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
通過對當前學校德育現(xiàn)狀的整體性思考,以及對當前德育實效性低下原因的探討和分析,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學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著哪些問題和誤區(qū);進一步明確新課程改革在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新要求的同時,更為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機遇。
一、對目前學校德育工作的整體性思考
從狹義上理解,“德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形成人們一定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其任務是“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確立道德信念及培養(yǎng)道德行為習慣”等。德育是一個多種因素互動的過程,其目標、內容、方法及環(huán)境等都會影響到德育的實際效果。幾年來,我校的德育工作經(jīng)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和探索,在原有基礎上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也取得了一些新經(jīng)驗,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和探討的問題。通過對當前學校德育實效性低下原因的探討和分析,具體存在以下這些情況:
1.從認識方面反思——學校德育陷入“狹隘化”、“片面化”的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為:
(1)德育不能以人為本。部分教師思想認識狹隘化,把自己定位為管理學生的角色,校領導把能“管住”、“壓住”學生的老師稱為好老師。因而,在很多學校師生關系不平等。
(2)德育主體的失落。多年來,我們習慣于訓導、訓練,強調灌輸和外部強化,忽視了學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忽視了學生積極主動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使學生體會不到育德的愉悅、德性發(fā)揮和道德能力發(fā)展所應得到的精神滿足,結果降低了德育的質量。
(3)教育的片面發(fā)展。表現(xiàn)在:第一,偏重智育,忽視德育。以考試為指揮棒,以考試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第二,過分強調道德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道德品質形成過程;第三,只管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不管學生畢業(yè)后的發(fā)展;第四,重視所謂“優(yōu)生”,漠視所謂“差生”。
2.從管理方面反思——學校德育陷入“行政化”、“制度化”的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在:
(1)德育內容有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象,缺乏針對性、現(xiàn)實性,思想教育比重過高,基礎道德和心理素質教育內容強化不夠。
(2)偏重德育的認知,而忽視對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道德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培養(yǎng)。
(3)德育內容成人化、教條化,教育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用對成人的教育內容來教育學生,從內容到內容,從理論到理論,呆板說教。
3.從操作方面反思— —學校德育陷入“活動化”、“單一化”的誤區(qū)。具體的表現(xiàn)在:
(1)途徑方法機械、單一,不能做到因時、因地、因人靈活運用。
(2)偏重知識、技能教學,忽視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缺少互動的體驗。
4.從校外教育方面反思— —學校德育陷入“雙軌化”、學生陷入“雙重人格化”的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為:
(1)校外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削弱了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學校德育側重實施的是正面教育,灌輸?shù)氖钦妗⑸?、美的東西,而學生在家庭、社會卻耳聞目睹了許多光怪陸離、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這樣,學生一旦走出校園,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會時,便會感到學校、教師灌輸?shù)乃枷胄拍睢⒌赖聵藴曙@得單薄、脆弱,以至于學?;ù罅饩脑O計的教育活動,苦口婆心的思品課講授,辛辛苦苦的班隊會教育所培養(yǎng)的道德觀念和產生的正面影響,很可能片刻間被社會上一個不良現(xiàn)象沖擊得蕩然無存。
(2)家教方法單一偏激,影響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未成年人身上不少問題的產生是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關的。沒有天生的不良少年,只有后天的不幸少年。如今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一方面家長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數(shù)不勝數(shù);另一方面家長忽視孩子思想教育的現(xiàn)象越來越凸現(xiàn),表現(xiàn)為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學生的成績不如意,家長就采取簡單粗暴的體罰,使孩子身心受到傷害;有的家長整天埋頭打理生意,一心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家”,然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思想狀況如何卻漠不關心;另外家庭離異、父母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等現(xiàn)象與日俱增??梢哉f,在目前經(jīng)濟轉型時期,需要家校攜手共同面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面臨的新問題不斷涌現(xiàn)。而家長的教子理念、家教方法、行為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形成家校同向合力,從而影響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5.從功效方面反思――學校德育陷入“空泛化”、“表面化”的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為:
(1)德育目標存在“標桿過高”現(xiàn)象,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水平考慮得不深入,制定出的道德標準過高。
(2)學校德育重社會即時利益,輕學生實際需要,無視學生興趣,往往以學生是否接受并服從社會規(guī)范、準則、倫理為衡量德育效果的主要標準。
(3)德育目標定位片面,強調全面性,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性,更多用統(tǒng)一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而沒有注意個性化德育發(fā)展需求。
面對多元的社會文化,面對教育對象自我意識的覺醒、自主性的加強,只靠課堂教學或有限的德育活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甚至是限制了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和關注。因此必須從整體上重新構建新的德育工作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和有效的方法豐富和改變學校德育工作現(xiàn)狀,使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確立。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程,它不僅涉及到目標體系建設、任務體系建設、隊伍體系建設、內容體系建設,還涉及到活動體系建設和評價體系建設。只有轉變觀念,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大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研究力度,在不斷推動德育工作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合、與新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的過程中,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才能真正得以切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