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伍香
(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廣西 桂林541006)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的解釋,人們對于“教材”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根據一定的學科任務,編選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一般以教科書的形式來具體反映”;二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教學材料”①。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材主要指第一種,即教科書,亦稱課本。毫無疑問,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是實現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旅游院校從中職、高職高專到本科、研究生,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旅游教育體系。為適應旅游專業(yè)教學的迫切需要,各種各樣的教材層出不窮,異彩紛呈。本文僅就高職旅游類教材的建設,進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高職院校從數量上講已占據半壁江山,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可以說功不可沒。就高等旅游教育來說,獨立建制的高職旅游院校(含高專),在旅游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旅游行業(yè)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應當看到,高職旅游類教材的編撰出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綜合起來講,高職旅游類教材有三大特點:(1)突出技能性訓練;(2)與行業(yè)企業(yè)對接;(3)大批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擔綱。于是,“十五”和“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高職高專系列教材、精品課程規(guī)劃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等教材,紛紛出版,數量之多,基本覆蓋了旅游類的各個專業(yè)。與此同時,各家出版社為旅游教材的出版推波助瀾,比如旅游教育出版社、中國旅游出版社以及各高校的出版社紛紛介入,顯示了高職旅游教材的勃勃生機。
但是,我們在看到高職旅游類教材繁榮局面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到其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一般說來,高職旅游院校強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任務驅動型教學過程”、“學中做、做中學”等教學理念。這些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貫徹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而且在編寫教材時,也必須以此為指導思想,將“訓練—學習”、“學習—訓練”作為教材的主線。然而,許多高職旅游類教材卻沒有做到位,我們只要認真做一下對比,就可以發(fā)現高職旅游類教材與本科教材、甚至與中職教材大同小異,難以反映出職業(yè)性的特點。
我們經常會看到高職的教學指導方針,表現在理論上是“適度、夠用”。從字面上來看,這個要求并沒有錯,也沒有什么不好。但很少有人去認真研究,哪些理論是“適度”,掌握了哪些理論才能“夠用”。我們翻開一本高職旅游類的教材,對于“適度、夠用”的理論,如何去處理、如何去選擇,通常會顯得無所適從。
在旅游教材出版的大潮中,有些教材的編寫者往往倉促上馬,“天下教材一大抄”,重復舊的概念、舊的編寫體例,在低水平層次上重復。針對這種現象,有的學者認為,旅游教材的內容基本雷同、創(chuàng)新性少,并對此表現出極大的憂慮。雖然有的教材冠以“新世紀”、“面向未來”,或者“修訂版”,名目叫響、號稱不一,但亦不能擺脫換湯不換藥的嫌疑。
旅游業(yè)是實踐性很強的行業(yè),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學以致用,以能力為本位,這也是高職教育所應當著力追求的。反映到教材上來,必須體現出這個特點,就是知識運用靈活,知識就是工作程序。但除了少數《導游實務》、《模擬導游》、《旅游禮儀》等教材之外,其他的教材在實踐教學中,其作用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有的教材不是從實踐性入手,而是把一些章節(jié)變成所謂的“模塊”,認為“模塊”排列就是工作過程的教學,這顯然也是一種誤解。
上述高職旅游類教材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于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理解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導致在編寫教材上很難把握。
眾所周知,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教育機構。目前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現狀如何呢?以本科旅游管理專業(yè)為例,大多數高校的表述為:培養(yǎng)具有旅游管理專業(yè)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yè)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以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yè)為例,大多數表述為:培養(yǎng)旅游行業(y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基礎知識扎實、技術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具體而言,有的院校提出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型人才”;有的提出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有的提出培養(yǎng)旅游行業(yè)“中高級專門人才”;有的學校“目標過寬,甚至面面俱到,要求學生具有經濟、管理、法律、企業(yè)管理的知識和能力”;有的學校把培養(yǎng)目標定為“當旅行社導游、翻譯、文秘,也可到大中型飯店做管理”[1];有的學校提出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教學與生產實際、校內訓練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2]。綜合上述各類院校的情況,可以說對于培養(yǎng)什么類型的人才,雖然各有不同的表述,但對各個層級培養(yǎng)系統(tǒng)應當培養(yǎng)怎樣的規(guī)格、面向何種市場、具有哪些素質的人才即各個層級的培養(yǎng)目標是究竟是什么,一直不太明確。[3]以致有的學者感嘆:“我國幾乎所有的旅游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層面上培養(yǎng)相同類型的人才,不論是職高、中專,還是大專、本科的培養(yǎng)模式,幾乎都是技能型的服務人才,因此進入企業(yè)只能從基層工作干起,導致旅游院校大專生、本科生頻繁跳槽,甚至脫離旅游行業(yè),從而造成旅游企業(yè)缺乏中、高級管理人才,大量旅游高等院校的畢業(yè)生又找不到適合的工作的矛盾現象?!保?]
