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慧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我坐在樓房背陰的一面,看著寥落的樹林,聽《雕刻時光》。莎莎給我們聽谷建芬。很少有人主動去聽了。這首《媽媽的吻》清新淡雅,如一首女兒寫給媽媽的小詩。但我眼前浮現(xiàn)的,卻不是母親的笑容,而是我的一位小學老師:宋老師。
我們那時的音樂課很少,兩到三周才會有一次,有一回,宋老師就教我們唱這首《媽媽的吻》。
我們聽著敲鐘上課。我還記得那鐘,現(xiàn)在的電視劇里有時還會見到,掛在高岡上,村長用鐵錘一敲,生產隊員就該上工了。
一口鐵鐘,銹跡斑斑。
那時,在我們看來,敲鐘是一件極神氣的事,只有校長和老師才有資格,和《巴黎圣母院》里的情形很不同。學校里老師又少,所以在老師還沒來或者放學后的時間里,校園經常響起莫名其妙的鐘聲。
我們的學校很小,五個年級,每個年級都只一個班,總共也就兩百多人。全校老師加上校長,一共十位教職工。教語文數(shù)學的老師帶一個年級,剩下的體育、音樂、美術等課,就是兩位老師商議分工了。我們的班主任,也就是語文老師,兼上體育課和美術課?,F(xiàn)在看來似乎很滑稽,那時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學校里有一間辦公室,我們剛進校時,還是瓦房,每年開春,老師們都要集合起來大修一次,每回下雨就小修。我們的教室也這樣,桌子是石頭壘的腿,上面擱一條長木板,凳子是自帶的小馬扎。我們自然最喜歡下大雨,可以被準許早回家。后來到高年級,才有了像樣的木桌子。
上四年級的時候,附近幾所小學合并,我們就跟著老師去其他學校拉桌子凳子。那天下著雨,很費了一些勁,不過我們很高興,高興的原因倒也不是搶來的東西好用,一是我們知道以后就能趴在木桌子上上課了,二是當天不必上課了。后來村里出資,蓋了三間樓板平房做辦公室。房前有個旗桿,我懷疑它是個古物,樣子很老,有要事的時候就升國旗,比如寒假前開表彰大會,給三好學生發(fā)獎狀,還有上級領導來檢查時。有一次升上的國旗忘了收,夜里刮大風,第二天,旗子只剩了五個角在寒風里瑟縮發(fā)抖。
上課鐘響的時候,宋老師就夾著音樂課本走進來。他中等身材,洗得發(fā)白的中山裝,平頭,蒼黑臉,小眼睛,過度近視卻不戴眼鏡,總要把課本湊到鼻尖下才能看清字,路上撞人的事就不必說了。其實全校也就校長有一副眼鏡——老花鏡。那時的我一直以為,戴眼鏡說明有學問,而且還含其他的象征意味。
宋老師是踩著鐘聲進來的,衣服上常有油漬、飯粘子——有人說他老婆神經有點問題,一直是他做飯,忙家務。班長喊“起立”,全班同學站起來,然后,毫無征兆地,大家都笑了,是開懷的哈哈大笑。所有人都在笑,宋老師的皺紋就舒展開了。笑著笑著,我的淚就下來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流淚,直到今天也還想不清楚。
只是明白,我們特別喜歡上音樂課,比一切課都喜歡。
那天,宋老師教我們唱《媽媽的吻》,里面有一句“吻干她那腮兒的淚花……”那個“腮”字,我一直沒弄清楚。宋老師一句一句地教,我們在下面跟著一句一句地唱。
宋老師也教我們數(shù)學課。他一心一意上課,別的什么也不管。氣急了的時候就瞪你一眼,這讓我們都很喜歡他,還給他送禮。那是個星期天,所有人都放假了,我們因為要參加數(shù)學競賽,星期天補課。宋老師犧牲休息時間義務輔導我們,我們就商量著買點東西送給他。買什么呢?想來想去,決定湊錢買包煙。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那牌子叫黃金葉,估計現(xiàn)在市面上早見不到了。一包大概不到一塊錢,上世紀90年代的農村,應該算是不錯了的——尤其是對我們那里的一個小學民辦教師來說。我們把煙放在講桌上,等老師來上課。
宋老師沒要,說是不抽煙。不記得那煙最后怎么處理了,只記得又看到了他羞澀的、帶幾分無措的笑。
那次數(shù)學競賽,我跟另外一個女同學進入了縣里的決賽,轟動一時。我們倆都被冠以“大學生”的美名。當我接到錄取通知書,成為真正的大學生時,想起那外號,心里一陣凄涼。另外的那位女同學,聽說在中學時因為頭疼,不得不休學,不知現(xiàn)在怎么樣了。她學習特別認真,比我認真得多。那時班里的第一把交椅,總在我們兩人之間輪換。
我讀大學時,小學又合并了一次,附近幾個村莊的孩子們都到一個學校上學。學校是新蓋的一幢三層小樓,老師們也都換成了新的面孔。我們那些老師,下崗的下崗,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
前幾年清查民辦教師,據說我們那所小學只缺一位轉正的名額,也就意味著,必須要有一個人下崗回家。
最后,回家的就是我的宋老師。
宋老師教了一輩子書,除了教書,什么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