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苓
健康長壽是五千年中國文化的永恒主題,至今我們依然處于傳統(tǒng)壽文化的“磁場”之中。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人們以實現(xiàn)“福、祿、壽、喜、財”的“五福”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壽為先,突顯出“壽”在中國人心中非同尋常的地位。中國古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對于長壽的人生追求表現(xiàn)出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各種元素的表征形式上,“壽”都被融入其中,像中國的陶瓷、家具、服飾、刺繡、剪紙,甚至出行的車轎等。中國古代建筑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表達和傳承的重要載體,以“壽”為主題裝飾、設(shè)計甚至規(guī)劃屢見不鮮,“壽”成為影響中國古代建筑的一種特色文化。“壽”的出現(xiàn)跟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緊密聯(lián)系,壽與建筑聯(lián)系在一起也有很多講究。
中國古代的統(tǒng)治階級對于長壽的追求達到了癡迷的地步,歷史上追求長生不老的帝王數(shù)不勝數(shù)。雖然不能像皇家那樣的至高無尚的占據(jù)高位,享受生活,但是人們渴望長壽的思想沒有絲毫差別。無論是讀書的士大夫階層,還是社會底層的百姓都將自己的這種期望表達出來,通過對自己住所的設(shè)計、建造和裝飾來表達自己對長壽的渴望。
石家大院是千年古鎮(zhèn)楊柳青一處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住宅。石家大院大規(guī)模建筑始于光緒初年(1875年),歷經(jīng)十幾年才建成,僅戲樓、客廳的主體建筑就耗白銀 30萬兩,現(xiàn)為所恢復(fù)的石府模型,占地面積 8 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 3 000多平方米,共有 18個院落,是華北地區(qū)保存較好,獨具特色的大型清代民宅。
整個建筑均為青石高臺、磨磚對縫,房脊山尖、陡板山墻均以磚刻為飾;柱楚石、抱鼓石石雕工藝精細;門窗、隔扇、柱頭、雀替、垂花門上的木雕更是玲瓏剔透,雕刻圖案攬盡民間流傳。
漫步石家大院,到處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無處不讓人尋味頗深,而無處不在、運用巧妙的“壽”文化,更體現(xiàn)了大院主人向往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
“壽”文化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壽”字的運用。還沒進大院,駐足大院門口,我們就可以看到石府寬闊的大門,大門之上四個大大的門簪,顯示了院主人的地位;門簪之上雕刻有“福、祿、壽、喜”四個大字,表達了院主人美好的向往和愿望。大院第一座垂花門門簪上也刻有四個“壽”字,進一步體現(xiàn)了這一愿望。石家大院有著北方民宅中最大的戲樓,在全國民宅建筑中實屬少見。戲樓大部分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戲樓的頂子設(shè)計巧妙,外面用鐵皮封上,再拿銅鉚釘鉚成一個篆書的大壽字,寓意長壽。院主人這一設(shè)計不僅體現(xiàn)了其本人健康長壽的意愿,也將這一吉祥的祝福延伸給了所有來石府戲樓聽戲的貴賓們,讓他們同樣享受在長壽之下。
“壽”的另一個體現(xiàn)是雕刻。在中國古代很多神仙或動、植物都被人們冠以長壽的象征。例如:壽星、麻姑、仙鶴、仙桃、松樹、靈芝、烏龜?shù)鹊?。大院的特色就是它的磚、木、石雕。
磚雕:
1)山尖花——福壽綿長,其上方兩側(cè)分別是展翅飛翔的蝙蝠口銜字和花卉,中間是一篆體長壽字,下方三只蝙蝠,中間一只口出祥云,兩側(cè)口銜棉花桃,底部襯有盤長結(jié)。取蝠與福、棉與綿的諧音,寓意多福多壽,沒有止境。
2)女客廳房上磚雕——鳳戲仙桃,鳳凰代表女性,仙桃象征長壽,用來祝福女眷健康長壽。
3)五福獻壽,方磚內(nèi)中間雕刻一篆體圓壽字,中間和四周有五只形態(tài)各異的蝙蝠圍繞,五福寓為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寓意以守為本,五福降臨。
4)鳳銜靈芝,寓意祝福吉祥、健康長壽。
木雕:
1)第一座垂花門門樓上方三個木種分別雕刻有“鳳落梧桐”“鶴鹿同春”“松鶴延年”。
2)第二座垂花門門樓上方木格中是木雕仙鶴九只,仙鶴相傳壽齡千年,取名團鶴獻壽。垂柱兩側(cè)雕有壽桃、石榴、佛手,寓意多壽、多子、多福。
3)第三座垂花門門樓上方木格中有連綿的壽字與最下面的蝙蝠戲金錢圖案構(gòu)成了“福壽雙全”。
石雕:
1)第一座垂花門中間兩塊抱鼓石里側(cè)是鶴鹿同春,鶴被視為“長壽瑞祥”的仙禽,鹿象征喜慶長壽,竹林意春,寓意為喜慶長壽,天下皆春。
2)排水地溝眼,雕蝙蝠嘴里叼著桃子、石榴、盤長,寓意福壽三多、福在眼前。
3)大院后門抱鼓石雕有鶴鹿同春圖案。
在石家大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門窗,主人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企盼長壽的好機會。在很多門窗上,也不乏“壽”的表現(xiàn):
1)“壽”字窗棱;
2)從內(nèi)賬房通往東跨院的龜背紋門;
3)穿山門“納?!薄把訅邸?
4)永康門寓意健康長壽。
一個“壽”字,給中華民族追求生命的旺盛與長久注入了無限美妙的激情。中國人對壽的追求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皦邸笔敲篮玫钠笄?是生命的渴望,是永恒的贊歌,是智慧的詩行。
[1] 黃志剛,陳 瑤.淺談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J].山西建筑, 2010,36(1):66-67.
[2] 殷 偉,殷斐然.中國壽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