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
私人飛機熱
購買私人飛機,最早的是位于湖南長沙的遠大集團老板張躍。張躍用7000萬元從美國的飛機生產(chǎn)商賽納斯公司買了兩架飛機,一架是公務噴氣式飛機,一架是“貝爾206”直升機。由此,他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私人公務機和直升機的人。現(xiàn)在,張躍手里已有6架私人飛機,總價值2億多元。
財富效應使私人飛機熱輻射浙江,購機熱情稍晚的浙商們,步伐并沒落后。2005年可說是浙商購買私人飛機的首個高潮。20多位溫州民營企業(yè)家加入一家私人飛行俱樂部,入會者均訂購了一架私人飛機。
《2010胡潤財富報告》稱,中國大陸有5.5萬個億萬富豪,其中9000名億萬富豪對購買私人飛機感興趣。
豪華私人飛機價格之高雖令人咋舌,但在中國,更昂貴的是使用、維護成本,以及十分繁瑣的航線的申請。光是雇用優(yōu)秀飛行員和機械師就問題不少,市場尚待規(guī)范,而中國大陸的通用航空發(fā)展也處于低級階段。國際上把從事營利性公共航空運輸活動以外的所有民用活動,包括私人飛行,統(tǒng)稱為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中國的通用航空始終沒得到充分發(fā)展,空域?qū)嵭熊姽?,私人飛機只能在有限的民航航路上申請飛行,600米以下的空域沒有開放。按條例規(guī)定,中國公民申請駕駛私人飛機上天,仍需一事一報,最短報批時間也得半天。這對私人飛機和公務機來說,報批手續(xù)是限制這塊市場發(fā)展的最大瓶頸。
奢侈品公司廣設分店
除了商務機,一大批國際奢侈品巨頭卡地亞(Cartier)、PRADA、GUCCI、愛馬仕(Hermes)、路易威登(LV),紛紛搶奪中國市場。2010年4月28日,LV在上?;春B泛推謻|同一天內(nèi)新開張兩家分店。這創(chuàng)下了LV百年歷史上,在同一個城市同時開張兩家旗艦店的新紀錄。另一個中國人在這幾年迅速熟絡起來的奢侈品品牌GUCCI,計劃在中國大陸開設13至17家門店。PRADA、Burberry、Coach等奢侈品名牌,也紛紛擴張中國的分店網(wǎng)絡。
很多奢侈品牌開始加大力度挺進中國內(nèi)陸和二三線城市。根據(jù)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2010-2011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城市調(diào)查報告》,中國奢侈品消費能力前三名分別是杭州、溫州和青島。時下,奢侈品牌已開始由北京、上海、廣州挺進內(nèi)陸,瘋狂“下鄉(xiāng)”。浙江品牌代理商陳冠良說,杭州大廈一層的品牌,60%以上都是全國單店銷售冠軍,諸多國際品牌把進入杭州大廈作為大幅開拓銷量的最佳途徑。2010年,國際奢侈品巨頭卡地亞將鄭州作為其中國區(qū)巡展線路圖上重要城市。一些箱包、珠寶品牌代理商,大都表示有進軍重慶、武漢、西安、太原、大連等地市場的計劃。
英國豪華車賓利,每輛平均售價350萬元至700萬元人民幣,如今全球每10輛銷售中就至少有一輛賣到中國大陸。其他豪華車如勞斯萊斯和蘭博基尼等,中國同樣是十者有其一。
經(jīng)歷10年起步階段,如今中國奢侈品企業(yè)在產(chǎn)品線、挖渠布網(wǎng)和服務質(zhì)量等方面已經(jīng)逐步成型。
奢侈品企業(yè)香港上市
奢侈品牌扎堆香港,一個接一個首次公開募股(IPO)。人夏,香港股市如同舞臺一樣,各奢侈品大牌紛紛走秀。繼法國化妝品品牌歐舒丹、二手奢侈品牌手提袋零售商米蘭站、美國箱包品牌新秀麗、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之后,美國高級手袋及配飾品牌Coach以及英國高檔鞋品牌Jimmy Choo也紛紛公布赴港上市計劃。一時間,香港股市成了受全球富人關(guān)注的“秀場”。這些國際大牌不選擇紐約、倫敦等全球投資者聚集的地方,偏偏扎堆香港股市。
以在港交所掛牌交易的香港本土二手名牌手袋買賣店米蘭站為例,IPO集資2億多港元(約2600萬美元),其公開發(fā)售獲得超額認購2100多倍,成為港股公開認購超購王。沾了一點中國內(nèi)地奢侈品市場概念的米蘭站尚有如此表現(xiàn),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將更富想象力。逸馬管理顧問公司總裁馬瑞光認為,大品牌選擇香港上市,意圖以香港資本市場為平臺,充分利用中國消費者對名牌產(chǎn)品的熱情來開拓市場。不俗的銷售業(yè)績與利潤表現(xiàn),令奢侈品類股票成為去年表現(xiàn)最為搶眼的投資品種。這也催生了中國內(nèi)地第一個專注于全球頂級消費品、以及奢侈品行業(yè)的公募基金產(chǎn)品富國基金。
跟風與送禮
奢侈品消費的大軍里,還有一重要群體,那就是出入寫字樓的白領(lǐng)們。他們處在一種模仿、跟風狀態(tài)。奢侈品的消費水平與他們的收入和日常生活消費水平差距很大,很多人需攢上好一陣的錢才能買一件奢侈品,盡管其收入并不足以支持其消費奢侈品,但他們愿傾其所有,購買類似LV包這樣的小件奢侈品。為了省錢,會請出國的朋友代購或在網(wǎng)上尋覓海外代購者。龐大且年輕的消費群體中,“月光族”、“年清族”、“新貧族”、“百萬負翁”等越來越多的消費敢死隊,為追求奢侈品,付出辛酸代價。
和國外不同,中國式奢侈品消費還有最大一個特色,即為了商務送禮目的。中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寧說,在中國官場里,禮品層次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權(quán)力價值;而在國人心目中辨識度漸高的LV包,便捷地充當了這種價值的辨識標志。一份最新報告稱,2009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近一成二,其中50%的奢侈品消費用來送禮。
臺灣文化人陳文茜一次在南開大學演講時,批評內(nèi)地富豪正在變成歐美時尚名牌的“提款機”。她說,自己曾見過煤礦老板開價值千萬元豪華車的排場,也有人一擲千金購買法國名牌“愛馬仕”服飾,用礦工冒著生命危險挖出的財產(chǎn)去揮霍,這種花錢方式是“既荒唐又無知又很無恥”。
愛上奢侈的理由難以一概而論,有人是為了面子,是攀比炫富。一些熱衷消費奢侈品的富人,當年白手起家,努力拼搏才獲得現(xiàn)在的傲人財富,因此購買奢侈品是對自己辛勞的一種犒勞,滿足自己拼命工作的心理需求。也有人認為,奢侈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夢想,是生活質(zhì)量水平的體現(xiàn)。不管是以何種理由愛上奢侈品,奢侈品漸已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