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曾國藩之成功家教探秘

2011-04-07 23:31劉日升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家教曾國藩

劉日升

(婁底市文化局,湖南婁底417000)

曾國藩之成功家教探秘

劉日升

(婁底市文化局,湖南婁底417000)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官場楷?!?、“千古完人”,曾國藩家族子弟及其后人共240余人,得到“曾家無一廢人”的美譽,這其中固然有許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曾國藩在其祖父曾星岡家教方法和形式的基礎(chǔ)上,實踐完善了家教理念,至今得到人們的廣泛贊譽。

曾國藩;家教;理念;人才輩出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中的曾國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被譽為“官場楷模”、“千古完人”。四大名臣的后人多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尤其是曾國藩家族,更是得到“曾家無一是廢人”的美譽。曾氏家族緣何獲得這樣高的美譽呢?筆者認為,這一切完全歸于曾國藩的家教有方。曾國藩從一介儒生,由科舉入仕,遂后青云直上,直至出將入相,官居一品,成為大清的一根柱石,并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

“曾文正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同輩莫不奉為泰山北斗。太平軍起事后,不久即蔓延數(shù)省,曾文正乃于湖南招練團勇,更有數(shù)湘人佐之。湘人素勇敢,能耐勞苦,實為良好軍人資格,亦故文正得練成極有紀律之軍隊,佐曾之數(shù)湘人,后亦著名一時。”[1]488他是一個實踐主義的理想家,無論看他的字,讀他的文章,或是研究他的為人辦事,我們自然想起他象鄉(xiāng)下那些務(wù)正業(yè)的農(nóng)民一樣,一生一世不作茍且的事情。曾國藩知道文章學問道德功業(yè)都只有汗血才能換得來,正如農(nóng)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顆的稻麥都非出汗不可。一個人的成功總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從淺顯處看,幼年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從深處而論,人還受遺傳基因的影響,父祖輩的血脈總會流淌在下一代身上。曾國藩對家教是十分重視的,也是成功的。曾氏家族從曾國藩開始,綿延至今200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試想,一個有240余人的大家族,大多琢玉成器,沒有一個廢人,沒有一個紈绔子弟,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精通詩文書畫,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學習英語,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處理西北邊境危機中,曾紀澤憑著其斗志和談判藝術(shù)舌戰(zhàn)強敵,從沙俄手中奪回了伊犁城,從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勝利。次子曾紀鴻喜愛自然科學,在數(shù)學研究上造詣較深,只可惜中年早逝。在曾國藩的教育和影響下,不僅其子成才,其孫輩曾寶蓀、曾約農(nóng)等也都成為教育家和學者。曾國藩兄弟之后輩,他們絕大多數(shù)留學英、美等國的名牌大學,學貫中西,成就卓著,成為教育界、科技界的名家大師,飲譽五湖四海,為人類的文明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因為,在曾國藩的一生中,沒有少花工夫在兄弟子侄的教育上,不論是在學業(yè)上還是在修養(yǎng)上,不論是在為官上還是領(lǐng)兵打仗上,在各個方面曾國藩都細心教育督導(dǎo),以致把曾家變成了當時的大清“第一世家”。在此,試就曾國藩家教成功的秘訣作點膚淺的探究。

一、“讀書明事理,做正人君子,不求做官發(fā)財”的家教理念

曾國藩雖無法當面督促子侄晚輩,然而一方面他把寫信作為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閱讀子女的書信;另一方面,曾國藩無論事務(wù)怎樣忙都不忘教育子女,其兄弟或子侄到軍營,他都要抓緊時間和他們交談,耐心細致地進行教誨。同治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盡管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已快走到了盡頭,但他仍然沒有放松對晚輩的教育,每日晚上在二更后的一段時間給他們講《孟子》,連續(xù)28天不間斷,可見他的用心之良苦和眼光之遠大。