當然,高等旅游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共性也有個性,不可能強求一律。只是說,在辦學過程中,目標定位不準確,就會導致人才規(guī)格過高或者過低,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照搬照抄,無所適從,沒有特色可言。再說,這些目標的指導思想由教育管理部門做出,具體目標由高等院校自行確定,不一定是根據行業(yè)和市場來考慮的。比如,地方性的旅游本科或高職院校,均提出“面向地方,服務地方社會經濟”,但這個“地方”的范圍有多大?學校所在的城市?所在省份?如果說是一個城市,或一個省份,那么,高校招生范圍又是面向全國,學生畢業(yè)后有多少人留在“地方”?即使按照“服務地方”的要求,所有的畢業(yè)生都留在當地,這個“地方”是否能容納得下,也是個大問題。
誰都不會否認,旅游學科是交叉的、綜合的,涵蓋食、住、行、游、購、娛,知識和技能面很廣。旅游業(yè)是一種產業(yè),有不同的職業(yè)崗位,旅游院校是面向旅游業(yè)各個崗位的教育。旅游業(yè)不是一般的產業(yè),而是與人交往的服務業(yè)。不僅指員工內部的交往,更重要的服務對象是國內外的旅游者。在旅游操作技能、操作要求標準背后,是令游客滿意的人性化、個性化服務。要達到這個目的,僅僅依靠“經濟、管理、實務”三大塊的知識、思維和技能的培養(yǎng)是不夠的。要求學生具備旅游知識與技能是旅游院校辦學的共同目標,只是本科院校與高職高??梢愿鶕陨須v史、傳統(tǒng)和地域的不同,對專業(yè)與技能的要求有所不同。
正是由于高職旅游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不明確,導致了編寫教材的指導思想不明確。如此以來,培養(yǎng)目標的不清晰,反映在教材編寫上就無法選擇體例,無法對內容進行取舍,也就無法保證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教材問世。
高職旅游類教材出現的問題緣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不明確,與本科院校甚至中職學?;鞛橐徽劇=忖忂€需系鈴人,要想推出合適的、高質量的教材,尚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首先,理清高職旅游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高職旅游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就是培養(yǎng)適用旅游行業(yè)企業(yè)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但對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重視“技能型”有余,對待“高素質”不足。固然,高職旅游教育不能封閉辦學,必須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道路,旅游院校的職業(yè)性不能擺脫掉,也不可能擺脫掉。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人們一提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yè)教育,似乎除了技能還是技能,除了實踐還是實踐,忽視了旅游企業(yè)經營的是文化產品,需要從業(yè)人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高職旅游教育中,“認識社會的復雜性、增強服務職業(yè)素養(yǎng)、鍛煉意志品質和身體、樹立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主動性和積極性等”[5],理應成為整個教學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工作,應當深入高職旅游教育中的本質,培養(yǎng)目標一旦明確,后面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那就是根據高職培養(yǎng)目標,確定高職旅游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并以此為中心,確定教材的內容、編排體例、重點和難點,并且與實際訓練有機地融合。
其次,組織高水平編寫隊伍。實際上,對于編寫某種專業(yè)的教材,并非具有了某種專業(yè)知識,就能夠編寫出良好的教材來。1934年,有人寫信給歷史學家吳晗,慨嘆中學生國史知識劣下,并對一般專家輕視歷史教材的編寫深表遺憾。對此,著名教育家張陰麟在《大公報·史地周刊》上發(fā)表《關于“歷史學家的當前責任”》一文,認為學生歷史知識低下,國史課本缺乏要負很大的責任。接著,他又指出,大多數歷史學家之所以不從事中學歷史課本的編寫,并非舉重就輕,恥于從事,而是相反,“不能也,非不為也”。在他看來,這種工作不僅需要歷史知識,并且需要通俗(尤其對于青年)的文章技巧,而這兩種造詣的結合,是不多見的。這種工作不僅需要局部的專精,還需要廣涉而深入,需要特殊的別裁和組織的能力。比如,編撰國史課本的先決問題:什么是人人應知之國史常識?這其間所涉及的標準,就只有具有上述那種資格的國史家才配去規(guī)定,淺人所謂的常識,只能是“自劃的偏蔽”[6]。上面的例子,同樣可以用于旅游類教材的編撰,不妨套用上述名家之言,并非具備旅游知識的人,就能編出好的旅游教材?!敖滩挠薪滩牡奶攸c和要求,編寫一套特色鮮明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旅游教材實為不易。”[7]只有既具備旅游知識,又有選材的造詣,二者結合、有機地兼具,才能成功地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材來。不難發(fā)現,良好的教材需要良好的編寫隊伍,高職旅游類教材概莫能外。
