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正月》四題

2011-08-15 00:54:44墻峻峰
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詩經

墻峻峰

(中南民族大學 預科教育學院,武漢 430074)

《詩經·小雅·正月》一篇,關于詩旨,一般并無異議。如《詩序》曰“大夫刺幽王也”,方玉潤言“周大夫感時傷遇也”,現代屈萬里謂“此傷時之詩”,皆同。但涉及其中具體細節(jié),則多分歧。雖說“詩無達詁”,但亦應盡量求其確解。故筆者不揣淺陋,擬選其中四題進行探討,以就正于方家。

1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侮”字毛傳未釋,傳統(tǒng)解釋均釋為“侵侮”。如鄭箋:“我民心憂政如是,是與訛言者殊涂,故用是見侵侮也。”朱熹、陳奐均同此說。今人楊任之《詩經探源》(第379頁)也釋“侮”為“侮辱”。另一說為“侮”當讀“痗”。今人劉運興《詩義知新》(第226頁):“上古痗讀明母之部,侮讀明母侯部,明紐雙聲,之侯旁轉,二字音近相通?!稜栄拧め屧b》曰:‘痗,病也?!缎l(wèi)風·伯兮》‘使我心痗’、《小雅·十月之交》‘亦孔之痗’,傳并訓痗為病。詩曰‘憂心愈愈,是以有侮(痗)’,謂憂甚而致病也?!?/p>

此句分歧焦點在于“侮”字。傳統(tǒng)解釋為欺侮,侮辱,但細究詩意,則不合情理。豈因作者憂國憂民,便要受到欺侮?再者,如受欺凌,則全篇的感情基調應為憤怒而非憂傷。但縱觀全篇,作者幾乎全在憂慮,如“我心憂傷”、“憂心京京”、“哀我小心”、“憂心煢煢”、“心之憂矣”、“憂心慘慘”、“憂心殷殷”等,并無憤怒或委屈之辭。故余以為“侮”不應釋為欺侮,侮辱,當以劉運興先生為是:侮通痗,為“病”意。前文“癙憂以癢”、“父母生我,胡俾我愈”,此處“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均是說明作者因過于憂慮而導致病痛。

2 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懲”字有三說。一說為制止。毛傳雖于此處未釋,但在《小雅·沔水》三章“民之訛言,寧莫之懲”中,釋“懲”為“止也”。朱熹《詩集傳》(第130頁):“懲,止也”,“今民之訛言如此矣,而王猶安然莫之止也?!币徽f為懲通征,征驗、審察之意。馬瑞辰《通釋》:“懲,古通作征?!冻o》‘不清征其然否’,清征,謂審察也。”曾運乾《毛詩說》:“懲,清察也?!睏钊沃对娊浱皆础?第380頁):“征,當讀為‘無征不信’之征,謂訛言如此顯然,乃莫之征驗,以刺君之聽不聰?!币徽f為儆懲,懲戒。陳子展《詩經直解》(第656頁)譯“寧莫之懲”句為“難道不給他們儆懲?”黃典誠《詩經通譯新詮》(第253頁):“居然不肯引以為誡,沒有從這里得到教訓?!?/p>

此篇為刺時政而作,是明確站在“民”,即老百姓的立場上,而并非其對立面。故而詩人不可能因為人民對于時政有流言蜚語而要求懲戒他們。故“儆懲”之說非。馬瑞辰說可從,但從上下文來看,后文為“召彼故老,訊之占夢”,正因為需要驗證訛言的真假,才要召集故老占卜。故此處釋為“審察”仍不愜人意,征應為“證明,驗證”之意。

3 彼求我則,如不我得。

此句解釋歷來有爭議,分歧焦點正在于“則”字。關于“則”字,注家大致可分2類。

3.1 是視“則”為虛詞

1)“則”字上屬為句,為句末語詞。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冊(第606頁):“則字為句末語助詞,故箋但云‘王之始征求我’,不釋則字?!庇止鶗x稀《蠡測》:“則之為言,哉也。語尾助詞。”現代注家程俊英、袁梅等均承此說。

2)“則”字屬下為文,為連詞,表示承接,譯為“就”。如俞樾《群經平議》將整句斷為“彼求我,則如不我得”。曾運乾《毛詩說》:“則字連上,以取韻也。”

3.2 是視“則”為實詞

1)“則”為法則之意。朱熹《詩集傳》云:“夫始而求之以為法則,惟恐不我得也?!蹦矐稹睹娰|疑》亦云:“彼謂訛言者。則,法也?!擞炑哉咔笪覄t,彼所為如恐不我得。”

