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曉云
(汾西礦業(yè)集團工程公司醫(yī)院 山西孝義 032300)
對于石膏未干的病人不可輕易移動,以免折斷石膏。搬動肢體、軀干時要整個托起,不能局部移動。比如髖人字形石膏者只抬腰部和小腿,易致髖部石膏折斷,所以要注意整個托起。
石膏未干時,不能將肢體放在硬物上,而是需要襯墊覆蓋橡膠布的軟枕,以防壓癟。搬動肢體只能用手掌托起,而不能用手指力量,否則會集中引起石膏凹陷,造成壓瘡。
石膏從硬固至完全干固,一般需要1~3d時間。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創(chuàng)造條件使石膏加快干固。夏天,可以借助風吹日曬以加快石膏干固。冬天及氣溫較低的環(huán)境可以借用烤燈、電吹風加快干固,對于大型石膏,可用特制的弓形烤架加快石膏的干固。
石膏固定后,護理人員應該及時詢問病人,了解病情。應及時采取措施,變換位置。必要時要進行石膏開窗檢查,解除原因,以免處理不及時產(chǎn)生壓瘡。
打上石膏后,患者的肢體易產(chǎn)生水腫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抬高患者肢體,并指導患者主動活動腫脹的肢體和被動按摩裸露的身體部位。遇腫脹嚴重的患者,應進行石膏整個長軸縱向切開,直至皮膚外露。為預防血液循環(huán)受阻,不能做不完全剖開,而應整個切開。當腫脹高峰過后,可再重新包扎石膏,加固、修復管壁。
管型石膏管內(nèi)傷口有滲血,血漬會透到石膏表面,此時護理人員要明確出血情況,可以沿血跡邊界用筆畫圖,作標注,如注明時間。當血跡的邊界在不斷擴大時,說明患處繼續(xù)出血,護理人員應做及時處理或報告醫(yī)生,因此全面查看石膏表面和相關(guān)邊緣是十分重要的。
干固后的石膏,如髖人字形石膏或石膏背心病人可采取滾動式,按患肢向上,健肢向下的原則,指導患者左右翻身。足部石膏固定的病人步行時,護理人員應用U型鐵支架保護石膏。老年病人受傷后需要長期臥床,有發(fā)生墜積性肺炎的可能,護理人員應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或取半臥位,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
石膏干固后,邊緣相當硬,直接接觸身體容易擦破患者的皮膚,尤其是骨突部位。如果壓迫時間過長,會導致皮膚潰爛,形成潰瘍。因此護理人員要放置好襯墊,局部也可做手法按摩或酒精按摩,每日數(shù)次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患者皮膚擦傷。
大型石膏病人,尤其是髖人字形石膏固定者,在大小便時一定要放置好便盆、尿壺。對于女病人,要避免尿液倒流,污染石膏,一旦污染要及時消毒清理。
患者肢體受損傷后,石膏固定時間較長,有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石膏內(nèi)常會出現(xiàn)異常氣體散發(fā),局部感染化膿或壞死,而且伴有臭味。此時護理人員要及時開窗處理,清潔皮膚,消毒處理,而嚴禁患者用不衛(wèi)生的工具伸進石膏內(nèi)搔抓。
護理人員要指導病人進行石膏未固定部位的等張運動和石膏固定部位的等長運動。功能鍛煉開始時不要著急,時間不宜過多,活動范圍要適當,以能忍受疼痛為度,要逐漸加大活動量。功能鍛煉期間禁止強拉硬拽和捏揉,以免造成關(guān)節(jié)和肌肉的損傷。下肢骨折的患者要提早練習關(guān)節(jié)活動,晚負重。負重前,應先在床上練習坐起,腳蹬床檔輕輕做踩地動作,然后在人攙扶下下地鍛煉。
由于拆除石膏所用的器械比較銳利,電鋸噪聲又大,因此護理人員做好解釋。拆除后,由于患者皮膚表面會附著一層黃褐色表皮,護理人員應叮囑病人用溫水浸泡,輕輕清洗,將表皮去除,但不要搓擦,以免造成皮膚破損。此外,石膏拆除后,應立即用彈性繃帶包扎,因患者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已適應了石膏的固定,突然解除可能會形成明顯的水腫。應采用彈力繃帶或彈性絲襪包裹患處,直至肢體的肌肉張力和血液循環(huán)恢復為止,一般使用5~6周,有時需數(shù)月之久。
石膏管內(nèi)沒有寬松的空間,過緊會壓迫肢體周圍神經(jīng)組織,導致壓迫性神經(jīng)癱瘓。像前臂石膏壓迫了橈神經(jīng),會引起橈神經(jīng)癱瘓。下肢石膏壓迫腓骨處,容易引起腓總神經(jīng)癱瘓等等。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如果發(fā)現(xiàn)肢體麻木、疼痛、手指足趾活動障礙時,可能是壓迫性神經(jīng)癱瘓的早期癥狀。
石膏繃帶太緊或者肢體腫脹嚴重,就會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造成肢體缺血性肌攣縮,嚴重時會導致肢體壞死。這種并發(fā)癥最為嚴重
患者包髖人字石膏、扎石膏背心等軀干部位的石膏后易發(fā)生急性胃擴張,這也是石膏固定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
[1] 李濤.骨外傷石膏固定術(shù)的護理及體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0(3).
[2] 孫海英,鄭亞薇,劉安生.四肢骨折石膏固定的護理及體會[J].中國保健雜志,2005(9).
[3] 王玲.骨折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6(2).
[4] 席洪.老年人髖部骨折的康復促進教育及家庭指導[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