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筱桔
美術圖像資源數(shù)字化建設已正式列入“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二期建設項目。CADAL作為國家高等教育“211”工程總體規(guī)劃的公共服務體系之一,與“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CALIS)一道,共同構建起我國高校數(shù)字圖書館發(fā)展藍圖。
美術圖像資源數(shù)字化建設在我國是一項嶄新的尚未有先例可尋的系統(tǒng)性工程。中國美術學院作為此工程的第一批承建單位,深感任重而道遠,為此項目的開展實施進行了大量周密的準備工作。全面制定項目建設的總體方案和實施計劃:(1)建立由院主管教學副院長、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為核心的負責總體規(guī)劃與實施工作的領導小組。下設資源組、標引組、技術組和秘書組。(2)確立項目建設內(nèi)容。根據(jù)此項目要求,結合具體實際分期、分批、分重點、分特色、分步驟實施。先期建設國畫、書法和油畫圖像資源數(shù)字化6萬幅。均從中外美術畫冊中選取。而中國畫是我院的重點學科,也是全國美術院校唯一的重點學科,因此定為重點特色建設。后期擬建皮影4萬幅,國畫原作及仿真復制畫精品5千余幅等。(3)成立院美術專家組。聘請各畫種學科專家進行方案審核、建議、實施過程抽檢、修正、補充等工作。由于此項目是一項連續(xù)性、操作性強、人力投入大、工作繁復的專業(yè)系統(tǒng)工程,需邊實施,邊準備,邊總結,邊修正,工作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尤其要從上百冊或許上千冊的畫冊中遴選每幅名人名作并且對他們進行逐一專業(yè)標引時,建立圖像資源的遴選標準與標引標準則顯得十分重要。如何遴選圖像資源這一問題,是美術圖像資源數(shù)字化建設實施的第一步,本文嘗試從理論與方法上探討建立圖像資源的遴選標準[1]。
“美術”又稱造型藝術,是占有一定空間,構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過視覺來欣賞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筑等[2]。“圖像”是畫成、攝制或印制的形象[3]。根據(jù)上述定義,“美術圖像資源”我們理解為:既是繪畫、雕塑、建筑等的原作原型(包括三維立體作品);也是被攝制或印制的“形象”資料,即畫冊、畫頁和圖片等。通常情況下,美術圖像資源的載體形式有:美術作品原作、素描圖片、高仿真名作復制品、拓片碑貼和各類中外版美術畫冊等。而美術畫冊是美術圖像資源最集中、最全面的反映。
美術圖像資源有三大特點:
(1)在美術院校中,它是為教學、科研和創(chuàng)作提供“形象”的參考信息資源。因此,它涉及的范圍廣博、內(nèi)容豐富,涵蓋了造型藝術和設計藝術乃至當代藝術等十個學科門類。如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藝術人文理論、建筑、環(huán)境設計、景觀設計、平面設計、服裝、染織設計、陶瓷、工業(yè)設計、手飾、家具設計等,還有新媒體藝術、裝置藝術及傳媒動畫等。
(2)因其載體形式分散多樣,尤其是匯集了古今中外圖像資料的美術畫冊,因其編撰角度、選圖標準與范圍、圖像印刷品質(zhì)、制作水平及其版本形式的不同,使其品種繁多、各具特色。
(3)因其是以“一幅”圖像為計量單位而有別于普通圖書的計量。而每幅圖像由于其內(nèi)容與形式的“唯一性”而獨立存在,使得一幅畫與另一幅畫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
由于“圖像”資源的這種廣泛、多樣與無序的特性,確定了圖像遴選標準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本文僅以“古代中國畫”為例,探討建立圖像遴選標準。