一個人當他要閉上眼睛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到底應(yīng)該給自己的子孫們留下些什么?這是世代行將辭世的人們的永恒課題。人生觀不一樣,答案就不一樣。有的要給后代留下金銀財產(chǎn),讓他們有吃有穿、住高樓大廈;有的要留下未競之業(yè)、未了之愿,讓子孫繼續(xù)發(fā)奮、探索、創(chuàng)新,完成其宏遠大業(yè);還有的可能要留下待雪之仇、前生恩怨,讓其子孫報仇雪恥、終生不止。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出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型知識分子。他認為“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即“慎獨則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痹鴩簧粼谖幕飞系膬r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點頗為重要,那就是他的修身之學及切實的修身功夫?qū)笫赖膯⑹?。曾國藩家族后人之所以如此“爭氣”,?yīng)該歸于曾國藩的教導(dǎo)有方。有人總結(jié)其具體的成功經(jīng)驗有三條:“第一,對于子孫,只求其讀書明理,不求其做官發(fā)財,甚至也不求其早日成名;第二,絕不為子女謀求特殊化待遇;第三,無論在讀書或做人方面,曾國藩對子侄晚輩的要求都極其嚴格,但又不是一味督責,而是視身教重于言教,根據(jù)其親身體會,出之以討論研究的態(tài)度,指導(dǎo)切實中肯,收效十分顯著?!痹鴩衅渥娓冈菍募医汤砟畈⒂型七M和發(fā)展,使之收效十分明顯。他根據(jù)社會實際,視人的性格進入了深刻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家教的方法。教諸弟,多以驕盈為戒,而教二子則多以勤儉為勉。幾個弟弟屬志大眼高、鋒芒畢露的一類人,為兄的屢屢勸他們戒驕戒躁;而他的兩個兒子生于富貴之家,體質(zhì)較弱,進取心也不如幾個叔叔那么強烈,故而作父親的每每擔心他們會成為不學無術(shù)的公子哥兒。他教育的方法是是因材施教。一是欲提出希望,先作出表率;二是欲提出要求,先給予表揚;三是欲予以責望,先自我批評;四是既指示目標,又指明方法;五是既磨礪品性,又培養(yǎng)才學;六是既明確規(guī)定,又切實檢查;七是養(yǎng)其自尊,響鼓不用重錘;八是定其方向,反復(fù)訓誨叮囑;九是鼓勵發(fā)問,耐心答疑;十是重視保健,勞逸結(jié)合。曾國藩是教育大師(主要是其善于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對象予以不同的指導(dǎo),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家教方法),又是言語大師,極善于提煉歸納,他家教成功,除了有一套家教方法外,還講究策略,即他善于用淺近的語言,說樸實的道理,認準教育對象的性格短處,反復(fù)切實針砭,參驗生平得失,講說自己確有心得深信不疑的經(jīng)驗體會。家教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說起來簡單、容易,做起來卻是復(fù)雜艱難。說得到卻不一定都做得到;平時做得到,關(guān)鍵時候不一定做得到;偶爾做得到,長期都不一定做得到;看到別人做得到,便認為自己也做得到,事到臨頭卻不一定做得到。但曾國藩卻是實實在在地做到了,成為世人家教之楷模。

(一)愿子孫都做君子不做大官

曾國藩于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三日在給兩個兒子的信中說:“爾等長大以后,切不可涉歷兵間,此事難于見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詒萬世口實。余久行間,日日如坐針氈,所差不負我心,不負所學者,未嘗須臾忘愛民之意耳。近來閱歷愈多,深諳督師之苦。爾曹惟當一意讀書,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2]34咸豐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夜,曾國藩又寫信給曾紀鴻:“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尚年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家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哺毁F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學為圣賢,少時久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則入德之基也。”[3]246信中“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這句話,百余年來廣為傳頌在士人之間。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給澄弟、沅弟寫信,說:“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儀之旗幟也”[4]99。他覺得只有讀書才是人生最好的出路,同時認為,只有讀書才能使人更通情達理。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曾國藩在一篇日記載:“只望兒侄輩讀書,少有所成,將來孫輩看作榜樣,便是世家好氣象。若兒侄輩不能發(fā)奮用功,文理不通,則榜樣太壞,將來孫輩難以成立。此中關(guān)鍵全在紀鴻、紀瑞二人。吾家后輩之興衰,視此二人為轉(zhuǎn)移也?!保?]從此處我們已經(jīng)清楚地看出,曾國藩對晚輩們的希望是既不要從軍,也不要做官,一定要做君子,做勤勞節(jié)儉、自我約束、吃苦耐勞、能伸能屈的有德有才的人。這就是曾國藩家教的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dǎo)下,曾氏家族后裔果然做大官的少,從軍的少,做學問、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人多。從咸豐二年(1852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這20年中,曾國藩寫給兩個兒子的信有近200封,主要是教育他們?nèi)绾巫x書、作文、做人。這些家書始終不厭其煩地貫徹一種思想,即只求讀書明理,不求做官發(fā)財。曾國藩權(quán)綰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但他的兩個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都沒有變成“衙內(nèi)”和“大少爺”。曾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以自學通英文,成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紀鴻雖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學亦取得相當成就。曾國藩不僅兒子個個成材,就是孫輩和曾孫輩也有著名詩人、教育家、學者。

