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燕
(九江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師基本素質培養(yǎng)的探討*
鄒曉燕
(九江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新時期社會發(fā)展對外語人才需求增大,要求提高,對高校外語教學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外語教師基本素質要求更高,本文通過職業(yè)道德素質培養(yǎng),基本業(yè)務素質培養(yǎng),心理素質培養(yǎng)等方面來探討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
基本素質;英語;新時期
高校英語教師素質培養(yǎng)大致可以概括成三個大方面,第一方面是職業(yè)道德素質培養(yǎng),具體包括對教育事業(yè),學生,同仁,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第二方面是基本業(yè)務素質培養(yǎng),具體包括專業(yè)素質和文化素質、教學認知和組織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第三方面是心理素質培養(yǎng)。
教師職業(yè)道德,也稱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它從道義上規(guī)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他是教師行業(yè)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yè)中的特殊體現(xiàn)。作為高校英語教師,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要忠誠黨、國家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要具有高尚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敬業(yè)精神,不斷通過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去達到培養(yǎng)高質量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第二,高校英語教師應了解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階段和規(guī)律,熟悉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善于換位思考;要學會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自尊心和正當的興趣愛好,同時要嚴格要求,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理、嚴而有方、嚴而有情[1]。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開啟學生的心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要妥善處理好與其他教師、教師團隊的關系。要尊重其他教師的人格和聲譽,不因個人恩怨而相互損毀。由于高校教師的教學行為從備課到授課再到改卷是一個高度個體化的行為,信息、資源很難共享,導致教育效率可能下降,因此應加強團隊概念,尊重其他教師的勞動,支持和配合其他教師的工作,特別應注意與其它各專業(yè)教師之間、教學管理及行政人員的團結協(xié)作[2]。依靠教師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解決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新問題。
第四,高校英語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知識教人,還要用自己的品格陶冶人,應將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及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融為一體,在學識才能、品德修養(yǎng)、言行舉止等方面“以身立教”,成為學生的表率。
首先,培養(yǎng)大學英語教師堅實的英語基礎,良好的聽說讀寫技能,準確流暢的語音語調,應付自如的聽讀技能,流暢得體的說寫技能[3]。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主導作用,在課堂上起示范性作用。作為高校英語教師,必須有扎實全面的英語專業(yè)基本功,牢固地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英語的語音、語法、句法、篇章結構、語義、語用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應該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另外,英語教師還需學習了解國內外英語教育發(fā)展動向和英語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掌握全新的課程教學和評估辦法,學習與英語教育教學相關的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知識。
其次,豐富高校英語教師淵博的語言與文化知識。語言反映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語言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的使用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作為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掌握豐富的中西文化知識,對中外語言文化異同進行比較,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敏感性,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jiān)控能力)[4],對英語教學的特點及應用程度以及對學生心理特點和自己使用的教學策略要有較強的知覺程度。在制定英語教學目標、編制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材料和技術設計時,策略應詳略得當。如:科學組織課堂教學,妥善組織加工教材、適時開展學生角色扮演、進行專題英語講座、組織校園英語角等。
教育新理念告訴我們:教師應成為研究者。這個理念應該為高校英語教師所掌握和應用。一位投身高校外語教育工作的人,應該不斷地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努力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必須努力把握權威學術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總結、運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同時,形成自己的觀點,使教學和科研互相促進,既提高科研質量,又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參與英語課程設計。
第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對教學進行科學的研究,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使教學更趨科學化,使教師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規(guī)律有更深刻的認識,并在教育教學中能夠按教學規(guī)律辦事,從而達到教育科研的目的。
第三,教學實踐為科研提供第一手素材,促使教師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并形成自己的理論。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yǎng),以更好地適應英語語言教學工作。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研究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刻的總結和思考。教師的反思能力是一種理性智慧,通過反思,教師能夠對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客觀的、理性的認識、判斷、評價,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并最終形成教師個人化的、獨特的、帶有新質特點的教育觀念。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見解。按教學的進程來劃分,反思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三個階段。教學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 種自覺的實踐,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jiān)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教學反思是以追求課堂合理性為宗旨的,教學反思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方式,不是一個封閉的被動過程,而是開放的建構過程[5]。面對新的時代需要和學生需求,我們必須圍繞課堂教學有沒有效益進行多角度的反思,一切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以學評教。在不斷變化的教學實踐中有效地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以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的。
健全的心理素質是當代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品質。它包括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向上的情緒,努力進取的健康個性,正確對待教學和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困難與挫折、機遇與挑戰(zhàn)。有識之士指出:教師的心理素質和特征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育水平有著重要意義。為了確保高校英語教師的教育人過程達到預期目標,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高薪英語教師的心理素質:
第一,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迅速準確的判斷力。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洞察學生個性特征的能力,善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動機情緒和思想觀點等,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應善于從學生的表情、聲調等方面的細微變化中,體會出自己教學措施、教學效果的好壞,以便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
第二,培養(yǎng)他們穩(wěn)定的情緒反應機制。經驗表明,如果教師善于以眼神、動作來控制教學過程,則能提高教學效果。大學英語教師的勞動是以語言和肢體語言作為其主要表現(xiàn)形態(tài)的,要學會以表情、情緒感染學生,要有較強的表現(xiàn)能力。如果在學生面前的情緒是親切、熱情、輕松愉快、穩(wěn)定而有自制力的,教師就能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以積極的情緒、態(tài)度來接受知識。
第三,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心境和堅強的意志。高校英語教師本身面臨著他們同行競爭、生存與發(fā)展挑戰(zhàn),有一些教師還出現(xiàn)職業(yè)生涯的危機。為此,要培養(yǎng)高校英語教師迎接挑戰(zhàn)的自信心與勇氣,養(yǎng)成戰(zhàn)勝危機的堅強意志。
第四,培養(yǎng)他們較強的教育表現(xiàn)力。教育表現(xiàn)力凝聚著一位優(yōu)秀教師對教育教學技能的掌握,表現(xiàn)為良好的教師機智;同時也凝聚著教師自我意識的成熟,教師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集中體現(xiàn)。教育表現(xiàn)力強,不僅意味著個體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著教師在職業(yè)工作中善于發(fā)展自我。語言需要比較強的表現(xiàn)和溝通能力,一旦高校英語教師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就能啟迪學生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
教師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橋梁,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和創(chuàng)造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的專職教育者。教師的任務是向受教育者身心施加符合社會要求的影響,對他們進行教育培養(yǎng),使他們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新一代,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知識水平等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學生;教師更作為教學過程的參與主體,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及最后效果的取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從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基本業(yè)務素質,心理素質幾個方面對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師素質進行了探討。在新課程迅速推進、人們更多關注課程改革和學生的時候,卻忽視了對教育起決定性作用的教師,學校教育改革如果沒有教師的理解與支持,沒有教師積極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是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每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將影響到每個學生的一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下一代。因此,我們在關注教學,關注課堂和學生的同時,必須重視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
[1][美]ANPREWJ.DUBPIN.職業(yè)心理學[M].姚翔,陸昌勤,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2]張智慧.團隊精神[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3]李觀儀.我的英語學習和教學[J].外國語,2003,(1):55.
[4]戴曼純.外語能力的界定及其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
[5]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育反思內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10).
G420
A
1006-5342(2011)10-0100-02
20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