中國繪畫若從新石器時代繪制“仰韶文化”的彩陶算起,約有五千年的歷史。而繪畫史籍的出現(xiàn)則要晚得多。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論》被稱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繪畫史[4]。此后,有宋郭若虛《圖畫見聞錄》、鄧椿《畫繼》,元夏文彥《圖繪寶鑒》,明朱謀堙《畫史會要》,清徐沁《明畫錄》、張庚《國朝畫征錄》等。上述著作均為繪畫斷代史。而真正以科學方法系統(tǒng)研究我國傳統(tǒng)繪畫發(fā)展的歷史,則是1901年出版的日本大村西崖《東洋美術史》中所論及的中國美術繪畫部分,拉開了中國繪畫史研究的序幕。隨后,相繼出現(xiàn)了1913年日本中村不折、小鹿青云的《支那繪畫小史》的中譯本《中國繪畫史》(1937年正中書局出版),1925年陳師曾《中國繪畫史》(翰墨緣美術院)和1926年潘天壽《中國繪畫史》(商務印書館)、1929年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中華書局)、1936年俞劍華《中國繪畫史》(商務印書館)及1982年王伯敏的《中國繪畫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專著。這些論著包括了歷代的畫政、畫家、畫跡、畫論、畫籍、插圖、附錄等內(nèi)容。本文認為,古代中國畫圖像遴選標準的遴選范圍應以歷代畫論為基礎;而畫史中所闡述的歷代畫家、畫跡則可作為其遴選方法。
中國繪畫在上古時代,即有若干傳說:伏羲畫卦,以為天地風雷水火山澤之標記;倉頡造字,即有了象形文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更為書畫同源之案證[5]。
至夏、商、周三代,以有青銅器花紋之精工美妙,已臻世界之巔。其創(chuàng)制的云紋、螭文、饕餮紋為中國圖案之始祖。而戰(zhàn)國時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圖》則為中國發(fā)現(xiàn)之最早繪畫,也為中國繪畫最古之典范。當時記載繪畫的文獻有《左傳》、《史記》、《尚書》、《周禮》和《孔子家語》[6]等。
兩漢時期,文、景、武帝篤尚黃老、儒術,設學官、博士,苑囿宮殿之盛,外國珠玉珍寶隨時輸入。繪畫史跡得有實物之考,即石刻畫、畫像石、畫像磚為明證。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畫既隨佛教而盛,道畫亦因老、莊思想而成道教之宣傳品。有道釋畫科(人物畫之一種),山水畫漸萌芽。畫論之風由片斷進入系統(tǒng)。顧愷之不但以繪畫技法大家而獨步于千古,而其《畫評》: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好,不待遷想妙得也[7],而且也為魏晉以來所畫優(yōu)劣之中國評畫最早著作,“遷想妙得”為畫法極高之原則。同時代宗炳、王徽著有《畫山水序》,為山水畫中基本方法之最高原理。而謝赫《古畫品錄》所提出國畫的“六法”為歷代皇帝、文士、大家所推崇。影響廣泛深遠直至今天。所謂“六法”即:氣韻生動、滑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摹寫。
隋唐時期,尤以唐代繪畫之盛凌越時代,蔚為藝苑奇葩。畫論集其大成大凡分五類:畫品類以《續(xù)畫品》李嗣真等為代表;畫法類以王維之《山水訣》為代表;畫跡類匯集公私收藏之名跡而創(chuàng)為專史者有裴考源的《貞觀公私畫史》;畫史類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史新紀元,即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他綜合了畫品、畫法、畫跡等而成;詩文類即詩文之關于繪畫者,有杜甫、白居易、符載等。
宋代繪畫極隆盛,繪畫分院內(nèi)專職畫家與院外文人畫家,士大夫之作被極力推崇。繪畫不僅形似色彩,且重氣韻理趣,自然之玩賞。山水花鳥畫達頂峰。畫論在繼承隋唐基礎上增設畫鑒、偽托兩類,它們是討論記載或考證鑒賞之書或是判斷畫之價值優(yōu)劣之書,如《宣和畫譜》等。畫法類以山水畫論為歷代突出貢獻,提出三點主張:山水傳神者、寫生者和窮理者。宋之山水畫達到歷代繪畫之頂峰。