2)“則”通“敗”。于省吾先生謂“則”字通“敗”字,其《澤螺居詩經新證》卷上(第23頁)云:“則、敗古通?!辈⑴e《莊子·庚桑楚》之異文為證:“‘天鈞敗之’,一本作則。魏三體石經《春秋》古文‘敗’字屢見,……即‘則’字。此詩謂彼求敗傷我而不可得也?!鼻f里同于先生,并進一步解釋為:“敗,壞也,猶過失也,言彼當政之人求我之過失,有如不我得者,以見其無微不至也?!?《詩經釋義》第248頁)《詩經新注》(第376頁)采此說。

3)“則”通“即”,意為就也,近也。主此說者為今人劉運興,其《詩義知新》(第230頁)以為上古“即”、“則”二字雙聲相通,因其并屬精紐。并以《說文·魚部》“鲗或從即”,與鄭玄注《禮記·王制》“必即天論”為“即,或為則”,及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引《邶風·終風》“愿言則嚏”為“愿言即嚏”為例,證明古時“則”“即”二字相通?!皠t”字即訓“就近,親近、拉攏”之意,全句即謂“彼秉政者拉攏我,唯恐不我得也”。

4)“則”通“賊”。黃典誠《詩經通譯新詮》(第254頁):“我賊,賊我,殺害我。”

5)“則”為疾義。王延?!对娊浗褡⒔褡g》(第460頁)引《古書虛字集釋》:“則讀為稷,疾也……言彼求我則疾速,如不得我?!?/p>

此句的關鍵便在于“則”字的釋義?!皠t”為語尾助詞說難以成立。據向熹先生之《詩經詞典》“則”字條,除第二項外(釋“彼求我則”之“則”),“則”在《詩經》中共有7種用法,無一是作語尾助詞。而先秦也幾乎沒有其它例證。故馬瑞辰說不可取。

又郭晉稀以“則”為“哉”字,同樣乃臆測之詞。據楊樹達《詞詮》“哉”字條,當“哉”為語末助詞時,或表感嘆,或表疑問,或表反詰,或表擬議。而此處“彼求我哉”,純粹是在敘述,且只是整件事情的前半部分,并無任何感情色彩。故此處不可能為“哉”。

釋“則”為“法則”,是求之賓語,但于本篇詩義未安。試想一個失祿孤獨、為權貴所輕的人,當權者怎么會向他求“法則”呢?而且也與下文“執(zhí)我仇仇”的態(tài)度相矛盾?!胺▌t”究何所指,也不明確。所以后世注家多不從此說。①

而于先生以“則”為“敗”,其所舉各例,應皆由于二字形近致訛,而非二字本身相通?!皠t”與“敗”二字其音迥別,不能相諧。何況此詩作者為一失祿煢獨之可憐人,并不能為權貴者之禍,何以必欲敗傷之耶?且既然“彼求我敗”,又怎會有下文的“執(zhí)我仇仇,亦不我力”呢?以“則”為“賊”也同樣有此疑問。

釋“則”為“即”,似嫌牽強?!皠t”、“即”二字在虛詞意義上或有相近之處,均可釋為“就是”之義,但在實詞意義上,兩者并無相通之處。且“彼求我”之“求”字已顯示執(zhí)政者拉攏之意,何必再用“即”字,多此一舉呢?

釋“則”為“疾”,似可與后文“執(zhí)我仇仇”對比,但并無更多文獻依據。

此外,還有釋“則”為先秦“低級貴族下大夫或子、男爵位不成國的采邑封地之名稱”②者,但據文意,執(zhí)政者何必苦求低級貴族的微薄封地、甚至于唯恐得不到?實不合常理。且與后文“執(zhí)我仇仇,亦不我力”前后不符。

筆者認為當從俞樾說,“則”字屬下為文,但應表“轉接”,此與《大雅·云漢》四章“群公先正,則不我助”用法同。從文意來看,上句為“天之扼我,如不我克”,此句與之相對,意為老天即統(tǒng)治者要摧折我,唯恐不能戰(zhàn)勝我;而當他求我時,卻唯恐不能得到我。

4 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此句似乎并無多少難點,但在句子結構及具體釋義上,各家仍有不少分歧。

4.1 沿襲傳箋等傳統(tǒng)解釋

視“天夭是椓”為2個主謂結構,天、是或指君王、在位者,或指上天、王者之政。傳曰:“君夭之,在位椓之?!惫{云:“民于今而無祿者,天以薦瘥夭殺之,是王者之政又復椓破之。言遇害甚也?!笨追f達《正義》:“王夭害之。在位又椓譖之?!苯寡睹娧a疏》:“《傳》以天為君,是為在位,‘是’字指上有屋有谷之人也……《正義》于《大雅》述毛義云,‘《傳》意以《正月》云‘天夭是椓’,天謂夭殺,椓謂椓破’,是也。而此椓字則云‘在位又椓譖之’,是以椓為謠諑之諑……在位之于小民,無所為譖也?!?/p>

