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schi A K M,Liesegang A,Gebert S,Weber G M,Wen K C
仔豬出生后,其血漿25-羥膽鈣化醇(25-OH-D3)濃度就下降,很容易造成維生素D缺乏。且豬乳所含的維生素D很少,母豬腸道吸收維生素D的速度較慢,限制了日糧添加維生素D的效果。因此,新生仔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胎兒時期從母體獲得的維生素D儲備。試驗旨在評估提供給妊娠和哺乳母豬的維生素D的來源與數(shù)量,及直接以矮欄補(bǔ)料形式供給仔豬是否會影響仔豬維生素D含量、生長性能和骨骼發(fā)育。39頭初產(chǎn)和經(jīng)產(chǎn)母豬隨機(jī)分配給3個日糧處理組(每個處理13頭豬):添加常用的維生素D35或50 μg·kg-1飼料、25-OH-D350 μg·kg-1飼料。哺乳第3周,給仔豬提供矮欄補(bǔ)料,根據(jù)母豬處理組的情況添加維生素D,35日齡斷奶時,給仔豬提供同樣的矮欄補(bǔ)料,直到體重達(dá)到約20 kg。試驗結(jié)果表明,提供日糧25-OH-D3時,早在第21天,遲至第33、77天,仔豬血清中的循環(huán)25-OH-D3濃度提高(P<0.05),表明這些仔豬體內(nèi)貯存較多。與其他組仔豬的骨骼特性比較,維生素D3按5 μg·kg-1飼料添加時,仔豬的骨斷裂強(qiáng)度和皮質(zhì)骨礦物質(zhì)含量及仔豬脛骨中間層密度下降(P<0.05),但其他兩組之間未觀察到差異(P>0.05)。斷奶后,不管維生素D來源如何,劑量達(dá)50 μg·kg-1飼料時,仔豬的ADFI較高(P<0.05),生長性能趨于改善(P=0.08)。試驗結(jié)果表明,日糧添加任何一種來源的維生素D 50 μg·kg-1飼料足以滿足妊娠母豬的需要,維生素D在胎兒組織中累積以及正常骨骼礦化參與仔豬生長。而且,母豬獲得過25-OH-D3的仔豬,其維生素D顯著改善,可能是源自于出生時較多的組織儲備,儲備維生素D釋放時利用率較高。
血液;骨骼;25-羥膽鈣化醇;豬;維生素D3
張樹金摘譯自J Anim Sci,2011,89(6):1844-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