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世界經濟經歷了2009年第一季度后的首次下降: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都低于預期,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仍未從20年前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滅的泥淖中走出。更有甚者,美國債務危機還未解除警報,歐洲債務危機又險情連連。目前,“歐豬五國”共欠債3萬億歐元,其中50%存在違約風險。如果違約成為現(xiàn)實,對歐洲銀行體系將是一個致命打擊,并會波及全球金融市場,最終沖擊全球實體經濟,有可能引發(fā)新一輪的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越陷越深的歐洲債務危機絕不僅僅是歐洲的“地區(qū)危機”,它具有極強的關聯(lián)性和傳染性。根據歐洲各國的債務率和赤字率,可參照貸款“五級分類法”將其大致分成五類:第一類是財政狀況較好的瑞典、芬蘭等北歐諸國,屬“正常類”;其次是經濟形勢尚好的德國、奧地利等中歐國家,屬“關注類”;再次是差強人意的英、法等西歐國家,屬“次級類”;第四類是危機四伏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歐國家,屬“可疑類”;第五類是正墜下懸崖的希臘等國,屬“損失類”。
回過頭看,1999年歐元的誕生有點類似于中國上世紀50年代出現(xiàn)的“大躍進”,把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在一個檔次、政治文化心理各異的歐洲諸國,用同一貨幣和同一貨幣政策統(tǒng)一在一個經濟體里,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形象工程”。在經濟情形尚好、危機爆發(fā)以前,希臘等國尚能以與德國不相上下的低利率發(fā)債借錢,寅吃卯糧、奢侈享樂,搭便車、吃大鍋飯,歐元區(qū)各國都沉浸在統(tǒng)一經濟體的幻象中。不過,靠借債來維持享樂終究是海市蜃樓,無法持久,一旦經濟下滑、金融動蕩,“歐豬們”就撐不住了,歐元區(qū)貨幣政策的統(tǒng)一性與各成員國財政政策的差異性的矛盾就暴露無遺。
對歐洲而言,債務危機既是金融危機,也是政治困局。對“歐豬五國”的政客們來說,面臨的則是繼續(xù)留在歐元區(qū)還是選擇退出的問題;如果繼續(xù)賴在歐元區(qū),就得節(jié)衣縮食接受苛刻的條件,甘當“二等公民”;如果退出歐元區(qū),倒是重獲獨立貨幣之自由,但沒了歐元區(qū)的財政約束和他國的救助,沒準會像2008年的冰島一樣“破產”。
對于犯了“大躍進”錯誤的歐元區(qū)諸國而言,現(xiàn)在應該向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中國學習,按“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進行整頓。對于歐元區(qū)中財政已“壞死”的希臘這種“損失類”國家,必要時可實施切除手術,讓其在債務違約后退出歐元區(qū),既可防止危機進一步擴散,保護歐元區(qū)其他經濟體,又能對別國形成警示效應,防止“吃大鍋飯”的道德風險進一步泛濫。西方的政治家和金融家,何去何從,必須盡快作出選擇;若當斷不斷,最終必受其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