(二)愿兄弟增進“德”、“業(yè)”

曾國藩對諸弟的教育,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悉心盡力,誨之不倦。為了幫助諸弟樹立起讀書做正人君子的理念,講求“德”“業(yè)”修養(yǎng),曾國藩確實做到了“悉心盡力”。從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咸豐元年(1851年),此段時間中曾國藩的書信是139件,其中有66件是寫給諸位弟弟的(50件是《稟父母》的,16件是《稟祖父》的,《稟叔父》的有7件),所占份量最重。這些信,雖然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但主要講的都是讀書之法、學問之道、人情世故、待人接物等,特別強調(diào)“德”、“業(yè)”兩個方面。如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在給諸弟的信中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了一分業(yè),又算余了一文錢;德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作主?!保?]49“曾氏這番話,其本意自然是在安慰功名失意中的諸弟,但因為立論較高,故對一般讀者有指導(dǎo)意義,至少他說出了兩點具有普遍的道理:第一,人只能把握住自己所能把握的部分,對于自己不能完全把握、但又能想得到的部分,則只有盡人力而聽之于天。信中所說把握的部分是進德、修業(yè),不能完全正確把握但又想得到的部分是功名。第二,將挫折視為磨煉,借困難而激奮心志。世上的人,很少有一輩子都一帆風順的,若要辦事,則更多困難。所差別的只是,有的人平順較多,有的人坎坷較多,有的事辦起來困難少點,有的事辦起來則困難很大,甚至因困難大而辦不成?!保?]189

二、有一套適合兄弟子女實際、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家教方法

俗話說:“子大父難做,弟大兄難為?!痹鴩鳛樵T長子、大哥,在繁忙而緊張的軍旅生涯及為高官之余,積極承擔對曾家子弟的教育工作。他的《家書家訓》之所以受到后人的推崇,與他教子教弟有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曾國藩在長期的家教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方法。

(一)兄弟、兒子區(qū)別對待

曾國藩對兄弟之間等親緣關(guān)系的處理,高一層次的追求是患難相助,互相砥礪;低一層次的是追求和睦、平等。他反復(fù)講這樣的道理: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兄不能使弟盡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盡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則億萬年無纖芥之嫌矣。他常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道光二十九年九月十九日,曾國藩針對諸弟正處在躁動不安的青春期,身上有一般青年都能常見到的特點:自視很高,都不肯下苦功夫;大話說得多,實干卻少;好埋怨客觀條件欠缺,卻不太去反省自己努力不夠等等情況,給四位弟弟去信:“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于我哉!”[7]192除了經(jīng)常給幾個弟弟一起寫信以外,他還分別針對各位弟弟不同的情況,需要提醒和要解決的問題單獨給各位弟弟去信。如曾國潢在衡陽買田,又在省城兌用二百兩銀子,在曾國潢的腦海里,曾國藩掌管的糧餉金銀多的是,認為曾國藩隨便從軍餉里動點指尖就行了。據(jù)此,曾國藩于咸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給四弟曾國潢寫信:“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不茍取,但求我身不茍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答圣主?!保?]254曾國藩剛剛踏上仕途,便以升官發(fā)財為羞恥,帶勇之初便公開申言“不怕死不愛錢”。這些話說說容易,曾國藩即能說得到,又能做得到。即便萬分保險不至于被揭發(fā),他也不做這種違紀違法的事。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心性的修養(yǎng)。這種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慎獨。慎獨,則謹慎地對待一人獨處時的一言一行。曾國藩對六弟曾國華一向期許甚大。對其性格孤傲,自視很高(甚至流露出對大嫂不滿,又暗里譏諷大哥無真才實學),寫起文章來多牢騷鋒芒,曾國藩經(jīng)常給予提醒。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在給四位弟弟的信中說:“至于兄弟之際,吾亦惟愛之以德,不欲愛之以姑息。教之以勤儉,勸之以習勞守樸,愛兄弟以德也;豐衣美食,俯仰如意,愛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愛,使兄弟惰肢體,長驕氣,將來喪德虧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譁氐?曾國華)不能深諒我之心,故將我終身大規(guī)模告與諸弟,惟諸弟體察而深思焉?!保?]95曾國華的驕傲自滿、夜郎自大的個性,并沒有因大哥的批評而改變,這個缺點最終給他本人和湘軍釀成巨大的悲劇。作為經(jīng)歷較多的大哥,以此開導(dǎo)自家兄弟,無疑有其可取之處。曾國藩認為,在兄弟之間,即使有一句欺詐的話語,最終也不能隱瞞多久。索性有話直說,一語道破,雖然眼下嫌太直,難以承受,但將來肯定能夠諒解。知道他用心的良苦。曾國藩對待溫弟似乎有點過分嚴刻,但是他捫心自問,覺得還沒有對不起弟弟們的地方。筆者認為,曾國藩確如他說的那樣,沒有做對不起兄弟們的事情。咸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曾國藩知弟授行知,以訓導(dǎo)加國子監(jiān)學業(yè)正銜,在高興時,他給弟去信,要他“做湖南出色之人”。信中有這樣的的話語:“吾湖南近日風氣蒸蒸日上,凡在行間,人人講求將略,講求品行,并講求學術(shù)。弟與沅弟既在行間,望以講求將略為第一義,點名看操等粗淺之事必躬親之,練膽料敵等精微之事必苦思之。品學二者,亦宜以余力自勵。目前能做到湖南出色之人,后世即推為天下罕見之人矣。大哥豈不欣然哉?!保?]273同治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同日封侯、伯。曾國藩被封為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賞戴花翎。開了有清百年中“臣封侯”先例,破格地得到了清王朝的最高獎賞。曾國荃被封為太子少保,一等伯,賞戴花翎。兄弟倆同時封侯爵開府,門庭極一時交盛。即使在此種情況下,曾國藩仍然頭腦清醒,常思“富貴不長久”之語,他每每記起星岡公當年以“耕讀為家”的叮囑,決心舉家恪守家訓,并把它奉為永遠的家業(yè)命脈,只要此命脈不斷,曾氏家族就不會衰落。

