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雄
社會互動模式的班級會議
■陳登雄
社會互動模式是一種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nèi)外教育界重視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重視個體與社會成員或他人之間的關系,認為知識是在個人與團體的經(jīng)驗操作和互動中不斷重組而產(chǎn)生的,并非僅源于感官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這種模式應用于班級會議中,把班會演變成社會問題的解決會議,可以使學生在與集體的互動中增進個體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反映能力,提高社會活動能力;通過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他對學習的適應能力。在這種社會問題解決的班級會議中,學生共同解決他們的問題,從而共同承擔學習上和行為上的責任。班會課因此可以“活”起來。以下是一次典型的社會問題解決班級會議的實錄:
案例:老師,我想對您說……
時間:2005年12月16日
地點:高二(3)班教室
(說明:這個主題不是事先確定的,而是在班級會議中自然形成的。起因是一位學生B在課堂上看報紙,遭到老師嚴厲批評,隨后與老師發(fā)生了爭執(zhí)。)
師:我們這個班集體組建已經(jīng)有472天了,同學們,我們曾得過哪些獎勵或表揚?
學生(很興奮,七嘴八舌的):有這么多天了呀!
軍訓時,我們是優(yōu)秀班集體;
去年國慶匯演我們是最佳組織獎!
……
語文老師說我們班最干凈,進教室來就舒服!
(笑)這個也算?
師:當然算!這有些表揚我這個班主任還真不知道呢!
學生(調(diào)皮地):其實我們很優(yōu)秀的?。ㄐΓ?/p>
師:我真開心!要是L老師、D老師(教我們班課的幾位老師)聽說也一定很開心!不過C老師最近有點郁悶。
沉默。(全班同學都知道這件事,大家都猜測老師要開始訓人了,誰也不敢貿(mào)然出聲)
生A(生B的好友):其實C老師不該把報紙撕掉。
學生(七嘴八舌):是啊,不該撕報紙!
那天C老師可兇啦!從沒見他發(fā)那么大脾氣!
師:他那天怎么那么大火氣呀?
學生:因為B是課代表吧!
“愛之深,責之切”唄!
生B(臉紅地):我那天是不應該看報紙。不過老師把報紙撕掉了,我的火就“忽”地躥上來了。
生A:算了,算了,都在氣頭上!(笑)
師(問生B):現(xiàn)在還生氣嗎?
生B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師:不過C老師好像還很傷心!
學生:還在生氣吧!
師:不,是傷心。因為C老師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把我們班集體當成自己的家,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珍惜我們的每一份收獲,也珍惜我們的每一點進步。
學生:是啊,平時他對我們要求很高,其實是對我們期望很大!
生B:我想和C老師談談!
在班級工作中,這樣的班級會議不是自然形成的,這需要教師的努力與智慧。以下是我在實踐中的體會和思考:
1.形成卷入(invo1vement)氣氛是社會問題解決班級會議的首要階段,也是其必要前提。卷入氣氛指的是滲透在班級中的一種溫暖、熱情、關心的氣氛。一個人只有心理自由才能使他成為真正的自己,可以完全自由地感覺,才能使他向著凡是能構成他的創(chuàng)造力的一部分的知覺、概念和意義廣度地敞開。在這種氣氛中,大家自由表達意見和情感而不受責備,無需害怕被批評,每個人的觀點都有價值且受到尊重,坦誠就是參加會議的通行證。
我們在實施時注意以下幾點可以幫助營造卷入氣氛:
使用特殊的桌椅擺放模式??刹捎谩皥A環(huán)型”“馬蹄形”“會議形”(適用于小組討論)。
選擇合適的主題。主題必須是班級成員共同關心、共同擁有、共同經(jīng)歷的。如我的班級曾選擇的主題有:
解讀我的名字
我班班規(guī)
面對欺凌
我的職業(yè)和薪水
我家老照片
可以說,卷入氣氛既是班級會議的前提條件,成功的班級會議又可以在班級中平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和諧氣氛。
2.社會問題解決班級會議中,教師、班干部、學生都不必對某問題作出結論,而是由學生在與他人和集體互動中,就自己的行為作出個人的判斷。
學生需要確定其行為背后和社會準則背后的價值,并在行為之間做出判斷,并總結他們自己選擇行為的價值。比如在“面對欺凌”班級會議中,兩位被搶奪的學生情緒十分激動,回到班集體他們的恐懼感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憤怒,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借助集體的力量伺機報復搶奪者;但有些班級成員意見不同,認為既然他們已經(jīng)報了案,就應該安心等待公安機關的答復,而現(xiàn)在大家應該討論的是如何加強安全防護問題。在激烈討論、各抒己見之后,大家總結出了幾點意見:下課盡早回家;盡量不攜帶貴重物品;結伴而行。這樣的會議雖然無法找回被搶奪的物品,但其意義恰恰在于討論本身。這種集體中幾乎人人都參與的討論減少了學生的恐懼感,也平息了其盲目報復的沖動,是一種安慰,也是一次成功的心理疏導。
3.社會問題解決的班級會議的方向應該是積極的,其趨向或目的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埋怨或批評。如“老師,我想對您說”會議中,若老師或某班干部將會議基調(diào)引向批評,“對話”很可能戛然而止,會議的后半部分則會演變?yōu)椤霸捳Z中心”的獨白。在沒有傾述完自己對老師“撕報紙”這一粗暴行為的不滿時,學生是不會認識到:老師也是人,是有感情和情緒的,情急之下也會有不妥的言行,認識不到這一點,師生之間的理解和平衡也就成為空談,師生矛盾看似平息,實則愈演愈烈,由顯性轉(zhuǎn)為隱性,類似沖突事件恐怕還會頻頻發(fā)生。這種班級會議中的討論卻比批評更奏效,因為討論是平等的而不是強加于某人的,討論本身就是學生對自己的教育或約束。再比如“我班班規(guī)”會議中,有的同學提出班規(guī)后立即遭到了同學的哄笑:你自己做得到嗎?對此,教師并沒有強化責備,而是說:應該問,今后,我們能做到嗎?這化解了受嘲笑同學的尷尬,并把討論引向了積極的方向。教師應當引導所有成員,提倡把語言中的“不能怎樣”變?yōu)椤翱梢栽鯓印北磉_。
4.社會問題解決班級會議中采用的互動模式對各年級、各年齡段的班級都適用。在這種班級會議中,學生無須嚴謹?shù)倪壿嬎季S,處于一種“想到什么說什么”的放松狀態(tài)中。這對于每天緊張思考,學業(yè)壓力很大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體操”;更重要的是,這種基于社會互動的教學模式以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為重要目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工作,提高社會活動能力,對于每天不得不獨自學習的學生而言,這補充了他們對交往的需要。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指稱的“重要他人”有近半數(shù)是同伴而非父母或老師?;谝陨显颍@種班級會議是深受學生歡迎的班會形式,是有強大生命力的一種班會形式。這樣的班級會議已經(jīng)沖破了每周一次的頻率,隨時隨地,應境而生,它自然、溫暖、充滿了愛和信任、尊重,變成了師生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武漢市弘橋中學)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