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麗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周易》中提及美的有這樣兩處,其一為《乾》中的“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其二為《坤》中的“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边@兩處分別從乾和坤來講美,《周易》認為萬物由天而生,美也來自天,因此坤的美也來自乾,但是乾、坤之美大不相同,《系辭·下》中說“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以明得失之報?!痹凇吨芤住返乃枷塍w系中,乾為天,為陽,為剛;坤為地,為陰,為柔;通過《周易》對“乾”卦及“坤”卦的解釋可以看出乾所含之美為陽剛之美,而坤所含之美為陰柔之美。從上面的引用可以看出,乾之美,陽剛之美是一種剛健之美、中正之美、純粹之美。那么,坤之美,陰柔之美究竟是什么樣的美?
其一,寬厚博大的母性之美?!吨芤住だぁ分姓f“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又說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卦傳》第十章中說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睂⑻毂茸鞲赣H、將大地比作母親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共識,天撐住世界、大地養(yǎng)育一切就好比父親為我們支撐起一個世界而母親用其寬厚博大的母愛撫育我們。將大地比為母親或?qū)⒛赣H喻為大地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中經(jīng)??梢钥匆姟1热缣└隊柕脑姼琛秲僧€地》中寫道,“美麗的母親孟加拉大地,恒河岸邊的微風,是你輕輕的呼吸。你腳下那塵土,蒼天低吻著的原野一望無際,濃蔭下鳥巢似的村莊,靜靜地躺在您的懷里,枝葉茂密的芒果林,牧牛童子在那兒游戲,靜止的潭水,涼夜般的深黑、碧綠,胸脯豐滿的孟加拉婦女,汲了水正走回家去,心里多么渴望叫她一聲‘孩子’啊,我眼睛里滾落了淚滴?!碧└隊枌⒚霞永蟮乇扔鳛槊利惖哪赣H,一切都是它的孩子,生存在它的懷抱中。坤的美,陰柔的美是一種具有母性的寬厚博大的美,這種“厚德載物”的美與儒家所說的仁愛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仁”有這樣的一種解釋:仁字由一人兩橫組成,橫指土,為薄土,較貧瘠;兩橫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以融生萬物;若為三橫,則為厚土,厚土埋下,萬物無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樣可以融萬物之污、可以生萬物之命、可以養(yǎng)萬物之靈的美德,而這種美德恰恰與母性之美,與乾之美,與大地之美,與陰柔之美息息相關。母子關系是世間最基本的關系,母性的愛是來自天性的愛,而寬厚博大的母性之美則承載著一切、包容著一切。
其二,充實廣大的含蓄之美?!吨芤住だぁ分姓f坤“含宏光大”、“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含萬物而化光”、“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薄昂保瑑?nèi)含(內(nèi)涵)、包含(包涵),坤之美,陰柔之美是一種內(nèi)含的美,且容蓄廣大,它不是單薄的美、狹隘的美,而是充實的美、廣大的美。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中說的“言有盡而意無窮”道出了我國古代文論家歷來對詩歌、文學的追求,即含義深刻,令人品味不盡。含蓄的美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不是一種外露的美,而是深藏在內(nèi)的美,是需要探析,需要領悟的美。唐末司空圖在《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清代沈祥龍說,“含蓄者,意不淺露,語不窮盡,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都是在說含蓄是將作者的意思含于所寫的形象里,含而不露,耐人尋味。比如李商隱的詩歌向來以含蓄晦澀著稱,他的七律《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痹娙嗽谠娭杏昧怂膫€典故藝術地總結詩人的一生:用莊周夢蝶的典故比喻歲月如夢、往事如煙;用杜宇啼血的典故說一生壯志難酬,只能將哀怨寄予詩歌;用海里蚌珠與月相應,隨之圓缺的典故以及鮫人眼能泣珠的典故感嘆自己才華不為所用,對月垂淚;用唐戴叔倫“詩家美景,如藍天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話為典故說自己雖有才華卻冷落不遇。坤的美,陰柔之美是含蓄的美,它的美不僅表現(xiàn)在內(nèi)容的廣博上也表現(xiàn)為意義上的無限可能性,表現(xiàn)為它的許多看起來淺顯、單薄的句子卻可以令人反復吟詠,如《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p>
其三,至柔至靜卻含剛之美?!吨芤住だぁ分袑懙溃瓣蝰R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庇终f,“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薄独へ浴ゅ鑲鳌分姓f,“志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系辭·上》中指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睆闹锌梢钥闯?,坤之美、陰柔之美是一種柔順的美,靜態(tài)的美,是一種女性之美。但是這里所說的陰柔之美并不是死寂的、毫無生命力的,它同樣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xiàn),并且陰柔之美在至柔、至順、至靜中又體現(xiàn)出剛健的特點。王羲之的書法正符合這一特點,他的書法達到了中和美的極至,處處柔潤可愛。王羲之的風格特征與英國美學家伯克(Edmund Burke)關于崇高與美(即優(yōu)美)的特征的論述相符,即為:多曲線、線條柔而纏綿但又有韌勁、轉(zhuǎn)折不露棱角、筆畫方向變化多為漸變、線條邊緣光滑、字體體積小、力量是內(nèi)含的。唐代張懷瓘評王羲之草書說:“逸少草有女郎才,無丈夫氣,不足為貴也”(《書議》),這一評價失于片面,因為王羲之的草書有剛勁之氣,并非是簡單的女郎態(tài),這一評價是在唐代豪情、剛健的時代精神下產(chǎn)生的。在這一風氣下發(fā)展壯大的健舞以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最為有名,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形象地描寫了公孫大娘精湛的舞蹈技術,她的舞蹈柔中帶剛,剛?cè)嵯酀?jù)說自公孫大娘之后,劍器舞一般為女子戎裝獨舞,講究舞者“柔姿雄裝”,即舞者必須要有窈窕的身段和姣美的長相,展現(xiàn)出令人為之傾倒的巾幗英姿,是一種坤之美,是在舞動中展現(xiàn)剛健之氣的陰柔之美。
總體看來,《周易》所說的陰柔之美、坤之美是一種寬厚博大的母性之美,是充實廣大的含蓄之美,是至柔至靜卻含剛的美。陰柔之美的基調(diào)是一定的,偏向于女性之美,或者可以說一個美好的女性可以具有這樣的陰柔之美?!吨芤住分笥兄T多文人提及“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清代桐城派領袖姚鼐在他的《復魯絜非書》中說到“天地之道,陰陽剛?cè)岫?。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cè)嶂l(fā)也。”明確提出了文學藝術中的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的概念。清末曾國藩在《求闕齋日記》中對于“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也作了自己的闡釋,認為陽剛是“雄、奇、怪、麗”,陰柔是“茹、遠、潔、適”。到了現(xiàn)代,朱光潛先生在其《文藝學心理學》中也從一般美學范疇的角度提出了“剛性美和柔性美”這一對概念。這些對于“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的闡釋是對《周易》中陽剛之美、陰柔之美的繼承與發(fā)展。
[1]周振甫.周易評注.北京:中華書局,1991.
[2]崔波.周易美學芻議.濟南:山東出版社,2002.
[3][英]埃德蒙·伯克.關于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探討.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
[4][清]姚鼐.復魯絜非書.齊魯出版社,1990.
[5][清]曾國藩.求闕齋日記類鈔(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朱光潛.文藝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