曾國藩在其三個弟弟均為官之后,屢屢教誡他們要正確對待富貴與權(quán)位。尤其是對那位貪財自傲的九弟(曾國荃),他反復(fù)開導(dǎo),叮囑再三。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寫信警告兩位弟弟:“若一面建立功業(yè)、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nèi)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長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體驗者也?!保?]97同治五、六年間,是曾國荃一生最為困厄的一段時期,人事、軍事都極為不順。同治六年三四月間,曾國藩頻繁去信給曾國荃,安慰他、激勵他,做他的思想工作,以圖幫助他渡過一難關(guān)。曾國藩的思想工作是這樣做的:一、忘記過去,正視將來。二、挫折和失敗是正常的事情,但要從中吸取教訓,以增進才智,并幫助他砥礪意志。挫折和失敗能使人更全面地認識自我,從而去掉驕矜之氣,保持常人心態(tài)。在曾國荃41歲生日之時,曾國藩作詩十三首祝壽。在此錄其中三首:“其一:‘廬陵城下總雄師,主將赤心萬馬知。佳節(jié)中秋平劇寇,書生初試大功時?!?沅甫初在吉安,統(tǒng)兵2萬,八年八月十五日,克復(fù)府城)其二:‘楚尾吳頭暗戰(zhàn)麈,江干無土著生民。多君龕定同安郡,上感三光下百神?!?十一年八月初一日,克復(fù)慶安。欽天監(jiān)奏是日四星聯(lián)珠,日月合璧)其三:‘河山策命冠時髦,魯衛(wèi)同封異數(shù)叨。刮骨箭瘢天鑒否?可憐叔子獨賢勞?!保?]在金陵即將攻破之時,他又寫信告誡兩個弟弟:“古來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載一郭汾陽(子儀)外,恒有多少風波,多少災(zāi)難,談何容易!愿與吾弟兢兢業(yè)業(yè),各懷臨深履薄之懼,以冀免于大戾。”[9]他害怕功敗垂成,勉勵弟弟須有極強的警惕性和憂患意識;又怕大功大名時,飛來無名橫禍,故勉勵弟弟須有深臨履薄的畏懼之情。乃至金陵攻克,兄弟倆封侯封伯之后,他又多次寫信給頗有抑郁之氣的九弟,勸他功成身退,愈急愈好。還說:“今日我處順境,預(yù)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yù)想他日人亦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吾細思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而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我今賴祖宗之積累,少年早達,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盡,故教諸弟及兒輩,但愿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愿其為仕宦之家。”[6]388