元代畫論分畫理畫法兩種,尤以寫竹法為精,出歷代之上。畫論又增題畫一類。因唐、宋畫多不書款,更無題記,書款者僅于石隙樹身以蠅頭小楷,或竟書于背面。及至米芾、蘇軾、文同輩以書畫并抄,題款、系跋或題詩以補畫之不足、添畫之色彩。繪畫已成文學化表現(xiàn)與之畫外題識印章有關。
清朝康、乾盛世,國力強盛,海內(nèi)升平,帝王雅好繪畫提倡于上,士大夫景從于下。明清之畫論分為八類:畫史、畫法、畫品、畫鑒、叢輯、題跋、雜識與偽托類。尤以畫鑒最為發(fā)達,達40余種之多。分政府所藏、一家所藏、他人所藏、古今所藏。可謂集歷代名家名畫之大成。如乾隆敕撰之《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專門著錄清內(nèi)府所藏釋典道經(jīng)之書畫。按實物審別詳明,所記書畫之尺寸印章題識,以真跡之優(yōu)劣分為上等次等。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二十世紀初至現(xiàn)代的畫論雖有吐故納新,然多依據(jù)歷代之畫論,并隨考古之發(fā)現(xiàn),增添了石窟、墓葬壁畫、巖畫、漆畫、布畫、瓷畫、門畫、木板畫及民間藝術等門類,也均為中國畫之范疇。
魏晉南北朝即六朝以前,雖繪畫的形式多樣,但還未出現(xiàn)獨立的畫家。吳時期,道釋畫、人物畫萌芽,以曹不興為代表,始稱“佛畫”始祖。至隋朝山水畫漸脫離人物畫之背景而為獨立畫科。至宋朝,國泰民安,山水花鳥畫乃欣欣向榮,達隆盛之運。元、明、清時期,各類畫流派繁多,以摹古為榮,而創(chuàng)新不夠。但學術上百家爭鳴,一派繁榮景象。以下所述,即為根據(jù)兩種不同遴選標準,進行畫作遴選的例證。
六朝是以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為代表,并稱“六朝三大家”。
東晉顧愷之,博學多才,所畫種類自佛像、帝王將相、列女至龍虎、神獸等。畫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圖》[8][9][10]等。筆彩生動,髭發(fā)秀潤。
南朝陸探微,所畫道釋人物為主。畫作《宋考武帝像》、《阿難維摩圖》,筆跡勁利,秀骨清像。
南朝張僧繇,所畫道釋人物山水無不工妙。畫作《維摩詰像》、《雪山紅樹圖》,骨之奇?zhèn)ィ瑤熌:赀h。
張懷瓘在《畫繼》中評之“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保?1]
隋朝展子虔,善畫人物山水壁畫。為承上啟下之大家。畫作《游春圖》等。描法甚細,隨以色暈,承顧風格。寫山水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唐朝:
人物畫:是以人物形象為描繪主體的繪畫,是中國畫的一大畫科,包括若干分科,有人物故實、道釋、風俗、仕女、寫真等[12]。
初唐閻立本,尤善寫生中外人物、奇珍異物等。《歷代帝王圖》、《步輦圖》[13]為當時歷史人物與事件的真實寫照。
中唐吳道子,善畫人物鬼神,窮盡其相,超然絕俗。《送子天王圖》等。有“吳帶當風“之“畫圣”美譽。
中唐張萱,尤工仕女,畫嬰兒?!峨絿蛉擞未簣D》、《搗練圖》[14]等。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晚唐周昉,尤工仕女,創(chuàng)“周家樣”?!遏⒒ㄊ伺畧D》、《揮扇仕女圖》等。多見貴而美者,濃麗豐肥之態(tài)且神形兼?zhèn)洹?/p>
山水畫:是以山川林木為描繪主體的繪畫,是中國畫的一大畫科。有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沒骨山水等[15]。
初唐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創(chuàng)青綠山水,也曰“金碧山水”一家法。其由臺閣界畫發(fā)展而來。后人著色山水由此脈源。《江帆樓閣圖》、《宮苑圖》、《湖亭游騎》[16]等。山水絕妙傾聞棹歌中流聲抑揚。寸馬豆人,須眉畢具。
