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
吳書仔是江西鉛山焦坑村人,那里四面環(huán)山、地勢偏僻。他如果想去一趟縣城,要翻山越嶺徒步半小時,然后換乘摩托車到鎮(zhèn)上,再換乘客車進城,這一路上就要耽誤大半天的工夫。因為這,他大半輩子都沒出過遠門。而且,他只有小學畢業(yè),當然只能靠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地種莊稼養(yǎng)活一家人。
沖動開始于吳書仔63歲那一年。那一天,他看電視。竟然鬼使神差地停在了自制直升機講座那樣一個節(jié)目上。從節(jié)目里。他明白了飛機的原理,一個螺旋槳在發(fā)動機驅(qū)動下高速旋轉(zhuǎn)就能牽引飛機飛向高空,他感覺很是新奇。更要命的是,從沒走出過十里地的他萌生了自制一架直升飛機的想法。第二天,他對村里人說:“如果我能造一架直升機,以后出門就方便了?!?/p>
2004年初,吳書仔開始動手設(shè)計飛機圖形,但他沒有任何科技書籍,也沒有點滴理論作指導。一個沒有學過任何飛機設(shè)計原理的老頭兒,完全憑借頭腦中想象的樣子開始設(shè)計自己從沒見過的“大飛機”。他找來木頭鋸成一塊塊小木塊,用角鐵和螺絲釘把木塊鉚釘成機艙后,再卸了家里的農(nóng)用打谷機改裝成螺旋槳轉(zhuǎn)軸,最后把家中碾米機的發(fā)動機卸下來做動力驅(qū)動,試圖帶動螺旋槳。村民看到他把自家的東西拆得七零八碎的,都好奇地問他這是在干什么?他竟然聲如洪鐘地答:“我要造直升機?!?/p>
吳書仔語出驚人,把村里人嚇了一跳,都以為他腦袋出了問題。村民們嘲笑他:“你坐過拖拉機嗎?先別說造直升機了,你還是先坐一回拖拉機試試吧。”不管別人怎么譏諷,吳書仔還是不改初衷。為了造飛機,他不惜耽誤農(nóng)活。為此,家里人經(jīng)常和他吵架,更讓妻子氣憤的是,家里本來就很拮據(jù),不多的積蓄都被他拿去買材料了。妻子忍無可忍。有一次,干脆把他做好的飛機部件拆了當柴火燒。那一次,急脾氣的老吳氣得揮起拳頭,和老婆干起了仗。
砰砰嘭嘭地做了三年,吵吵打打地鬧了三年后,吳書仔總算造出了第一架直升機。這架“吳式飛機”,機身的材料是由木材組成的,隼接處均用角鐵和螺絲釘鉚釘而成,機艙直徑1米,高2.5米,駕駛艙內(nèi)可坐2人,艙內(nèi)安裝了5臺汽油發(fā)動機,還有變速器、操縱桿等裝置。飛機上的螺旋槳轉(zhuǎn)軸用的是打谷機的轉(zhuǎn)軸,轉(zhuǎn)軸上安裝了4葉轉(zhuǎn)槳葉,每葉槳葉長4米。2007年3月的一天,天下著小雨,吳書仔興奮地抬出飛機在村前空地上試飛。哪成想,飛機飛起不到兩米高,就栽在了自家門前的稻田里,散了架。
第一架飛機試飛沒成功,吳書仔非常沮喪。可六十多歲的老漢造飛機的新鮮事卻被廣為流傳,引來了不少記者和參觀者。這讓吳書仔再次蠢蠢欲動,于是,他決定制造第二架飛機。2009年底,吳書仔的第二架飛機終于完工了。遺憾的是,他的第二架飛機同樣沒能順利飛上天,最后,他只能將飛機悄無聲息地放在自家的空地上。路過的人,都笑話吳書仔,說他自制的飛機是他家的“雞籠”。吳書仔聽了也不氣惱,仍低著頭按自己的思路對飛機進行改造。
吳書仔造飛機的事情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起了很多人的關(guān)注。2010年的3月,他自制的飛機被藝術(shù)收藏家蔡國強買走,并于5月3日亮相上海外灘美術(shù)館。5月1日,吳書仔和家人第一次坐飛機來到上海,參加蔡國強在世博會上舉辦的一個展覽活動。吳書仔說起自己的飛機,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遺憾:“它沒能飛起來?!辈虈鴱妱忧榈匕参克f!“飛不起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你造的飛機雖然還沒有飛起來,但可貴的是,你的心已飛起來了?!?/p>
什么地方都可以做夢,多大年齡都可以追夢,每一顆心都可以飛天!吳書仔從沒坐過飛機,卻在六十多歲時“異想天開”,在那么艱苦、那么封閉的環(huán)境下造出了“大飛機”,并亮相大上海,令現(xiàn)場許多參觀者感動落淚,難怪蔡國強會稱這架“寫意式”飛機為展品中“最像藝術(shù)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