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凌晨,月全食如約現(xiàn)身蒼穹,一些公眾在欣賞月全食的時候一定發(fā)現(xiàn)皎潔的圓月變成了暗紅色。為什么月全食的時候,月亮會變成暗紅色呢? 月亮在一般情況下,都散發(fā)出柔和的銀色光輝。但在發(fā)生月食的時候,月亮的顏色卻在古銅色、橘紅色或者咖啡色等紅色系中變換。這其實是大氣層玩的一個“小把戲”。一般觀察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陽光,而月全食的時候,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只有部分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后打到了月亮上,因此呈現(xiàn)了“紅月亮”的奇觀。
大家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顏色的光線混合成的。當太陽光經過地球上的大氣層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時候,它們都受到大氣層中極其微小的大氣分子的散射和吸收。像黃、綠、藍、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較短,在大氣中受到的散射影響比較大,它們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紅色的光線波長比較長,受到散射的影響不大,可以通過大氣層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時,公眾看到的月亮是暗紅色的,即所謂的“紅月亮”。
法國天文學家丹約翰還曾制定出月全食的目測標準,一共分為5個等級:0級,非常暗淡,幾乎看不見月球;1級,暗的月食,略有灰色或茶色,月面的細微部分不易辨認;2級,月面呈暗紅色,略帶灰色或茶色,影子中心有些暗色斑點,外側相當明亮;3級,磚色的明亮月食,影子中有明亮的灰色,有一段段的黃色帶;4級,銅色或帶紅的橙黃色,非常明亮,外側很亮略有藍色。
紅月亮也有科研價值,一般而言,月全食的科研價值、轟動效果遠不及日全食。而近年來隨著一種新觀點的推出,紅月亮也有了科研價值。 所謂新觀念,是指有一部分流星體(太陽系中的小碎片)從太陽方向向地球運動,落到地球上和大氣摩擦發(fā)熱發(fā)光,就成為流星;落在無大氣層的月球上,則只有在砸出坑洞后才會發(fā)出光亮。但一般情況下,月亮被太陽的光輝籠罩著,這抹光根本捕捉不到,只有利用月球暗面碰運氣。而月全食正是觀測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