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沫
在認(rèn)識郝蘭后,我才明白自己是個多么緊張的人。我托她去幫我家親戚的小孩聯(lián)系一個設(shè)計(jì)單位的工作,我在電話里飛快地說好見面地點(diǎn),然后飛奔而去。郝蘭穿著平底鞋,踩著腳踏車緩緩而來,長絲巾飄在風(fēng)中,像春天里的一道風(fēng)景。我有些發(fā)愣:她倒真是悠閑。郝蘭說:“我們步行吧。這一路風(fēng)景不錯,走走吧,平常不是太有機(jī)會到這邊來?!蔽乙?yàn)槭聸]辦成,心里著急,本想說先辦完事再說吧,但沒好意思掃她的興。不過,這條路倒是真的很美,楊柳依依,綠樹成蔭,因?yàn)椴皇请p休日,人很少,難得的清靜。郝蘭邊走邊深呼吸,很享受的樣子,又說:“這樣的天氣,在河邊喝咖啡一定不錯,怎么樣,還有點(diǎn)時間,我們先喝一杯?!蔽业男睦锬莻€急啊,還有時間喝咖啡?我今天是出來辦事的,不是游玩的。可我到底是找她幫忙,不好說什么。她在路邊攤買了兩杯熱咖啡和一包小點(diǎn)心,麻利地從包里拿出小布墊坐下來,邀請我參加她的草地咖啡。這真是新鮮花樣,我從未試過在草地上喝咖啡。還真是不一樣,好像免費(fèi)的五星景觀咖啡館,可以聽鳥鳴,還可以曬太陽,享受三月春風(fēng)和大把陽光。
享受歸享受,可我的事情還沒辦,今天可是請假出來的,這不是耽誤時間嗎?可找人辦事,又催不得。我心里很著急,一杯咖啡喝得滿腹心事。半小時后,郝蘭很享受地喝完自己的咖啡。中途,我無意中提起自己的頸椎不好,想報個瑜伽班練練,郝蘭卻說:“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瑜伽,為什么要專門去練啊?!闭f著,她脫掉鞋子,站在草地上做了幾個動作,說:“每天空閑時你把這幾個動作練一下,堅(jiān)持,隨時隨地,一定會有效果的,何必專門去練呢?!倍潭處追昼?,我還學(xué)到了一種生活理念,大有收獲。
后來,我們走到辦事的地方,原來,她早就聯(lián)系好了,只花半小時就辦完了事。我還真未見過像她這樣的辦事風(fēng)格,一點(diǎn)不急,事情卻處理得滴水不漏。
我們走出來,她又笑著說:“這附近有一家面館不錯,我?guī)闳グ伞km然是小面館,但面的口感很筋道,我們可以喝杯小酒。”她神秘地對我一笑,又變戲法似的從包里拿出一小瓶葡萄酒,我不知她的包里到底有多少寶貝。她沖我樂:“我隨身攜帶的?!碧欤@種小瓶裝的葡萄酒我也有,可我好像總沒有專門的時間去喝。那天,我們就著一碗涼面,喝著葡萄酒,那種體驗(yàn)超越了我吃過的所有大餐。一碗面只要三元錢,還附送老板的秘制醬菜。郝蘭的臉上有紅暈,她很自然地同老板聊天,打開了老板的話匣子。這位老板牛氣著呢,一天只開門四個小時,到點(diǎn)關(guān)門,你想吃面?對不起,來晚沒了。錢,掙得差不多也就行了。我聽著郝蘭有一搭沒一搭地同老板聊天,有趣極了。我記得當(dāng)時陽光照進(jìn)店堂來,陽光騎上了顆顆塵埃,這是多么完美的午餐,我?guī)缀蹩吹搅艘活D飯之外的所有意義,像是撿來的。我也因此記住了郝蘭的口頭禪:“有什么好急的?!?/p>
還有一次,郝蘭和我一起開車出去赴宴,可是那天全城大堵車,我心里急得不行,不停地看前面紋絲不動的車輛,不停地看時間,郝蘭卻一點(diǎn)都不著急。等車移動了一點(diǎn),她告訴我前面三百米處有個小巷,小鋪面的衣物和設(shè)計(jì)很有特點(diǎn),讓我干脆把車停下來,去逛逛小鋪?zhàn)?。這里,如果不堵車我還真沒機(jī)會來,也不會特地來。那天,我收獲了一條裙子、一件襯衣和無數(shù)關(guān)于女人虛榮的好心情。等我們出來,路面早就疏通了,到達(dá)宴會時,時間剛剛好。
郝蘭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人,從來不見她著急,她的口頭禪是“有什么好急的”。現(xiàn)在的人急急地辦完事,又急急地去休閑。她說:“他們慌著辦事跟我不慌不忙地辦事花的時間和精力是差不多的,或者更多,哪個更人性化?”對啊,這么簡單的道理,我怎么就沒想到。在這個高速高效的社會,我們總是急,錯過了多少時光。郝蘭的辦事風(fēng)格倒真是別具一格,一杯咖啡都不要錯過,事情照樣辦成了。你急著也是做事,慢著也是做事。她說:“不慌,特別是女人,太急就不好看了?!?/p>
關(guān)于郝蘭,最奇特的一個段子是:有一天早上,她送孩子上學(xué),孩子把一杯牛奶潑到了身上。上學(xué)、上班的時間都到了,要是換做哪個媽媽都該煩了,發(fā)脾氣訓(xùn)孩子是肯定的。她呢,愣了一下,沒說什么,折身帶孩子回家,給孩子請假,給自己請假。她后來對我說:“那天天氣不錯,只當(dāng)是上天給我的一個假期,平時忙,也不常帶孩子玩?!蹦翘焖龓Ш⒆尤ズ?,順便帶了兩本書,看書曬太陽,高高興興放松了一天。對她來說,隨機(jī)應(yīng)變,以生活為本,從來不會錯過什么。一天誤得了事嗎?停下來試試,千萬不要錯過一杯咖啡啊。
(藍(lán)昌科摘自《人生與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