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旭,劉 琛,李婷婷,馬 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63醫(yī)院藥劑科,遼寧 沈陽 110042)
咽炎丸是由金銀花、黃芪、射干、生地、麥冬、甘草等中藥制成的水丸,具有活血通絡、益陰散結(jié)、利咽止痛等功效,質(zhì)量控制方法比較成熟[1]。臨床有研究報道咽炎丸治療慢性咽炎的總有效率達94.3%[2]。為評價其安全性,筆者對咽炎丸進行了急性毒性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藥品為咽炎丸,規(guī)格60 g/瓶(含綠原酸0.6 g/瓶),本院制劑室生產(chǎn),批準文號為沈制字(2006)F18096號。本制劑人最大用量以綠原酸計為0.06 g,3次/d,口服。試驗前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批號為070326的咽炎丸準確含量為每100 g含0.969 g的綠原酸,為標示量的96.9%,將其壓成細粉,以純化水制成1∶10的混懸液,便于灌胃。受試動物為昆明種小鼠,體重(20±2)g,雌雄各半,清潔Ⅱ級,由沈陽藥科大學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為SZXK(遼)2003-008。
取適應飼養(yǎng)3 d后的昆明種小鼠24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 h,依性別、體重均分為3組,每組于1 d內(nèi)灌胃3次,每8 h給藥1次。高劑量組予1∶10的咽炎丸混懸液10 mL(綠原酸0.500 g/kg);中劑量組予1∶10的咽炎丸混懸液7.5 mL和純化水2.5 mL(綠原酸0.375 g/kg);低劑量組予1∶10的咽炎丸混懸液5 mL和純化水5 mL(綠原酸0.250 g/kg)。停止給藥后觀察小鼠的外觀、行為、活動、精神活動、食欲、大小便及其顏色、皮毛、呼吸和鼻、眼、口腔有無異常分泌物,有無體重變化以及死亡情況;連續(xù)觀察7 d,無小鼠死亡,也未見異常發(fā)生,無法測出半數(shù)致死量(LD50),因此進行最大給藥量試驗。
取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隨機均分為給藥組和對照組。給藥組予1∶10的咽炎丸混懸液10 mL,對照組予純化水10 mL,兩組均為1 d內(nèi)3次,每8 h灌胃1次。給藥后連續(xù)觀察14 d,每3 d對體重和進食量進行記錄。結(jié)果由表1可見,兩組小鼠給藥前后體重變化和不同時間進食量變化經(jīng)配對 t檢驗,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同時觀察動物的一般指標,如外觀、行為、對刺激的反應、分泌物、排泄物等,均無顯著異常。試驗期間未見小鼠死亡。試驗結(jié)束后,小鼠常規(guī)飼養(yǎng)1周,分別斷頭處死,將小鼠解剖,各臟器顏色正常,組織未見異常,腹腔未見腫物。
表1 給藥前后小鼠體重和每日進食量變化(±s,g)
表1 給藥前后小鼠體重和每日進食量變化(±s,g)
時間 體重 每日進食量給藥前給藥后 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4天給藥組20.51 ±0.97 24.18 ±1.55 26.04 ±1.70 28.38 ±1.85 30.55 ±1.99 31.82 ±2.23對照組20.23 ± 1.06 23.99 ± 1.47 25.90 ± 1.57 28.05 ± 1.64 30.41 ± 1.92 31.73 ± 2.16給藥組4.32 ± 0.18 4.30 ± 0.36 4.24 ± 0.46 3.93 ± 0.50 3.78 ± 0.41 3.69 ± 0.34對照組4.44 ± 0.17 4.39 ± 0.22 4.28 ± 0.35 3.99 ± 0.39 3.85 ± 0.29 3.77 ± 0.27
通過對小鼠喂飼咽炎丸粉碎后的混懸液10 mL(相當于綠原酸0.500 g/kg),1 d內(nèi)灌胃給藥3次,連續(xù)觀察14 d,未見小鼠死亡,小鼠的行為活動、精神狀態(tài)、食欲、大便、小便、被毛、皮膚、呼吸、鼻、眼、口腔等均未見異常反應。小鼠灌胃的最大給藥量含綠原酸0.500 g/kg,按體重計算相當于臨床用藥最大劑量的417倍。提示咽炎丸毒性低,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1]馬 艷,袁慧星,岳 莉,等.咽炎丸質(zhì)量標準研究[J].中國藥房,2009,20(33):2 610 -2 611.
[2]岳 莉,袁慧星,張小霞.咽炎丸治療慢性咽炎的臨床療效[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0,10(3):224 -225.
[3]徐叔云,卞如濂,陳 修.藥理實驗方法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