(二)身教重于言傳,從自己做起,在清廉上示范

身教重于言傳,曾國藩終身自奉寒素,過著清淡的生活。他對兒子曾紀澤說: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習氣,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他每餐僅一葷,非客至,不增一葷。他當了大學士后仍然如此,在當時更傳為佳話,故時人詼諧地稱他為“‘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葷”也。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鞋襪均由夫人、媳婦制作(上朝時除外)。同治年間,曾國藩出將入相了,且年近垂暮,卻依然在“儉”字上常常針砭自己:李翥漢言,照李希帥之樣,打銀壺一把,為燉人參、燕窩之用,費銀八兩有奇,深為愧悔。今小民皆食草糧,官員亦多窮困,而吾居高位,驕奢若此,且盜儉名,慚愧何地!以后當于此等處痛下針砭。又余蓋屋三間,本為擺設(shè)地球之用,不料工料過于堅致,檐過于深,費錢太多,而地球仍將黑暗不能明亮,心為悔慊。余好以“儉”字教人,而自家實不能“儉”。停文與紀澤談,令其將內(nèi)銀錢帳目經(jīng)理,認真講究儉約之法。他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假手他人。即使他中年時癬疾折磨,同治九年初,他肝病漸重,右目失明,左眼僅見微光,四月又患眩暈之癥,添胃寒之痛,處如此病痛之境,仍然堅持不懈,從不懈怠,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奢靡、奢華是居家之大忌,更是治國之大忌。奢風勁吹的世風,一定是道德日下的世道;奢華過度的家庭,一定是日趨衰敗的家道。窮家要守儉,是因為奢不起;富家要戒奢,因為最容易奢。富貴之家都是由窮儉之家而來的,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推沙。曾國藩認為:富貴者,奢侈相尚,奉養(yǎng)之處,棄廢寶貨,窮極土木,惟務(wù)相勝。富貴人家中,又以富貴世家最易犯奢。奢侈是一個人生命的毒瘤,是不重視道德教育的結(jié)果。李商隱有詩云:“成由勤儉敗由奢?!彼自捳f,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養(yǎng)成了奢侈的習慣,再改就沒有那么輕松了。因此,曾國藩對二子的家教,“做人”更重于“為學”。在人品教育上,他又特別注意要他們養(yǎng)成勤勞不懶惰的習慣。注重子女教育,普通百姓都不難做到。但越是富貴人家,卻越難管束好子女。因此,家業(yè)三世不衰的很少。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曾國藩把家業(yè)傳承與子女的教育緊密連在一起,時刻不忘,終生行之。時人讀書做官,做官發(fā)財,幾乎不可分割。但曾國藩做了幾十年的官,從來不取一文來歷不明的錢,而且立誓不靠做官來發(fā)財。他對極其珍貴的物品,如字畫、字帖等“世間尤物”也同樣不貪。筆者看到其在咸豐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的日記中寫道:“休寧瞿令福田送右軍帖一本,王夢樓跋斷為淳化祖本,且定為唐刻,考核未必確鑿。而神采奕奕,如神龍矯變,不可方物,實為希世至寶。余行年五十有一,得見此奇,可為眼福。瞿令又送趙侍制仲穆聽畫飛白竹,上有施愚山、沈澤堂諸先生題跋,亦可寶也。余以世間尤物不敢妄取,審?fù)嫫蹋砸噼颠€。去年黎令神疇送劉石庵、翁覃溪二公在闈中所書手卷,余亦璧卻。此三件可稱祁門三寶?!保?0]他認為貪取這樣的財和物,是一種最可羞可恨之事,他這樣的做法想法,是一般做官的人所想象不到的。曾國藩做京官十年,總是過著貧困的生活;后來帶兵多年,做了總督,也從來不取公家一絲一毫以自肥。曾國藩率先垂范的教子之道,深深贏得了家人甚至僚屬部下的敬服,所以對于家庭成員來講,都能夠以他為榜樣,相互尊重、相互忍讓,使家庭充滿和睦的生機。他為人父者,既嚴又慈;既講“正事”,也講“閑情”;既有專長,又知識廣博。他倡導(dǎo)治家貴嚴,認為嚴父常多孝子,不嚴則子弟之習氣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勝言矣。在曾紀澤新婚后不久便勸他離家從師求學,再次叮囑他:“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吾慮爾之過于佚也。新婦初來宜教之入廚作羹,勤于紡績,不宜因其為富貴子女不事操作。爾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保?]199并要求子侄輩不能坐四抬轎,且告誡侄兒紀瑞:“星岡公當孫(指曾國藩——筆者注)入翰林之后,猶親自種菜收糞。吾父竹亭公之勤儉,則爾等所及見也。今家中境地雖漸寬裕,侄與諸昆弟切不可忘卻先世之艱難,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勤守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儉守功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保?]251《三字經(jīng)》中說:子不教,父之過。足以證明父母在教育子女中扮演著多么重要的角色。有人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曾國藩言傳身教,將他的家教理念貫徹到家庭各個成員、各個不同年齡層次和子孫輩,兒孫們也都代代相傳、運用。曾紀澤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曾紀鴻英年早逝,曾紀澤擔當起教育侄子的義務(wù)。曾紀鴻長子曾廣鈞(字重伯)素有神童之稱,因父親早逝,情緒不佳,書信字跡潦草,學業(yè)不進,逐漸滋生了驕狂的壞毛病。曾紀澤在海外寫長信教誨侄子,鼓勵其進德修業(yè)。信中送給侄子四句話:慎擇交游;愛惜物力;勿使少年盛氣;勿管他人閑事。另外還教育曾廣鈞要學會處世,科舉之事也不要放棄。從字里行間,足見伯父待侄如子。曾紀澤的諄諄教導(dǎo)對大侄果然起了作用,其后,曾廣鈞常寫信請求伯父寫字帖、詩作寄回,并不斷寄上自己和弟弟廣镕(字履初)的詩賦請伯父指點。光緒十五年四月,曾廣鈞會試考中第133名,特批庶吉士,君恩、祖澤“兼而有之”,曾紀澤深感快慰。