4.2 視“天夭是椓”為主賓述結構

或釋“夭”為禍,“天夭”即天災、天禍。朱熹《詩集傳》:“夭,禍?!薄岸窠癃殶o祿者,是天禍椓喪之爾,亦無所歸怨之詞也。”褚斌杰《詩經全注》(第227頁):“天夭,自然災害。”沈澤宜《詩經新解》(第321頁):“夭,災害。椓,敲打?!被蛑^“天夭”為統(tǒng)治者,如高亨《今注》:“夭,借為妖。天夭,天上的妖魔,指統(tǒng)治貴族。椓,擊也。即摧殘剝削?!睏詈哮Q《詩經疑難詞語辨析》(第88頁)同高亨,且言:“此句之‘是’相代‘民’,意謂‘統(tǒng)治者摧殘剝削人民’?!币徽f視“天夭是椓”為主謂結構,或以“是”為語助詞,無實義。如陳奐:“釋文云夭,災也。夭椓二字連文,并有殘害侵削之義?!睏钊沃对娊浱皆础?第381頁):“天,指上天,喻上層統(tǒng)治者,夭,借為妖,為害于人。椓,指打,此謂摧殘剝削?!秉S典誠《詩經通譯新詮》(第256頁):“天災是害。椓,害也?!被蛞浴笆恰睘椤扒摇绷x,如王延?!对娊浗褡⒔褡g》(第462頁):“天夭,自然災害。是,且。椓,害,打擊迫害。”或依韓詩,將“天夭”作“夭夭”,謂少壯之人。屈萬里《詩經釋義》:“夭夭”為是?!柏藏玻賶阎?,此謂少壯之人也?!辈⑴e《檜風·隰有萇楚》“夭之沃沃”之夭作名詞為證?!懊窠裰疅o祿,夭夭是椓”即言“一般民眾遭逢喪亂,無以為生(無祿),致少壯者亦危死也。”

“是”字作指示代詞時,其所代的事物一般都已出現在上文中。如《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惫蚀颂幹笆恰彼鶑椭甘挛镌谇懊嬉矐峒啊I暇錇椤懊窠裰疅o祿”,可見“是”所復指的只能是“民”,而非傳統(tǒng)解釋所謂指在位者。

“天夭是椓”為主謂結構,不能成立。如“天夭”作“夭夭”,則此句應為“椓夭夭”,“是”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但“是”字作結構助詞,將賓語提前時,一般的格式是“唯……是……”式,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惟為是視?!薄渡袝げ讨僦?“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天夭椓”也不妥。既然“夭椓”連文,何不直言“天夭椓之”,為何要在中間插入“是”字?“是”作語助詞時,一般在主謂之間,很少將兩個同義的動詞分開。“是”字釋“且”義時,一般位于句首,如《戰(zhàn)國策·秦策》:“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則惡出兵?”有時“是夫”連用,相當于“且夫”。

筆者認為當從楊合鳴先生,“天夭是椓”為主賓述結構,“是”當指前句之“民”,此句法在《詩經》中也有多例,如《唐風·山有樞》“他人是?!薄ⅰ洞笱拧ぽ扛摺贰罢俨菭I”、《魯頌·閟宮》“上帝是依”等。且如此解釋合乎上下文意,百姓已無祿,此乃人禍,奈何又遭天災,故詩人于文末感嘆:“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注釋:

①關于朱熹釋義之非,滕師志賢有精當論述,可參看。

②王宗石,《〈詩〉義新探三則》,《人文雜志》,1995年第3期,第80—81頁。

[1]陳奐.詩毛氏傳疏[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4.

[2]陳子展.詩經直解[M].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

[3]褚斌杰.詩經全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4]黃典誠.詩經新釋通詮[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5]劉運興.詩義知新[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6]雒江生.詩經通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7]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8]屈萬里.詩經釋義[M].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0.

[9]沈澤宜.詩經新解[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10]滕志賢.詩經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11]王力.王力古漢語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2]王延海.詩經今注今譯[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13]向熹.詩經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4]楊合鳴.詩經疑難詞語辨析[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詩經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詩經》里提到的食物總是很好吃
學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44
品讀詩經
學生天地(2020年7期)2020-08-25 09:00:40
詩經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代詩經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代詩經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詩經說鳥
中國三峽(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詩經 凱風》
中華詩詞(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32
《花·詩經》:寸心容得許多香
火花(2015年8期)2015-02-27 07:44:52
大宁县| 民勤县| 海原县| 永德县| 诸城市| 贡山| 将乐县| 海晏县| 恩施市| 靖边县| 张家川| 中阳县| 长葛市| 梧州市| 女性| 辽源市| 金山区| 卫辉市| 赫章县| 合阳县| 大姚县| 荔浦县| 常熟市| 阿克| 墨竹工卡县| 墨脱县| 德州市| 太保市| 浦江县| 永川市| 五大连池市| 桦甸市| 宁明县| 莫力| 阿城市| 象州县| 喀喇| 马边| 民勤县| 马龙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