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如瑩
一張門票4000元,場場賣出8成
瘋馬夜總會沒有裝飾著施華洛世奇水晶的戲服,也沒有繡有羽毛的帽飾,但是每天兩場演出共有約500名觀眾排隊入場。
在表演形式以五光十色、炫麗為主流的巴黎,成立于1951年,超過半個世紀的瘋馬如何能夠和擁有上百名舞者的麗都、紅磨坊并稱巴黎三大秀,屹立不搖?
“脫!”是的,瘋馬某種程度是用原始的肢體語言征服臺下的觀眾,但絕對不是低俗的脫衣舞秀。你可以想得到的時尚品牌都和瘋馬合作,創(chuàng)造讓人驚艷的表演藝術(shù)。
《欲望城市》的鞋子設計師Louboutin親自幫瘋馬舞者設計高跟舞鞋;今年春天,設計師高堤耶(Jean Paul Gaultier),聘請瘋馬舞者走上時裝表演伸展臺;香奈兒設計師卡爾·拉格斐親自幫瘋馬舞者設計衣服。
“我們是最不像夜總會的夜總會?!笨偨?jīng)理安芮(Andree Deissenberg)定義。一張票加上半瓶香檳,最少得花上100歐元,一場秀至少賣出8成票房,假日更是一票難求。
瘋馬成立當時,巴黎已經(jīng)有麗都的華麗半裸歌舞秀。位于地下室且遠離香榭麗舍大道的瘋馬,比排場、地點都沒法贏麗都,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瘋馬的第一代創(chuàng)辦人貝赫納笛(Alain Bemardin)出奇招,他僅用11名女舞者,搭配流行音樂和打燈在裸體身上,讓舞臺的美女猶如穿著燈光跳舞,這種表演方式創(chuàng)造了瘋馬的特色,終于在巴黎站穩(wěn)腳步。
1994年貝赫納笛去世后,第二代接手,瘋馬開始走下坡;2005年,進軍新加坡,票房最差時,連270個的座位,一半都坐不滿,一年后撤出新加坡。
隨后,從比利時的新團隊接手,聘請前太陽馬戲團公關(guān)安芮擔任總經(jīng)理。至今6年,票房躍升4成,就連金融海嘯之后也毫無衰退。
“當我剛到時,這里就像是蒙上一層灰,就像是名貴的鞋子放在角落,沒有蓋起來,過沒多久上面就開始積灰塵。”安芮形容。她來這里第一件事就是清掉灰塵,“我并不是全面革命掉所有過去的做法,而是讓瘋馬進化,再次發(fā)光?!卑曹钦f。
她做了一個小創(chuàng)新實驗,先邀請美國性感女神黛塔·范提思(Dita Von Teese)當客座明星,演出的票全部賣光,她回憶,表演的戲碼叫作《沐浴》,事實上是1954年的戲碼,這證明只要換上現(xiàn)代化的音樂、燈光和演員,還是可以吸引觀眾。
選角嚴格,身材比例以厘米計算
安芮拿著成績單告訴接手的團隊,不僅是演員,整個劇院、舞碼,連座位都要換新。目的要每個進人瘋馬的貴賓,一踏入戲院“宛如走入魔幻世界,猶如在云端般快樂離場”。
瘋馬如何從上世紀末的頹勢,再度走出自信,找回流失的觀眾?最重要的關(guān)鍵就是比嚴格更嚴格。
打造魔幻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嚴格的選角,找出身材比例最好的女孩。瘋馬的最大資產(chǎn)不是華麗的裝飾和舞臺,而是全球僅49位舞者。
每年會有500位以上的表演者想申請進入瘋馬,多是芭蕾、爵士舞者,但其中僅有20名舞者會中選;而她們的演藝生命僅到35歲。臺下的觀眾可能不知,舞臺上11位舞者身體部分的要求精細是以“厘米”計算的。
