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陸喜榮 陶鳴浩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昆山市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江蘇 昆山 21530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損傷而出現(xiàn)。主要癥狀為吞酸、吐酸、胸骨后燒灼不適感或灼痛,以及吞咽障礙等,嚴(yán)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筆者運用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為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消化科門診患者,入選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xué)會消化內(nèi)鏡學(xué)會制定的全國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標(biāo)準(zhǔn)[2]。觀察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20~84歲,平均(45.81±9.14)歲;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1~86歲,平均(43.96±10.2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將符合納入標(biāo)準(zhǔn)的病例隨機分為A、B兩組。A 組為觀察組,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bid;莫沙比利,5mg,tid。30d為1個療程。B組為對照組,口服法莫替丁20mg,bid;莫沙比利,5mg,tid。30d為1個療程。治療前后,詢問受試者癥狀,給予胃鏡檢查、24小時食管pH值檢測,評價其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
1.3.1 根據(jù)癥狀減輕程度及胃鏡檢查情況,制定如下評定標(biāo)準(zhǔn):①治愈:燒心、反酸、胸痛等臨床癥狀完全緩解,胃鏡檢查病變部位原來的糜爛消失;②有效:燒心、反酸、胸痛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鏡檢查病變部糜爛好轉(zhuǎn);③無效:燒心、反酸、胸痛等臨床癥狀減輕不明顯,胃鏡檢查病變部位無明顯改善。
1.3.2 檢測24小時食管pH值,比較反流次數(shù)、長時間反流次數(shù)(>5min)和pH<4的反流時間。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xué)處理,P<0.05為相差顯著界限。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24小時食管pH值的變化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24小時食管pH值的變化比較()
表2 兩組患者24小時食管pH值的變化比較()
組別 時間 反流次數(shù) 長時間反流次數(shù)(>5min)pH<4的反流時間(min)82.67 ±22.25 14.95 ±11.42 100.13 ±35.21治療后 42.93 ±15.47 8.80 ±9.66 56.37 ±22.08 t 11.356 3.185 8.158 P 0.000 0.002 0.000對照組 治療前 83.32±22.41 15.90±17.72 95.55±31.77治療后 48.68 ±12.07 14.08 ±17.55 77.03 ±55.66 t 10.54 0.564 2.238 P 0.000 0.574 0.027兩組治療前比較 t 0.159 0.349 0.749 P 0.874 0.728 0.456兩組治療后比較 t 2.27 2.043 2.647 P觀察組 治療前0.025 0.043 0.009
反流性食管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目前研究認(rèn)為,RE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防御機制削弱及食管清除酸能力下降,主要變化為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一過性食管下括約肌松弛過度等,主要損傷因素為胃酸等胃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損傷,故在治療上常常使用抑酸藥和促進胃動力藥。
本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比利的臨床療效是肯定的。埃索美拉唑是一種質(zhì)子泵抑制劑,通過抑制胃壁細(xì)胞的H+/K+-ATP酶來降低胃酸分泌,防止胃酸的形成。莫沙比利是新一代胃腸動力藥,為高選擇性5-HT4受體激動劑,通過激活胃腸道的膽堿能中間神經(jīng)元及肌間神經(jīng)叢的5-HT4受體,使之釋放乙酰膽堿,產(chǎn)生上消化道促動力作用。
食管內(nèi)24小時pH監(jiān)測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100%及96%,目前認(rèn)為它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標(biāo)準(zhǔn)[3]。國內(nèi)有研究表明,RE組總反流時間%及反流的最長時間異常的陽性率均為80%[4],RE患者的酸反流明顯,食管黏膜的急性損傷與酸反流關(guān)系密切,因此強力抑酸劑效果較好[5]。通過本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比利可以明顯降低反流次數(shù)、長時間反流次數(shù)和pH<4的反流時間,故在治療上取得較好療效。
綜上所述,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比利是治療RE安全、有效的藥物,值得臨床推廣。
[1]張澍田.胃食管反流病的發(fā)病機制[J].北京中醫(yī)藥,2008,23(3):3
[2]中華醫(yī)學(xué)會消化內(nèi)鏡學(xué)會.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00,17(1):60
[3]DeVault KR,Castell DO.Update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Am J Gastroenterol,2005,100(1):190
[4]張靈云,藍(lán)宇,王玘.不同類型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病機制的差異[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7(8):829
[5]Pace F,Tonini M,Pallotta S,Molteni P,Porro GB.Systematic review: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ith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aken on-demand.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7;26:19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