中唐王維,一位久負盛名的詩人兼畫家。創(chuàng)中國文人畫之濫觴——水墨山水畫。《王維雪溪圖》、《江山雪霽圖》等。筆意清潤,水墨渲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花鳥畫:是以花木禽鳥為描繪主體的繪畫。是中國畫的一大畫科。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畜獸、鱗介等[17]。
中唐邊鸞一派。少功丹青,最長于花鳥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作品失傳。據(jù)記載,下筆輕利,用色鮮明,精于設色,如良工之無斧鑿痕。
五代十國時期:
人物畫:周文矩、顧閎中為代表,均擅長人物、車馬、屋木和山川,如《重屏會棋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前者為一幅珍貴的歷史人物的肖像畫,后者是畫家奉圣旨夜至貴族韓熙載家,目識竊畫韓家夜宴樂舞情景。
山水畫:以荊浩與關巠為代表人物。史稱“荊關山水”?!堆┚吧剿畧D》、《匡廬圖》,為全景山水,筆墨并重;《山溪待渡圖》、《關山行旅圖》,筆越簡而氣越壯,景越少而意越長。
花鳥畫:“徐黃異體”即徐熙、黃荃各自創(chuàng)立的用墨設色上的異體。形成了五代與北宋花鳥畫的兩大流派。徐真跡難見,其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色不相隱映。黃傳有《珍禽圖》,雙勾傅色,不見墨色,以五彩布成。
宋朝:
人物畫:北宋李公麟,善畫人物山水。始學顧、陸與僧繇、道子,乃集眾善,更自立意,專為白描人物一家。掃去粉黛,高雅清淡,無一毫煙火氣,可謂古今絕藝?!段羼R圖》、《臨韋偃牧放圖》為其代表作。
山水畫:北宋李成、范寬、董巨號為“北宋三大家”。繼之者為米芾父子。李成《寒林圖》、《雪山行旅圖》,氣象蕭疏,煙林清曠。范寬《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對景照意,寫山真骨。董源《瀟湘圖》、《夏山圖》和巨然《秋山問道圖》、《萬壑松風圖》,均淡墨輕嵐為一體。
南宋李唐善人物山水,初法思訓作青綠。后受荊浩、范寬影響《關山雪霽圖》、《采薇圖》等,筆勢蒼古,沖寒涉險之態(tài),曲盡奇妙。
南宋馬遠、夏圭一派,善山水兼人物。山水融南北宗,介于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之間。馬遠《踏歌圖》、《寒江獨釣》,夏圭《錢塘秋濤圖》、《觀瀑圖》等,馬畫“意深”,夏畫“趣勝”。
花鳥畫:黃居寀以勾勒填彩一派為院體之標準,徐崇嗣以疊色漬染之沒骨花與之抗衡。其勢力足以左右一代畫風。
北宋黃居寀工花竹翎毛?!渡晋p棘雀圖》,默契天真,冥周物理。
北宋崔白工翎毛花卉?!峨p喜圖》、《寒雀圖》,體制清瞻,作用疏通。
南宋徽宗趙佶尤好揮寫花鳥之妙。《芙蓉錦雞圖》、《桃鳩圖》為臣工所不及。
元朝:以“元四家”之山水畫為代表。元以前山水畫多用絹素,故用濕筆,即為“水暈墨章”。至元四家,山水純用紙畫,始用干筆。此種畫法體現(xiàn)出簡淡高遠,蒼莽深秀,有骨肉勻停,筆墨渾融之妙。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王蒙《青卞隱居圖》,吳鎮(zhèn)《漁夫圖》和倪瓚《六君子圖》等。
明朝:山水畫派別甚多,但時風以臨摹古跡,逼真古人為榮耀。當時,臨古派有“明四家”以唐寅、仇英、沈周和文征明為代表。師時派有“浙派三大家”以戴進、吳偉和藍瑛為代表。還有吳派:“四大家”即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及陳繼儒和吳派的支流:松江、蘇松、華亭、云間、及姑熟派等。
明末遺民之畫家甚多,多為宗室、士夫、公子等,莫不抱節(jié)守志,不肯臣事清朝。發(fā)而為畫。有石濤之奇肆,八大之精煉,龔賢之純厚,髡殘之蒼老,梅清之秀逸,弘仁之高簡,陳洪綬之古雅,莫不各有其獨特之豐彩。
清朝:山水畫“六大家”,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惲壽平、吳歷是也。畫風均工整清秀,艷麗,乏創(chuàng)意。
花鳥畫:沒骨派以王武、惲壽平、蔣廷錫、鄒以桂為代表,號常州派。創(chuàng)純沒骨體,畫風承“六大家”。于姿態(tài)生動之中,尤富氣韻書卷之趣,遂為花鳥畫正宗。以“揚州八怪”一反沒骨精致之極,而以縱逸駘蕩之筆,清疏淡雅之氣,創(chuàng)寫意派。他們是金農(nóng)、羅聘、鄭燮、李鱔、汪士慎、李方膺、高翔和華巖。
