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
文靜是甘肅定西一個小鎮(zhèn)上的窮孩子。定西在歷史上一直有著“苦甲天下”的稱號,就是到了現(xiàn)在,定西依然戴著“全國最貧窮的城市”的帽子。
貧窮到了什么程度?從一個細節(jié)上可以看出來,文靜所在的學校每年都可以接到社會上的大量捐助。由于有社會上愛心人士的捐助,因此文靜所在的中學各方面的條件反而比較好:操場上有一些體育公司捐助的體育器材,教室里有最新捐助的投影儀等教學設備,就連圖書室也有圖書公司捐助的大量最新圖書。
剛開始的時候,文靜和同學們對愛心人士捐助的東西都很新奇,而且收到捐助的東西后都會寫一些感謝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漸漸地對這些捐助的東西習以為常了,感謝信就很少寫了。因為,文靜和同學們都覺得接受別人捐助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了。
一次剛開學后,文靜所在的班級來了一個新班主任,是剛剛從師范畢業(yè)的李柯老師。由于是剛開學,因此同學們又接到了社會上大量的捐助。文靜和同學們還是像往常一樣,從學校教務處領了圖書和文具回來就分發(fā)給了大家。
李柯老師看到同學們新發(fā)的圖書和文具問道:“這些新發(fā)的圖書和文具都是別人捐助的嗎?”同學們回答道:“是的?!崩罾蠋熡謫柕溃骸懊磕甓紩芯柚鷨??”同學們說道:“是的,而且捐助得很多呢!”
“那么你們是怎么處理這些捐助物品的呢?”李老師拿起了一本捐助的書問道?!昂芎唵?,統(tǒng)計一下,然后就分發(fā)給同學們?!蔽撵o說道。文靜是班上的學習委員,負責做這件事。
“那你們有沒有對人家表示感謝呢?”李老師的話讓大家愣住了。
李老師看著大家,想了想說道:“今天下午我們?nèi)プ鲆患?,我們?nèi)ソo幫助我們的好心人寄一些禮物?!蓖瑢W們都很驚奇,可又不知道李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然后,李老師讓文靜統(tǒng)計好給班上捐助文具和圖書的單位的地址。
下午的時候,李老師帶著同學們出發(fā)了,他們首先到了一家粉條店,買了50斤粉條。由于定西的主要作物是土豆,而粉條又是土豆加工的,因此粉條質(zhì)量很好,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
李老師帶著同學們到了鎮(zhèn)上的郵局,然后又給捐助圖書和文具的5家單位寫了5封感謝信,把50斤粉條分成5份,分別寄給了這五家單位。等李老師和同學們忙完這一切回到學校時,天已經(jīng)黑了。一路下來,文靜和同學們都沒有想到寄一份禮物會這樣麻煩。
第二天的作文課上,李老師問道:“我們給幫助我們的人寄禮物用了一下午的時間,那么他們給我們寄圖書和文具要用多長時間呢?”有的同學說,要一下午;有的同學說要一天,因為還要去買圖書和文具;有的同學說單位花錢要審批什么的,也許會更久……
李老師說道:“是的,一家單位從決定捐助到完成捐助,至少要一天的時間,可是我們連給人家寫感謝信的時間都沒有嗎?我們對別人的幫助應該心存感謝,別人捐助我們并不是責任和義務!”李老師說完就開始上課了。
這件事給了文靜和同學們很大的觸動,從此文靜和同學們都會定期給這些捐助自己的人寫信感謝和匯報自己的學習成績。因為文靜和同學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接受別人的幫助而不感謝別人甚至心安理得,這是一種很可恥的思想。為了報答這些捐助的人,同學們都開始努力學習,決心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這些好心人。
幾年后,文靜班上的大部分同學都考上了大學,這在這所學校是前所未有的事。老師和校長都很驚喜可是又很不理解為什么這一批學生會如此出色,只有李老師和同學們明白:因為,他們懂得了感謝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