三、運用靈活、有效或形式多樣的教育方法與做好思想工作緊密結(jié)合

曾國藩對于治家之道所以思慮深遠,也得益于他常有的“衰榮”之思。他說: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不可不牢記此語也??芍^得道真?zhèn)?。從曾國藩的著述中,我們看到其在家庭教育中,根?jù)或針對各個不同時期,用不同的方法施教,不同的環(huán)境施教,從防微杜漸處施教,在施教的同時做好思想工作。

(一)教育子弟們要有“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的精神,戰(zhàn)勝艱難險阻,取得成功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身處河南戰(zhàn)場上的曾國藩給老九曾國荃寫了一封信,與九弟說了一段心腹話,并把自己多年應(yīng)對困境的秘訣“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送給兄弟:“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余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quán)貴所唾罵;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岳州之敗、靖江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來信每怪運氣不好,便不是好漢聲口,惟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7]113湘軍攻陷天京,曾國荃的所作所為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同時,清政府對他也最為擔心,惟恐其登高一呼,從者云集,所以既想讓他早離軍營而又不讓其赴浙江巡撫任。無奈,曾國藩只好以其病情嚴重,開浙江巡撫缺回鄉(xiāng)調(diào)理。很快,清政府便批準了曾國藩所奏,并賞給曾國荃人參六兩,以示慰藉。而曾國荃卻大惑不解,憤憤不平溢于言表,甚而在眾人面前大放厥詞發(fā)泄其不平,致使曾國藩十分難堪。曾國藩只好勸慰他,以開其心竅:弟何必郁郁!從古有大榮者,不過本身一爵耳。吾弟于國事家事,可謂有志必成,有謀必就,何郁郁之有?人生在世,如何面對挫折與失敗,這種“打脫牙和血吞”的精神,使曾國藩在做事的過程中歷盡千辛萬苦,屢遭挫折失敗,最后取得巨大的成功。

(二)檢討自己來啟沃被教育者,提高子弟的認識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币粋€人在一生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任何人如果能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已經(jīng)非常困難,更何況自己的長短之處被認識之后能夠進一步揮長棄短、肯定自己、糾正缺點、改善自己,那就更困難了。筆者在前面已經(jīng)講到,曾國荃與其兄弟同日封侯伯開府,是曾國藩悉心教育培養(yǎng)的結(jié)果,曾國藩是曾國荃最好的老師。上面已經(jīng)談到一個秘訣,即“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一應(yīng)對困境的秘訣。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1867年2月6日)又送“悔立達”一訣給九弟(曾國荃——筆者注)“兄昔年自負本領(lǐng)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lǐng),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保?]416曾國藩在丁憂期深刻反省后,終于大徹大悟,明白自己其實并沒有什么大本事。像和以前換了一個人似的,從此以后小心謹慎,謙卑待人,從而做到自強圓融,能立能達。這就是曾國藩所說的悔字訣。從這里我們看到,曾國藩用的是以檢討自己來啟沃被教育者,這是曾國藩一貫的家教方法,這種教育方法非常好,它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置于平等地位,使被教育者感覺親切和易,同時又以親身為便,使所教更具有說服力。這種方法,曾國藩使用過多次,僅在此舉二例。如“生平三恥”:“余生平有三恥:學問各涂,皆略涉其涯氵矣,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恒星、五緯,亦不識認,一恥也;每作一事,治一業(yè),輒有始無終,二恥也;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遲鈍而不適于用,近歲在軍,因作字太鈍,廢擱殊多,三恥也”[3]273。又如咸豐九年十月二十四日(1859年11月8日)在給曾紀澤的信中說:“余生平坐無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yè)無成,已可深恥也?!保?]164曾國藩在這封家書里對自己缺乏有恒之態(tài)進行了檢討,將自己沒有恒心的事情作為反面教材,讓兒子不要效仿。他以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諸子弟及世人,還是要專心致志為好,否則有可能忙碌一生,卻百無一成,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恒”二字下手。中國式家教有很多方法,筆者少年時期曾經(jīng)歷過“樹枝棍子底下出好人”(有錯即打)的教育,有的用竹篾塊(家法)打人,有的罰跪等等。曾國藩在兒子面前坦然承認自己有許多缺點,在父道尊嚴的時代,頗不容易,在子弟面前不怕檢討自己,通過檢討自己而提高子弟的認識,這是曾國藩家書的一個突出特色,或許這也是曾國藩家教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要抓好十五六歲青少年時期的教育

