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中醫(yī)院,廣西 防城港 538021)
失眠癥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病癥,是指睡眠的質或量不足的一種病癥,屬中醫(yī)學“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疇。臨床常以難以入寐,寐中易醒、醒后不易再眠或時寐時醒,或寐而早醒為主要表現(xiàn)。筆者采用溫和灸治療部分難治性中醫(yī)辨證屬陽虛證型的長期失眠癥患者,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本組46例均為防城港市中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并排除嚴重器質性疾病所導致者,中醫(yī)辨證屬陽虛型,男21例,女25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67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7年。
采用溫和灸方法治療:按每條切成4或5段將純艾條切成段,然后將上述艾段12~16段固定在金屬灸架上。病人取側臥位,暴露腰部,醫(yī)者點燃艾條,將點燃端對準腰部之雙側腎俞及命門穴整片區(qū)域進行施灸,艾條距皮膚約3 cm,當艾條燃掉部分后注意去除艾燼,并將灸架移近穴位以及時保證艾灸的熱力。灸完每次需20 min。1次/d,嚴重者2次/d,7 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 d。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治療2個療程,痊愈:自覺睡眠良好,伴隨癥狀體征消失,平均每晚睡眠7 h以上21例;顯效:自覺睡眠較好,伴隨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平均每晚睡眠5 h以上12例;有效:伴隨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平均每晚睡眠時間較治療前延長2 h以上但仍不足5 h9例;無效:伴隨癥狀體征及睡眠時間無改善4例。痊愈率為45.65%,總有效率達91.30%。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工作壓力的增加,失眠癥的發(fā)病呈增多趨勢。失眠癥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郁或恐懼心理,導致精神活動率下降,妨礙患者生活質量。失眠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難治性疾病之一。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失眠癥多采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而長期服用安眠藥易形成依賴和成癮性,甚至導致醫(yī)源性疾病。鑒于西藥的不良反應,中醫(yī)藥治療顯示出強大的優(yōu)勢,特別是針灸療法,更因其無毒副作用而被廣泛使用。
失眠,中醫(yī)又稱“不寐”,其病機較為復雜,但對其病機的認識歷來多以陰虛陽盛為主。中醫(yī)傳統(tǒng)觀點認為,失眠癥總的病理變化為陽勝陰衰,陰陽失交,正如《內(nèi)經(jīng)》所記載:“陽氣盛則嗔目,陰氣盛則瞑目。”《靈樞》亦言:“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暝矣?!币虼酥委熒隙嘁责B(yǎng)陰潛陽、鎮(zhèn)靜安神為本病的主要治療原則。但筆者認為,臨床上確有小部分患者以陽虛為主,尤其是長期失眠的更年期女性患者,有相當一部分的就診患者表現(xiàn)出典型的腎陽虛癥狀。根據(jù)《內(nèi)經(jīng)》“陽入于陰則寐”之理,如陽虛陰寒較盛,逼虛陽外越而不入于陰,則亦可發(fā)為“不寐”?!蹲C治要訣·不寐》就有“……病后虛弱,乃年高人陽衰不寐”的記載。一般腎陽虛多伴有脾陽虛,但據(jù)筆者觀察,這類病人并無脾陽虛衰的臨床表現(xiàn)。治療上,既然是陽虛,就應以溫陽為主。灸法具有鼓振陽氣、化生陰血、通達血脈、調(diào)和陰陽、寧心定神的功能,如明代《針灸大成》所載:“思慮勞傷心脾,灸百會?!卑瑮l溫和灸能以火補火,溫腎助陽。故溫陽外治之法首推灸法。而腎為“水火之臟”,腎陽乃“真陽”“元陽”,命門為“水火之宅”,故溫陽外治之穴首推腎俞、命門。因此通過溫和灸腎俞、命門治療陽虛失眠,可使陽復交陰,水火既濟,心神得寧而無以浮越,寐自得安。
治療期間,應囑患者調(diào)暢情志,忌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并加強鍛煉,定時作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在治療中要特別注意患者的情緒,做好心理咨詢,幫助患者消除思想顧慮。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