再次,建立優(yōu)質教材評選的良好機制。翻閱現行的高職旅游教材,均在“前言”或“序言”中,不厭其煩地宣稱,所編教材如何針對高職旅游專業(yè)的學生,具有實用性、針對性與科學性等。但是,任何一種教材,都是作為教師教、學生學的工具,即使學術性很強的著作,也是寫給讀者看的,“任何著作一經出版,對它的評判權從來就不屬于作者。只有讀者和時間的檢驗,才能最終決定它的命運?!保?]因此,對于某一套或某一本教材的優(yōu)劣,不能看當事人即編著者如何描繪,而是讓使用它的教師、學生來評判,讓時間來檢驗。不言而喻,對旅游院校而言,建立合理的教材評價機制,由專家委員會來審核是必要的。同時,收集教師、學生的意見,匯集他們對教材的看法,實事求是地評判。當然,同樣的教材,要放在不同學校的師生、不同地區(qū)的學校中去。這樣的意見,才能有較強的說服力,不至于使評價流于形式。
最后,確立優(yōu)質教材的評判標準。一般說來,某本優(yōu)質的教材,不但內容充實、選材恰當,而且文字優(yōu)美、體例規(guī)范,甚至圖文并茂、栩栩如生。目前對教材的評判,尚未有一個確切的、可操作的標準,當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標準,不可強求一律。我們可以參照精品課程的指標、優(yōu)質專業(yè)的指標,對于教材從大的章、節(jié),或者模塊、程序化內容上,來一個大致的具體規(guī)定,以此來確定優(yōu)質教材標準。2000年以來,有的作者在編寫教材時,開始提出一些原則性的標準。比如,2006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職高專旅游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作者提出的編寫原則與特色如下:一是注重基礎,體系完整;二是觀點新穎,研究前沿;三是聯(lián)系實際,突出實用;四是風格清新,形式多樣②。又如,200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中的“高職高專旅游類教材系列”,作者認為教材建設的宗旨是“以學校的選擇為依據,以方便教師授課為標準,以理論知識為主體,以應用型職業(yè)崗位需求為中心,以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為基礎,以學生能力培育為本位?!睘榇?,力求突出的特色是理論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特色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新③。再如,2010年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旅游管理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精品課程規(guī)劃教材”,為使教材更具規(guī)范性、示范性和指導性,作者力求采取:(1)根據各門精品課程的特點,結合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修訂的高職高專旅游管理類專業(yè)建設規(guī)范與課程設置標準,組織各教材的體例與結構。(2)根據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層次,準確定位和把握教材的內容體系。(3)以崗位教學、工學結合的思想構建教材體例,以項目化、任務式體例拓展教材內容,增設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拓展閱讀、思考練習、教學資源包,以滿足各種教學方式和不同課時的需要。(4)強調和重視各專業(yè)系列教材之間、課堂教學和實訓指導之間的相關性、獨立性、銜接性與系統(tǒng)性,處理好課程與課程之間、專業(yè)與專業(yè)之間的相互關系,避免內容的斷缺和不必要的重復。
上述作者的努力,為我們建立評判高職旅游類教材的標準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每套教材幾乎無一例外地提出,歡迎使用的教師、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日后修訂時改進。但問題是教師、學生的意見,如何提出、如何收集、如何納入修訂時的參考,卻是每一位編著者需要認真研究與對待的。對于某本教材的質量標準,不但要看它含有的知識量,而且要看它如何講解,如何訓練,是否有一以貫之的線索,這個線索能否使知識適合于運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符合旅游教學規(guī)律,能否與高職旅游教育的培養(yǎng)定位一致,都是應當切實加以注意的。
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成立于1985年,現有專業(yè)(含方向)40多個,在校生近萬人。近年來,學校不斷實施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加強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舉措,對教材建設與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改革與探索,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質量建設工程來抓,有效地推進了教材建設。
