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娟 田芮肖
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特征及防治分析
高志娟 田芮肖
目的 探討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特征及防治。方法 對我院 2003年 1月至 2008年12月收治的 40例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40例平均年齡(27.3± 2.3)歲;均有腹部手術史。有不同程度的經期切口瘢痕處脹痛,月經期增大,疼痛加重,月經后變小或消失;超聲顯示為腹壁瘢痕后方腹直肌前鞘內低回聲包塊,其邊界不規(guī)則,無包膜,內部回聲不均,病灶直徑1.0~2.0 cm,平均1.7 cm。21例進行 CA125檢查均正常。全部行手術治療,切口愈合良好。無復發(fā)。結論 腹壁子宮內異癥的發(fā)生與剖宮產術中直接種植有關;徹底的手術切除能治愈及減少復發(fā);剖宮產術中正確操作可減少此病的發(fā)生。
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特征;防治
子宮內膜異位癥(EM)是育齡婦女常見病,發(fā)生率占普通人群的 10%~15%[1],常見發(fā)病部位位于盆腔、腹膜、卵巢,而腹壁切口內異癥相對少見,但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腹壁瘢痕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生率亦有所上升。EM雖然為良性病變,但具有種植和侵蝕性生長的特點,嚴重影響孕齡婦女的生活。本文對我院 2003年 1月至 2007年l2月收治的 40例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臨床特點及診治,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0例患者年齡 22~38歲,平均(27.3± 2.3)歲;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術史,其中 37例有剖宮產史,3例有畸胎瘤、卵巢囊腫和子宮肌瘤剔除史;發(fā)病時間為術后 8個月~l1年,平均(2.8±1.3)年。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經期切口瘢痕處脹痛,局部可觸及痛性結節(jié)或腫塊,月經期增大,疼痛加重,月經后變小或消失。腫塊觸之質韌,并有不同程度的觸痛,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腫塊多為單個或串珠狀,皮下異位結節(jié)較淺表時可呈紫藍色,囊性感。
1.2 輔助檢查 超聲顯示為腹壁瘢痕后方腹直肌前鞘內低回聲包塊,其邊界不規(guī)則,無包膜,內部回聲不均,多呈低回聲且夾雜無回聲區(qū),病灶直徑1.0~2.0 cm,平均1.7 cm,與周圍組織邊界尚清。包塊病理檢查或腹部包塊穿刺細胞學檢查時提示為含內膜樣腺體,內膜間質或含吞噬鐵黃素的巨噬細胞。21例進行CA125檢查均正常。
1.3 治療方法 37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術治療,術中用銳性分離法切除病灶,盡量切除病灶及周圍組織 1 cm,累及腹膜者切除受累腹膜及周圍正常腹膜 1 cm。
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切口愈合良好,術后隨訪 1~4年無復發(fā)。
3.1 切口內異癥的發(fā)生和臨床特點 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不同部位的內異癥臨床表現不同,其發(fā)病機制也可能不同,本組 40例患者中 37例有剖宮產史,3例有畸胎瘤、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剔除史,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手術操作將子宮或腹腔內游離的活性內膜及間質黏附在新鮮腹壁切口增殖分化所致,是一種醫(yī)源性播散,可用種植學說來解釋。本組腹壁內膜異位癥具有典型臨床表現:有婦科手術史,確切地說是有子宮內膜種植可能的手術史;切口處腫塊,腫塊多為單個或串珠狀,皮下異位結節(jié)較淺表時可呈紫藍色,囊性感,需與切口感染、異物或轉移性瘤結節(jié)鑒別;多數腫塊有與月經相伴的周期性疼痛;超聲表現為皮下混有無回聲的混合性團塊,周邊輪廓不規(guī)則,同時明確與其他鄰近組織關系;局部細針穿刺行細胞學檢查,可提供精確的診斷依據。CA 125檢測對本病的診斷價值不大,本文 21例進行 CA 125檢查全部正常,由于病灶局限,對體內激素和各種因子表達的影響不大有關[2]。
3.2 腹壁切口內異癥的治療 切口內異癥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有假絕經療法和假孕療法,一般要求至少用藥 6個月以上,但是由于子宮內膜異位具有類似惡性腫瘤的種植能力,加之反復周期性出血致局部纖維組織增生,因此病程越長,病變侵及范圍越廣、越深,甚至侵及腹膜,故目前切口部位的內異癥的主張手術切除為主[3],切除病灶時,應同時切除病灶周圍的纖維結締組織,以保證無殘留異位癥。術中切除應注意以下幾點:術前應充分估計包塊大小、范圍、深淺,以選擇最佳切口,術中應仔細辨別界限,用冷刀切割,范圍要達到病灶外緣 0.5~1.0 cm,病變與腹膜相連時,需切除部分腹膜,對較大的病灶切除后腹壁和筋膜缺損可采用補片或皮瓣移植[4];手術時機最好選擇在月經期,此時腹壁內異癥包塊腫大,呈紫藍色,與周圍有更明顯的界限,有利于徹底切除病灶。
3.4 腹壁切口內異癥的預防 腹壁及會陰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屬醫(yī)源性子宮內膜異位,是可以預防的:①首先應該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合理應用,要提高婦產科醫(yī)生的陰道助產技術,開展無痛或導樂分娩,減少不必要的剖宮產術是減少術后腹壁切口內膜異位癥的基本條件;②剖宮產及腹部手術時應注意保護切口,切開腹壁時用濕鹽水墊保護好腹壁切口;若出血不多,宮縮好,盡量使胎盤自娩,胎盤娩出完整時,不必常規(guī)擦拭宮腔;需沖洗宮腔時,需提起子宮切口,防止沖洗液流入腹腔或腹壁切口;③可吸收線縫合子宮切口全層時,縫線不要穿透子宮內膜層,縫合子宮的可吸收線最好不用縫合腹膜,縫合腹膜時要注意解剖層次,不要將腹膜縫入腹壁切口的前鞘或筋膜內;術中用0.5%甲硝唑溶液或 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腹腔,腹壁切口,以稀釋內膜,減少其黏附于切口;④另外應提倡產后延長哺乳時間,使月經復潮推遲,對該癥的預防有一定作用。
[1]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57-358.
[2] 李博,賈曉宙,金明華.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 21例臨床分析.醫(yī)學臨床研究,2006,23(9):1464-1465.
[3] 張建蓮.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 12例臨床分析.基層醫(yī)學論壇,2008,12(7):652-653.
[4] 趙學英,郎景和,冷金花,等.腹壁子宮內異癥的臨床特點及復發(fā)相關因素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2):76-77.
457000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