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建生,婁金華
(瀘西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瀘西 652400)
隨著肉牛雜交改良的推廣,母牛難產也較為常見。一般以胎兒過大,單一部位胎勢異常多見。2010年 12月 23日,瀘西縣中樞鎮(zhèn)煙光哨村 1頭經產黃母牛多部位胎勢異常性難產,現(xiàn)將處理過程介紹如下:
該牛預產期已到(2010年3月 10日配),上午 10點左右發(fā)現(xiàn)時起時臥,不時努責,小便次數(shù)增多,隨后陰門流出羊水。由于家中有事外出,未及時照料,傍晚回家時,未見小牛產出,母牛臥于廄內呻吟努責,不愿起立,遂來電求診。
母牛臥于廄內,強烈努責,陰戶紅腫,隨著努責不時流出分泌物。膘情較好,眼神正常,體溫38.5℃,呼吸、脈搏稍快,整體狀態(tài)良好。
陰部用 0.1%高錳酸鉀溫水清洗消毒,術者手臂常規(guī)消毒后,行產道檢查。子宮頸完全開放,產道內前置一長一短的兩肢,長的一肢已出骨盆進入軟產道,能摸清腕關節(jié),確定為右前肢,短的一肢位于骨盆口處,能摸到蹄部,頭頸右側彎,頸部彎曲部已達骨盆口,按壓胎兒頸靜脈無搏動,手指插入胎兒口腔無呼吸反應,判定胎兒已死亡。胎位為上位。對骨盆口處較短的一肢進行牽引,當牽引入軟產道后,發(fā)現(xiàn)該肢為左后肢,能摸到跗關節(jié),說明胎兒左后肢髖關節(jié)屈曲,肢體自軀體下進入產道。牽引前誤認為是前肢肘關節(jié)屈曲。立即對該后肢進行矯正,由助手用產科梃抵住胎兒頸部彎曲部,術者握住后肢跖部,在努責間歇向內推回子宮,再在骨盆口下方摸到腕關節(jié)屈曲的左前肢,經反復推拉矯正,用 1根清洗消毒的尼龍繩做好繩套,用右手帶入產道套住系部,助手牽拉陰門外的繩頭,拴牢后術者右手在產道內輔助配合牽引矯正,并繼續(xù)牽引進入產道,再用繩套拴住右前肢以便牽引。由于錯誤牽引左后肢,造成輕度豎胎向,在牽引兩前肢時順勢用手向內推屈曲的左后肢和腹部,以矯正豎向為縱向。
該母牛為胎兒性難產,多部位胎勢異常。胎兒發(fā)育正常,彎曲的頭部多次難以矯正,始終是彎曲的頸部前置產道,經產道探診,牽引兩前肢,胎兒兩肩關節(jié)已出骨盆口。采取強行牽引兩前肢,不時上下左右變換用力方向,或兩肢交替牽引,并用手對肋骨進行按壓,使屈曲的頸部露出陰門后,采用皮下法從彎曲部切割胎兒頸部,使之分離,用皮瓣包住頸椎,連同軀體一起向內推,使胎頭回入子宮配合母牛的努責,牽引兩前肢,拉出軀體,再用手入產道在子宮內拉出胎頭。胎衣剝離清理后向子宮內灌注溫生理鹽水500mL+400萬 IU青霉素引流清洗。安乃近 30mL,地塞米松 25mg,青霉素1 600萬 IU,鏈霉素 500萬 IU,混合一次肌注,益母產康 250g溫水調服,連用 3 d。隨訪該母牛精神、食欲、反芻正常。
在難產助產中,矯正術和牽引術是最基本的處理方式,常相互配合使用。在進行牽引時,必須把握好子宮頸的開放程度及胎兒在子宮內的胎向、胎位、胎勢,胎兒的寬大部位如何通過骨盆口,用力的方向大小等,以免造成母體子宮、產道的損傷。對不正常的胎向、胎勢盡可能矯正,術者在產道內的手隨時配合,把握好進展情況,牽引須配合母牛的努責,而矯正須在努責的間歇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