一是完善教材管理制度。高校教材的建設,首先應當把好“入口關”,只有把好入口關,才能保證優(yōu)質教材進入教師、學生手中。學校對教材的選用有著比較嚴格的規(guī)章,在原定教材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重新修訂了《桂林旅專教材選用與管理辦法》、《桂林旅專重點教材立項資助與管理辦法》等,加強教材選用和征訂的管理力度,具體做法包括嚴格教材選用的原則和范圍;加大高職高專規(guī)劃教材、實踐性教材的選用;規(guī)范執(zhí)行教材“申請——審議——核準”的征訂程序,以制度作為選用優(yōu)質教材的保障。同時,作為學校教材管理的職能部門,教務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大對教材選用問題的研究。以研究促管理,以管理促研究,這是我們提出的管理口號。
二是實行重點教材的立項與資助。為了鼓勵教師從學校的教學實際出發(fā),我們鼓勵教師主持或參與教材的編寫,對于一些不成熟的專業(yè),可以先試行講義編寫,待時機成熟后再出版教材。每二年期內,我們對本校教材進行立項,規(guī)范評審程序,細化評選指標,加大資助力度,力求把教材編寫納入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三是加大教材評估力度。我們非常重視所征訂教材的使用情況,尤其是各專業(yè)教師、學生的使用情況。為此,我們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廣泛收集他們在使用教材中的問題與意見,并將這些意見匯總,作為征訂下季度教材的參考。我們還發(fā)放《教材質量評議表》,通過教材各項指標的問卷調查來判斷教師、學生使用教材的滿意度。
四是重視指導如何使用教材。實際上,有些問題,不是出現在教材本身,而是使用不當造成的。有些教師對教材照本宣科,教材上有的就講,教材上沒有的就不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材的功用,使教師成為教材奴隸。這種狀況使學生也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認為只要看書就行了,不需要聽課也能考試及格,單純?yōu)榱丝荚嚩荚嚕瑢τ诮滩牡膬?yōu)劣,從來不去關心。有的教師正好相反,對于選用的教材不屑一顧,脫離教材,所講的內容與教材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使學生覺得訂了教材也沒用,有教材和無教材均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加強了對教材使用上的指導,或者邀請專家講座,以消除師生應用教材的誤區(qū);或者組織教材使用研討會,讓師生暢談使用教材的體會,以掌握正確的教材使用方法。
總之,高職旅游教材是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工具,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能力、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載體,其在教學中的地位與意義是不容置疑的。也應當看到,教材的編寫、選用、使用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進行認真地研究與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斷改進,以充分發(fā)揮其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這里的“我們”,不僅指的高職院校的師生,還應包括旅游研究者、出版社、旅游行業(yè)、企業(yè)的人員在內,大家共同來關注教材、重視教材、評估教材,以便使高職旅游類教材的建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效。
注釋:
①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②全國高職高職旅游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6.
③高等職業(yè)教育“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1] 傅華.吳雁華.旅游教育與就業(yè)[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8.
[2] 李炳義.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A].趙鵬.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輯)[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3] 田里,馬勇,杜江.中國旅游管理專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鄭向敏,范向麗.世界旅游高等教育概覽[A].趙鵬.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輯)[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38-39.
[5] 徐虹.我國高等旅游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及其改思考[A].趙鵬.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輯)[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6] 鄭師渠.在歐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27-328.
[7] 沈祖祥.21世紀大學旅游教材總序[M].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2006.
[8] 李良玉.李良玉歷史研究與教育文選序[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