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輯
我不太敢看孩子的作文。不知孩子對作文的感受如何?我的中學時代,好像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寫作。那時候,重復別人說過的話,說別人想聽的話,似乎是作文的第一要義。作文里看不到我們真實的生活,也聽不到我們內(nèi)心的聲音。我們的舌頭像石頭一樣沉重和麻木。我自小熱愛寫作,卻厭倦課堂作文。
——王躍文
得了短視病的人,是沒有明天的人,實際上得的是一種末世病,所有人都在慌慌張張地撈錢,其實也不知道撈了錢干什么。其實他們也愛子孫,也想為子孫考慮,但做起事來,卻總是像過了今天不過明天似的。從本質(zhì)上講,他們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對自己的行業(yè),自己的事業(yè)也沒有信心,即使靠著鐵桿莊稼吃飯,也在一邊毀壞這根莊稼。這樣的超級短視病,如果再不治,我們這個民族,就沒救了。
——張 鳴
誰是誰生命中的過客,誰是誰生命的轉(zhuǎn)輪,前世的塵,今世的風,無窮無盡的哀傷的精魂。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觀望,我站在路邊上,雙手插在風衣的兜里看到無數(shù)的人群從我身邊面無表情地走過,偶爾有人停下來對我微笑,燦若桃花。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終究會成為我生命中的溫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
——郭敬明
人生就像一出戲,每個人都是主角。然而,我們不只是演出而已,更是這出戲的導演。一般戲劇總會有幾個既定的結(jié)局,人生則不同,結(jié)局的好壞完全是由自己一手掌握。與其聽天由命,還不如潛心研究,如何為自己寫一出好的劇本,演自己最想演的角色。畢竟,在人生這出戲中,能為自己量身訂做一出好的戲劇腳本的人,也只有自己。
——陳安之
一句話點評中國十位作家:莫言,大氣縱橫詭異多變,文辭揮灑戲謔,境界自由,但內(nèi)沉還顯不足;賈平凹,文辭老道,字詞峻麗,有山野氣息,而韻味無窮,穿透變異之力尚有欠缺;王朔,對當代中國文學做出最劇烈的挑戰(zhàn),既是開創(chuàng)人,又是毀滅者,外在化的東西偏多;鐵凝,大氣而率真,有一種生活的質(zhì)樸性,平淡中有滋味,但平穩(wěn)有余;劉震云,洞穿了文學與生活的本質(zhì),逃荒而去,他后來的寫作,就是“好了歌”,還需韌性;張煒,有縱橫之氣,揮灑內(nèi)斂自如,觀念有所束縛,略顯片面;王安憶,在纏繞的敘述中有對世俗生活的無盡剝離,內(nèi)在的持續(xù)性尚有不足;蘇童,天生的小說家,純凈自然的敘述如歌般俊逸,持重和平穩(wěn)削弱了才氣;余華,在冷與熱中施展敘述,在狗年月里悲憫人生,太聰明與浮躁;畢飛宇,厲練得不動聲色,氣走丹田如絲如絹,太正了就飛不出去。
——陳曉明
其實,我們生活的身邊,時時刻刻在發(fā)生一場場的攻心戰(zhàn),只不過,有些人能夠意識得到,可以迅速調(diào)整言行狀態(tài),握以勝券;而有些人意識不到,以至于對方取勝收兵,他才跌足頓悟,悔當初沒早一步看透人心。每個人的每一步“輸”,并不是輸在“實力”,也不是輸在“能力”,甚至不是輸在“魅力”,僅僅,只是輸在——你晚了一步了解對方的“心”。
——蘇 芩
父母最擅長三種謊言。一種是替孩子消毒,一種是替孩子判斷,一種是替孩子生活。每一種都號稱“善意”,每一種都打著“保護”的旗號,每一種都曾出現(xiàn)在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里賺人熱淚,每一種都讓孩子在成人后郁悶憤怒委屈后悔,最后卻化成一聲嘆息:“他們也是為了我好?!?/p>
——蔣方舟
“文筆”不是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現(xiàn)在語文教學過于偏重修辭、文采,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不見得好。這可以說是我們中文系老師感同身受的,有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文采絢爛、口若懸河,但黑白顛倒、是非混淆,腦子里一團漿糊,這就不能說他的“語文好”。
——孔慶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