面對浩瀚的中外(港臺)版美術畫冊,確定一至幾套圖片印刷質(zhì)量上甚,圖片較大而收集名家名作相對集中的版本是必須的。以它為主進行遴選圖片,而以其他版本的圖片作為補充。
因同是大家名家,有的作品出版的多,有的則較少。因此遴選的圖片數(shù)量在實施過程中需不斷地調(diào)整。
以史為軸線,各個時代的名家名作,應有序排列,跨越不同時代(時期)大家、不同風格的名作應盡可能收全。
各個時代的名家名作應盡可能收全;同一時代的不同流派名作應盡量不遺漏;一個時代或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風格、流派作品也應整體呈現(xiàn)。
各時代大家名作會分散于不同的版本中,可經(jīng)過相互比較的方式來選取合適的圖片。
人腦不如電腦,最好將遴選的圖片經(jīng)電腦查重后再掃描,這樣可降低圖片的重復率。但往往時間急迫,而重復率會造成經(jīng)費的浪費或成本的增加。
綜上所述,中國畫遴選標準的建立是以歷朝歷代繪畫史所記載的內(nèi)容為基礎的。它們經(jīng)過積累、流傳與發(fā)展,最終成為總結中國畫不同時期、不同代表人物、不同題材與表現(xiàn)形式的獨特發(fā)展軌跡。同時清代的畫鑒類著作,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貴財富,是古代中國畫圖像資料出版的主要參考源,也為我們進行古代中國畫遴選標準的建立提供了較全面、系統(tǒng)科學的參考依據(jù)。同時,美術圖像資源數(shù)字化建設也是個不斷探索,持續(xù)完善的過程。
1 茆意宏,黃水清著.數(shù)字圖書館信息安全管理依從標準的選擇.中國圖書館學報.北京:2010(4):54-60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864
3 同2:1275
4 俞劍華著.中國繪畫史.南京: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1,4-13,20
5 陳師曾著.中國繪畫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8
6 同5:4-13
7 同5:20
8 劉璍,金濤主編.中國人物畫全集(上).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16-22
9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中國歷代仕女畫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1-15.
10 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歷代繪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2-2
11 王伯敏著.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83
12 劉治貴著.中國繪畫源流.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11,275.
13 啟功主編.中國歷代繪畫精品(人物卷).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2003:16-19
14 遼寧博物館藏.《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簪花仕女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6冊.
15 同11:129
16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故宮書畫圖錄(一).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11-17
17 同1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