人的一生中,無論是生理結(jié)構(gòu)還是思想意識方面,惟青少年時期是最佳時光。這個時期的記憶力最好、精力最充沛,學習任何知識都不費勁,各方面都處于上升長進的時候,一輩子的體格、品德、學問都在這個時候奠定基礎(chǔ)。今后能不能干一番事業(yè),這段時間可謂起著一半的作用,另一半取決于信念和機遇。中年之后再發(fā)奮苦學雖然也是好事,但畢竟已過生長期,所學的東西難以進入血肉之中,所以古往今來有識之士總是勸告人們要抓緊小時候的寶貴光陰。所以曾國藩對曾紀澤說:“爾看書天份甚高,作文天分甚高,作詩文天分略低。若在十五六歲時,教導(dǎo)得法,亦當不止于此。今年已二十三歲,全靠爾自己扎掙發(fā)奮,父兄師長無能為力。”[7]277除了讀書、作詩文方面的教育外,曾國藩還格外看重兒子青少年時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教育,經(jīng)常提醒告誡他們不要過于狂傲,要力戒驕字惰字;不要隨意開口議論人之長短,要注重謙恭禮讓;堅持以“?!弊譃榈谝幻赖拢讶柿x存于心中,把禮儀放在心中,養(yǎng)得胸襟博大活潑。從自己的志向著手奮發(fā)努力,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四)教育子女應(yīng)樹立防微杜漸的思想

曾國藩在京師官宦圈子里呆了十二三年,深知官家子弟的兩個普遍性的大毛病:一曰奢一曰傲,這兩個毛病的產(chǎn)生,是因為家中的財產(chǎn)多權(quán)勢大。曾國藩很擔心自己的子侄染上這些通病,每次給兒侄的信中都不厭其煩地叫他們引以為戒。咸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1856年12月2日),他在寫給長子曾紀澤的信中有一段話說:“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輿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于奢矣。見鄉(xiāng)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于傲矣?!稌贩Q:‘世祿之家,鮮克由禮。’《傳》稱:‘驕奢淫佚,寵祿過也?!熥拥苤畨?,未有不由于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保?]166曾國藩這段話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防微杜漸的思想,曾國藩進京初期,唐鑒將他引進程朱理學的殿堂,并教他“研幾”。幾者,幾微也。萌芽狀態(tài)、細微末節(jié)、瑣屑細小等等,都可稱之為幾微。研幾,即重視研究這種幾微。曾國藩受研幾的影響,平時十分注重細小的事,由細小而及遠大。他給兒子的信中,常常會關(guān)照兒子注意日常的舉止言談,培養(yǎng)他從小處做起的好習慣。本來,大是小的累積,遠是近的延伸,錦衣玉食起自袍呢輿馬,傲視一切起自嗤陋指使。杜絕源頭則可制止洶涌,相比大江大河而言,涓涓溪泉的截斷則容易多了。從曾國藩的家信、日記中看到,曾國藩之所以不愿意往家里多寄銀錢,最怕是驕、奢二字,把子弟慣壞了?!拔岵挥嗉你y物至家,總恐老輩失之奢,后輩失之驕。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也?!保?]159他特別告誡曾紀澤: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鑲大比,過于絢爛。在家庭理財方面,在家庭經(jīng)費、開支方面,他亦有嚴格要求:將家中每年用度必不可少者逐條開出,計一歲除家庭收入外,尚少若干,經(jīng)他核定后以便按年付回。這里說的是家庭用度要有計劃,只能用必不可少的開支,而且要逐條開出,一年一個安排。缺少部分,要經(jīng)過曾國藩本人親自核定后,才能按年從軍中寄回。曾國藩軍務(wù)在外,所需處理的事情肯定是很多的,但對家中開支如此仔細,其真意恐怕不是幾個錢,而是護衛(wèi)一種觀念、一種家風。治家如此,治國尤甚?!吨芤住分姓f:“君子以儉德辟難。”意思就是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其含有樸素的辯證思想。一方面,闡明儉樸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為;另一方面,在面臨危難的時候,特別是在面臨物質(zhì)匱乏的困難時,具備儉樸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難。