每個受邀面試的女孩,身高必須介于168厘米到172厘米;胸部乳頭間的距離必須在27厘米左右;肚臍到恥骨的距離僅能13厘米,否則臀部容易下垂。
除了維持經(jīng)典表演,瘋馬還融入新戲碼。有以華爾街大崩盤為背景,股市上下的波動,股價數(shù)字打在女體身上;辦公室的女子,跟著股市上下波動的痛苦掙扎,隨著她輕解羅衫,股價直線上升,上漲80%,到90%后舞者隨著紅色波動燈光消失在黑暗之中。
相較麗都夜總會,從選角到讓上場表演僅要一個月,瘋馬從選秀到訓練完成得花上3到4個月,超過3倍的訓練時間。舞者穿得非常少,她們必須學會怎么半裸或者全裸跳舞時不走光。這就是情色藝術(shù)和低俗猥褻的差異。
訓練嚴格,光學走路就要一年時間
曾經(jīng)是舞者的舞臺指導經(jīng)理莎維拉娜(Svetlana)說:“瘋馬跳舞的技巧不難,最難的是,簡單卻很有風格(Simple but styling)。”
舉例來說,每個戲碼都一定會用到招牌動作之一“crazy walk”,就算擁有十多年舞蹈底子的舞者,都要花一年才學到在舞臺上走路的精髓。
她解釋,女人的臀部和胸部最容易吸引目光,招牌走路方式臀部的線條展露無遺。她站起來示范,挺起胸部,背部立即出現(xiàn)一道完美的拱型,臀部也自然翹起,向前走了幾步,擺動的臀部左右晃動,形成一個大U。莎維拉娜說:“當行走的時候,頭部必須維持在一定高度不能上上下下,這是瘋馬招牌走路姿勢,而且還要穿著3英寸高的鞋子,走得自信優(yōu)雅。”
每天舞者必須練舞3小時,過去舞臺指導僅在場邊觀察舞者;現(xiàn)在每天晚上,舞臺指導都會坐在正中央觀眾席檢視舞者的動作,甚至拍攝錄像帶指出改進之處。
舞者身上極少布料的表演服卻也是“訂制服”,每一件表演衣服都得花上40小時制作,平均花費2500美元。表演嚴格,走位不能有5厘米誤差
每個瘋馬舞者有6雙訂制鞋,2008年還邀請到Louboutin的設計師幫她們設計黑色紅底的高跟鞋,添加時尚設計。
精細也反映在表演燈光上。舞臺上,燈光會打在舞者身上形成圖案,有的是星星,有的是紅白的幾何線條,女性的軀體若隱若現(xiàn),就像是穿在身上的燈光舞衣一樣,隨光共舞;這代表,舞者必須隨時謹記自己的位置,連5厘米都不能偏移,否則燈光打的位置就會偏差。
雖然坐在第一排的人和舞者僅有伸手可觸的距離,看似親近,但實際上瘋馬刻意維持舞者的神秘性,這也是打造魔幻世界的一環(huán)。
管理嚴格,每天打上下班卡練舞
在瘋馬,每個女孩都會依據(jù)個性,被冠上一個藝名,由總經(jīng)理和舞臺指導取名,第一次取名可以拒絕,但是一定得接受第二個藝名。從一般人蛻變成瘋馬舞者,對外絕對不能用真名,僅能用藝名。
至今每個在瘋馬表演過的舞者,都會被標記在舞臺兩邊的墻上,現(xiàn)在寫滿650位曾經(jīng)在瘋馬表演過的舞者名字。
每一份觀眾送給舞者的禮物,安芮都會親手過濾掉送禮者名字。安芮說:“這些女孩是個夢想,她們表演時距離你很近,但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私下,瘋馬對于舞者管理嚴格,在舞者休息室外,放著一臺打卡機,每位舞者都必須上下班打卡練舞。莎維拉娜說,紀律是維持質(zhì)量的必要手段。給觀眾一個整體的表演感受,是瘋馬嚴格控管每個細節(jié)、重新出發(fā)的最重要的本錢。
(摘自《商業(yè)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