健脾祛濕,又可調經止痛,故能疏調脾經經氣而止痛;足三里是足陽明經穴,可補脾益胃,以促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足,胞脈得養(yǎng),則沖任自調;故針刺以上要穴分別能起到通經活血、理氣止痛之作用,達到通則不痛之目的。
另外,許多研究[7]認為,心理因素與原發(fā)性痛經有密切聯系。抑郁與焦慮等情緒因素可影響痛覺,使痛閾值降低。青春期少女生活無規(guī)律,冬季衣著單薄,經常飲用生冷食品,極易受寒而發(fā)生原發(fā)性痛經。故囑患者消除經前恐懼心理,少生氣,保持心情舒暢;經期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盡量少食辛辣寒涼刺激之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運用以上穴位針刺治療痛經,取得了明顯療效,且成本較低,減輕了病人負擔,醫(yī)生容易學習和掌握,故值得廣泛推廣。但由于例數少,未設對照組,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其作用及其機制尚需更深入的探討,對其療效需更長時間的觀察。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340-341.
[2]高東華,楊澤山,宋文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痛經療效觀察[J].社會醫(yī)學雜志,2006,4(3):51.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2.
[4]欒玲玲,林國強.淺析痛經的辨證論治[J].黑龍江中醫(yī)藥,2009,1(2):57.
[5]皇甫謐.針灸甲乙經[M].上海: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8:90.
[6]周圭氏.針灸則[M].寧波:東方針灸書局,1936:78.
[7]華水慶,洪敏,朱荃.原發(fā)性痛經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19(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