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豐寶
煙臺地區(qū)大棚早春絲瓜栽培,一般于12月上中旬播種,翌年1月下旬定植,4月上中旬始收,667 m2產(chǎn)量2 200 kg左右,收入0.8萬~1萬元。同時,可與辣椒、花椰菜、甘藍等矮生蔬菜套種,提高大棚利用率,經(jīng)濟效益十分顯著?,F(xiàn)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選用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如綠勝3號、翠綠早絲瓜、泰安長絲瓜等。
選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多層覆蓋等設施,采用營養(yǎng)缽或穴盤育苗。
營養(yǎng)土用3年內(nèi)未種過瓜類作物的菜園土(60%~70%),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30%~40%)配制,每1 000 kg營養(yǎng)土加50%多菌靈和50%福美雙各0.1 kg充分混合均勻,過篩后使用。穴盤育苗一般采用商品瓜類育苗基質(zhì)。
營養(yǎng)缽規(guī)格10 cm×10 cm,播種前2~3天用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裝缽;穴盤規(guī)格為72孔,播前2~3天用商品瓜類育苗基質(zhì)裝盤。將營養(yǎng)缽或育苗盤整齊排放在準備好的床地上,覆蓋塑料薄膜保墑。
大棚春提早栽培播種期一般在1月下旬。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30 min,冷卻后浸泡24 h,洗凈種皮黏液;或用0.1%高錳酸鉀液浸種20 min后,用清水洗凈種子并除去其表面的黏液。將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在30~32℃保溫保濕的條件下催芽,每隔12 h用溫清水將種子沖洗1次,濾干水分后繼續(xù)催芽,待80%種子露白后選擇晴天上午播種。播種前穴盤或營養(yǎng)缽需先澆透水,播種時將種子芽尖向下平放好后覆蓋1.5~2 cm厚的營養(yǎng)土,每缽或每穴播種1粒,播后覆蓋地膜;育苗設施保溫條件較差的還需要在育苗床下面鋪設電熱絲,進行地熱線加溫育苗。
培育壯苗是絲瓜早熟高產(chǎn)的前提,因而育苗期加強設施內(nèi)溫度、水分、光照等環(huán)境條件的控制十分重要。出苗前苗床白天溫度保持在28~35℃,夜間不低于15℃,以促進出苗。齊苗至心葉出現(xiàn)期間,揭開塑料薄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2~15℃。第一片真葉出現(xiàn)后,保持苗床白天溫度25~28℃,夜間13~18℃。在溫度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地延長幼苗的光照時間。苗期不宜多澆水,但需要保持床土濕潤,澆水時間一般安排在早上,這樣不會使苗床的溫度變化太大。隨著幼苗不斷長大,用營養(yǎng)缽育苗的需要適當?shù)厥栝_苗缽,加大苗缽間隙,使幼苗有充分的生長空間。如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用0.5%尿素液進行葉面追肥。定植前5~7天,逐漸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進行低溫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定植后的環(huán)境條件。
定植前結合耕地,每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4 000~5 000 kg或腐熟雞糞2 0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將所用肥料混合均勻,鋪施后深翻土地20~30 cm,然后起壟,壟距 1.2~1.6 m,壟寬 70~90 cm,壟高10~15 cm,整平壟面,土壤細碎。壟上覆蓋地膜,以提溫保墑。
當瓜苗4葉1心時,選擇晴天進行定植。定植前2天育苗床澆透水,以減少移苗時的根系損傷。定植時在壟面兩側各向內(nèi)15 cm栽植幼苗,將大小苗分級定植,并澆透水以利緩苗和幼苗健壯生長。實行大小行栽培,大行距 80~100 cm,小行距 40~60 cm,株距 25~30 cm,每667 m2栽植3 500株左右。
保持棚室內(nèi)白天溫度25~28℃,夜間不低于15℃。當外界溫度達15℃以上時,不關通風口,全天通風。
伸蔓時每667 m2追三元復合肥10~15 kg;開花坐果后每667 m2追三元復合肥25~30 kg;采收盛期每采摘2次后,每667 m2追三元復合肥5 kg,間隔追尿素10 kg。在澆足定植水的基礎上,一般坐瓜前不澆水,坐瓜后根據(jù)墑情適時澆水。
蔓長30~40 cm時搭架,一般采用平棚支架,棚架高2~2.5 m。搭架后及時綁蔓上架,摘除第一雌花以下的所有側枝,上架后一般不再摘除側蔓。如果主蔓坐瓜少,可留子蔓結瓜,子蔓結瓜后,留1~2片葉摘心。盛果期除去老葉、病葉和過多的雄花、卷須,摘除病瓜、蟲蛀瓜、畸形瓜。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物理、生物防治法,合理使用化學防治法。
實行3~4年的輪作,以防治真菌性病害;選用抗(耐)病良種,嚴格進行種子消毒;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逆性;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清除病株;科學施肥,平衡施肥。
在通風口增設防蟲網(wǎng)或棚室內(nèi)每667 m2懸掛黃色誘殺板(25 cm×40 cm)30~40 塊,并鋪設銀灰色地膜或設置頻振式殺蟲燈。
保護和利用各種天敵,如蚜繭蜂、七星瓢蟲等;用 2%農(nóng)抗 120水劑200倍液或Bt乳劑500~1 000倍液等進行田間噴霧,防治病蟲害。
主要防治對象為猝倒病、霜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蟲、粉虱、斑潛蠅等蟲害。要做到對癥下藥,合理混用和交替用藥,嚴格控制用藥量和安全間隔期。
①猝倒病 主要進行營養(yǎng)土處理,即每100 kg營養(yǎng)土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40 g,拌勻后使用。
②霜霉病 發(fā)病初期選用250 g/L嘧菌酯懸浮劑1 000~2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葉面噴霧,隔7~10天噴1次。也可于發(fā)病初期每667 m2用45%百菌清煙劑200~250 g,分放于棚室內(nèi)4~5處,暗火點燃,閉棚1夜,第2天早晨通風,隔7天熏1次,此法可單獨或與噴霧法交替使用。
③蟲害 用25%噻蟲嗪5 000~6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蚜蟲或粉虱;每667 m2用25%滅幼脲3號10~15 g對水噴霧,防治斑潛蠅。
絲瓜以嫩瓜供食,其采收適期較短。當花冠開始干枯、瓜梗光滑、茸毛減少,果皮有柔軟感,果面有光澤時采收。采收過早,產(chǎn)量低;采收過晚,纖維老化,食用價值降低,也影響上部節(jié)位坐果。一般在盛花期隔天收1次。采收時間宜在9:00前,用剪刀沿果柄中間處剪斷,注意輕拿輕放,避免擠壓,以免影響絲瓜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