(五)用獨特的教育方法教育兒子

教誡子弟,如果自己不能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樣的教誡自然會收獲甚少。曾國藩一生最能感人之處,便是能說能做,說了便做,不說也做,言傳身教同時并行,起到一種示范作用。曾國藩為兒子的成長頗費心思,我們從許多的家書家訓中已經(jīng)看到了。他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些話: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于孝悌二字上……若果事事做得,即筆上說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虧于倫紀之大,即文章說得好,亦只算個名教中之罪人。曾國藩教人的最大特點,是將大目標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堅持不懈做日常小事來逐步接近大目標。每一個人都有多重身份,都有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在家庭這個環(huán)境里,族親是除了本家庭以外的與己最為密切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故有人言“寧失一友,不丟一親”之語,在這個環(huán)境里,一個人品行的優(yōu)劣、德操的高低最易被人透識。從另一個方面看,一個連父母都不敬憫的人,很難相信他會敬憫族親;而不敬憫族親的人,很難相信他會兼濟天下,此所謂仁者也。在曾紀鴻只有九歲的時候,曾國藩就給他單獨寫信去。諄諄告誡兒子習勞習苦,不要有官家氣息,保持寒素家風;讀書寫字不能間斷,早上要早起,以此培養(yǎng)勤勞的習慣。他希望曾紀鴻重點放在德行的修養(yǎng)上,不必過多地考慮功名之事,因為功名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德行是可以由自己來修煉的,并以舉止端莊、不說妄語作為培養(yǎng)德行的基礎(chǔ)。

概言之,曾國藩作為一個父、兄,一生給子弟寫信數(shù)以千計,即便在軍情險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之際,仍對子弟不忘殷殷關(guān)注、諄諄教誨,這是世人皆稱頌的。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郭斌和在《曾文正公與中國文化》一文中說:“曾國藩是我國舊有教育理論與制度下所產(chǎn)生最良之果之一。故能德才兼?zhèn)?,文武兼資。有宗教家之信仰,而無過迷妄;有道德家之篤實,而無過迂腐;有藝術(shù)家之文采,而無其浮華;有哲學家之深思,而無其鑿空;有科學家之條理,而無其支離;有政治家之手腕,而無其權(quán)詐;有軍事家之韜略,而無其殘忍?!薄都氄f歷朝名臣》的作者在該書中錄用蔣介石的一段話:“大滿清之所以中興,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者,蓋非人才消長之故,而實德業(yè)隆替之征也。彼洪楊石李陳韋之才略,豈不給比擬于曾胡左李之清臣,然而曾氏標榜道德,力體躬行,以為一世倡,其結(jié)果竟給變易風俗,挽回頹靡。吾姑不問其當時應(yīng)變之手段、思想之新舊、成敗之過程如何,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蓋已足為吾之師資矣。”[1]490正是由于曾國藩對家門的撐持,對家庭教育的得法,才有了曾家的滿門興旺,多代延續(xù),才有代代人才輩出。

天下的事情,有其功必有其效。

[1]李伯欽.細說歷代名臣[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2]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下冊[M].長沙:岳麓書社,2002.

[3]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上冊[M].長沙:岳麓書社,2002.

[4]諸葛瑾.曾國藩家書的智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黃勇.曾國藩全集:4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68.

[6]李瀚章.曾國藩家訓[M].北京:中國民族攝影出版社,2005.

[7]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梁啟超輯曾國藩嘉言鈔[M].長沙:岳麓書社,2007

[8]曾國藩.曾國藩詩文集[M].王澧華,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2.

[9]易孟醇.曾國藩傳[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488.

[10]黃勇.曾國藩全集:3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246.

G122

A

1673-0712(2011)04-0128-08

2011-06-20.

劉日升(1949—),男,湖南婁底人,婁底市文化局退休干部,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湘軍婁底主要將領(lǐng)研究。

(責任編校:松仁)

猜你喜歡
家教曾國藩
跟曾國藩學修身
曾國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愛相殺
曾國藩讀書
多病且可高壽一曾國藩的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的讀書之道
你還是賊,他已是曾國藩
家教短評
家教短評
家教短評
家教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