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周
《草人詩記》之六
任繼周
將軍運筆猶揮戈,浩冥滄波走龍蛇。
草原生態(tài)翻新日,牧野舞頌感戴歌。
張愛萍將軍于2003年7月5日離世,于今已8年了。將軍辭世以后,將軍的家屬寄來一幅照片,便服扶杖,立于翠竹叢前,面帶微笑,一副淡色茶鏡,突顯了他的瀟灑儒雅。我把這幅照片,連同他的題詞和給我的親筆信,都收入拙著《草業(yè)鎖談》中,作為永久的記憶。我慣常摩挲翻閱這本小書,看到這張照片和手跡時,就好像觸摸到了將軍的脈搏,他傳遞給我一種深沉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涌動。
甘肅草原生態(tài)研究所大廳的墻壁上,鑲嵌了一方大理石碑刻,鐫刻著將軍的手跡:“廣袤草原綠如海,牛羊群群駿馬來,匠心苦,新生態(tài),神州處處多風采”。這筆觸,這詞意,每當我走過,總是有一種風起云涌的氣勢向我襲來。在甘肅草原生態(tài)研究所創(chuàng)辦之初,我冒昧請求張將軍為研究所題寫所名。沒有想到,豪邁而慷慨的將軍,不但題寫了所名,還贈詩一首,因其中一句他自度欠妥,又重寫一幅寄來。其情真意切,令人鼓舞得無以名狀。尤其難能可貴的,這幅題詩是張老在1982年春節(jié)命筆的。在這“一元復始”的吉祥日子里,將軍節(jié)日活動的繁忙應(yīng)該超乎常態(tài),超乎常人。而他,在節(jié)日的百忙中,卻想到遙遠的草原生態(tài),想到這個還在搖籃中的小小研究所,展紙伏案,寫出這幅意酣墨飽的千古絕唱。其胸懷的闊大可明昭日月。將軍,究竟是將軍風格,他迅捷而果斷。就在紛忙的年節(jié)中,一封又一封特快專遞送達蘭州[注]第一幅題詞特快專遞送達后,接著又一封特快專遞送來修改后的題詞。。宛如一道軍令,伴著嘹亮的號角,風風火火,催促我們新生的研究所踏上了征途。
趁著將軍給我們的這股勢頭,研究所掛帆出航,連戰(zhàn)皆捷。真沒想到,第一個五年,全國一千二百五十幾個國家級研究所評估,本所名列第14名。第二個五年評估名列第9名。被授予全國百強研究所匾牌。自從2002年甘肅草原生態(tài)研究所并入蘭州大學以后,建立了草地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一班人員,兩個牌子。以蘭大這所綜合大學為平臺,得到“211”和“985”兩個項目的重點支撐,好景翻新,順利進入二次創(chuàng)業(yè)新階段。
值此慶祝建所30周年,建院9周年的雙慶節(jié)日,飲水思源,不能不懷念張將軍對我們的期許和所賦予的張力。特將愛萍將軍離世5周年時寫的一首感懷詩檢出,配以此文,以表達我們對張將軍的感念之情。
但是“草原生態(tài)翻新日,牧野舞頌感戴歌”的盛大節(jié)日還沒有到來。我們滿懷信心地期望著。我想,張將軍也在等待這份來自草原的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