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浩
“菘”為何物?
或許有人尚不知曉,但若說是大白菜,恐怕是婦孺皆知了吧?
大白菜,古時(shí)稱菘。這是我閑來燈下翻書偶得的。由此神游,便覺世間萬物皆有淵源,不可小視。有些東西司空見慣,似乎相熟,捫心細(xì)究,卻不甚了了,就比如這平凡無奇的大白菜。
很久很久以前,它或許是草吧,孤獨(dú)地生長在田野、山間、水涯……怎樣的機(jī)緣巧合,讓它走出了草類,走向了人類的餐桌。
在西安東郊半坡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已經(jīng)炭化的白菜籽。古人小心翼翼地保留著那些白菜籽,從中似乎可以窺見某些端倪,奴隸社會(huì)好像也很關(guān)注菜籃子。
從漢朝時(shí),就有了關(guān)于白菜的記載,它有個(gè)雅致的名字:菘。
菘,《稗雅》一書這樣解釋:因白菜凌冬不凋,四季常青,具有松樹的品質(zhì),故而稱之為菘?!秴卿洝分杏涊d,三國名將陸遜攻打襄陽時(shí),讓人種豆種菘,供軍中食用。南北朝時(shí)期,《南齊書》中記載,南齊名士周颙生活清貧,終日以吃蔬菜為主。一日,文惠太子問他:“菜食之中何味最佳?”周颙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蹦铣汉單牡蹖Π撞艘餐瞥鐐渲?,他曾言,吳郡(蘇州)聞名天下的莼菜,比起白菜,也要相形見絀了。
白菜的美味,似乎也征服了不少文人墨客,歌之吟之。北宋大家蘇東坡,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那位,想來他把白菜當(dāng)肉了,“白菘類羔豚,冒土出熊蹯?!蹦憧词遣皇??白菜像羔羊、肥豬一樣味美,簡直就是土中長出的熊掌。南宋詩人范成大的組詩《四時(shí)田園雜興》中就有兩首與白菜有關(guān):“桑下春蔬綠滿畦,菘心青嫩芥苔肥?!薄鞍窝┨魜硭剌浚度缑叟焊梳x?!?/p>
不過,白菜雖味美,那時(shí)卻叫菘,恐怕難見平常百姓家的餐桌。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曾提及過:“北京的白菜運(yùn)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尊為‘膠菜。”從中可見一斑。
而今,菘稱為大白菜,老百姓餐桌上最平常的不可或缺的蔬菜。一年四季常有,吃法花樣繁多,每日吃著它,或許沒人在意它的淵源。
用竹筷搛起一坨白菜,滿嘴生津,實(shí)乃咀嚼著中華文明的“灼灼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