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高壓態(tài)勢下,一些“另類反腐”的個案不時現(xiàn)身網絡:“高價香煙門”、“香艷日記門”、“短信曖昧門”……這門那門,撕下了一個個貪污腐化官員的偽裝外衣。
無獨有偶,人民網近日以“公務員家中被盜不敢報案 小偷偽裝反腐人員敲詐”為題,披露了“小偷盜竊門”的非典型事例。今年4月10日凌晨,兩名盜賊攀墻進入忻州市園林局宿舍的郭某院內,入室盜走現(xiàn)金29.5萬元及白金項鏈、白金手鏈、黃金項鏈、黃金戒指、帝舵手表、手機等物品。后因敲詐60萬元未遂,被公安民警抓獲。針對該案反映出的國家工作人員巨額財產問題,忻府區(qū)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了立案調查,郭某現(xiàn)已被采取強制措施。網友“林小明”在東南網發(fā)帖直言:“這一吊詭事件,其實更是對公務員日常監(jiān)管的諷刺,說明了日常監(jiān)管呈現(xiàn)擺設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清廉指數(shù)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公務員超出收入的財產無法說明來源,就會被推定為貪污。之所以進行有罪推定,是因為其完善的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財產申報中只要有不正當財產被懷疑,公務員就必須履行澄清義務,沒有沉默權。軍轉網網友“東北吾人”有感而發(fā):“有道是,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推進官員財產報告制度,是從源頭約束官員貪腐行為的一劑良藥。”
對公權部門和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越來越細化,越來越透明,反腐倡廉大網才能越來越牢不可破,越來越密不透風,“另類反腐”的黑色幽默才能越來越少,直至淡出人們的視線。
(文/赤 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