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毛
我母親今年93歲,生活由我們6個兒女輪流照顧。大家都為母親身體尚好而慶幸,惟一感到不悅的是,母親隨著年齡增大,越來越愛嘮叨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讓她說上半天,而她熟悉的話題一說開,更是滔滔不絕。有幾次。我見她又要對我“長篇大論”,便有意躲到陽臺上。她見沒人聽她說,念叨了一會兒自覺沒趣,也就停止了嘮叨?,F在想起來,我真覺得對不起她老人家。
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如今老人的吃穿不成問題,孩子們盡孝更要注重體現在精神上。要讓老人覺得自己說話有人聽。所思所想能得到釋放,這比吃一些保健品更管用。用心傾聽老人的嘮叨,是對老人心理上一種莫大的安慰。而且,老人的嘮叨中也不乏一定的道理。比如有一次,我母親將我扔掉的一些半黃的菜葉撿了回來,說還能吃,扔了可惜。由此,她嘮叨開了,說那年秋天,老家鬧饑荒,樹皮、野菜都沒得吃,逼得大家去吃觀音土……她嘮叨的目的只有一個:過日子要節(jié)儉。
對于老人來說,嘮叨是他們的一種思維活動,也可以說是“練腦”。盡管她自己可能不覺得,其實這也是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老人愛嘮叨總比他整天默不作聲要好。對于老人的嘮叨,兒女即便不愿聽,但為了討老人開心,也可裝著聽,這是對老人的尊重,也是一種孝道。如果我們對此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打斷老人的話,叫她別啰嗦,老人心里一定會非常傷心。如果有那么一天,老人不再說話,那才真讓兒女擔憂,還會盼望聽她嘮叨呢!
我把我的這些想法和兄弟姐妹們說了之后,他們都覺得有道理。從此,不管輪到誰照顧母親,一旦母親打開話匣子,我們便裝著聽得津津有味,還給她倒上一杯水,直到她說累了,說“不說了、不說了”為止。而每當此時,母親的情緒也極好。
孝敬老人,就多聽聽他們的嘮叨吧,也許這比送兩盒“腦白金”更能令他們高興。
責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