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飛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通化 134001)
非膽源性胰腺炎一般由暴飲暴食、感染及酗酒等多種非膽源性因素引起,臨床上表現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其治療極為重要[1]。本文中我們就烏司他丁在非膽源性胰腺炎中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通化市中心醫(yī)院進行治療的44例非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組)22例和觀察組(烏司他丁組)22例。對照組的2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51.2±4.9)歲,病程2.5~7.5d,平均病程(4.1±1.0)d,病因:暴飲暴食10例,酗酒8例,感染4例。觀察組的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51..5±4.5)歲,病程2.5~8.0d,平均病程(4.2±0.8)d,病因:暴飲暴食9例,酗酒8例,感染5例。兩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比較,P均>0.05,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包括給予患者禁食、胃腸減壓、解痙止痛、營養(yǎng)支持及早期抗生素應用等治療,注意患者病情發(fā)展,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烏司他丁進行治療,每天給予患者烏司他丁10萬~20萬單位加入5%GS中靜脈滴注,2次/d,連續(xù)給藥1周為1個療程。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治療前、治療后3d、7d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進行檢測及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痊愈:患者的癥狀體征,包括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熱等均消失,實驗室檢查顯示正常;有效:患者的癥狀體征,包括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熱等及實驗室檢查等均有一定改善;無效:患者的癥狀體征,包括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熱等及實驗室檢查等均無改善[2]。總有效=痊愈+有效。
統(tǒng)計學軟件包選用SPSS14.0,計量與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與卡方檢驗處理,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
由表1可見,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
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7d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進行檢測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比較,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而治療后3d及7d觀察組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
非膽源性胰腺炎是由暴飲暴食、感染及酗酒等多種非膽源性因素引起,治療不當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病的治療主要以禁食、胃腸減壓、解痙止痛、營養(yǎng)支持及早期抗生素應用等為主,但是效果參差。烏司他丁是蛋白酶抑制劑,對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等絲氨酸蛋白酶及粒細胞彈性蛋白酶、透明質酸酶、巰基酶、纖溶酶等多種酶有抑制作用[3,4]。本文中我們就烏司他丁在非膽源性胰腺炎中的效果進行觀察,并與未采用本藥治療的患者進行對比,發(fā)現其在改善治療總有效率及降低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中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同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因此,我們認為烏司他丁在非膽源性胰腺炎中的效果較佳,可較快降低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比較(U/L)
[1]段麗萍,陳洪,李淵.復發(fā)性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及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3,23(8):478-479.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3): 236-238.
[3]唐偉,張小明,黃小華,等.磁共振成像評價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與肝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0,1(1): 46-49.
[4]蔡永東.急性重癥胰腺炎胰腺內分泌變化的研究[J].江蘇醫(yī)藥雜志,2003,19(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