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良,周繼紅△,邱 俊,趙新才,蔣志全,張岫竹,袁丹鳳,代 維,王正國#
(1.第三軍醫(yī)大學(xué)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四室,全軍創(chuàng)傷燒傷與復(fù)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42;2.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400000)
2000~2006年重慶地區(qū)老年人道路交通傷害特點*
張 良1,周繼紅1△,邱 俊1,趙新才2,蔣志全2,張岫竹1,袁丹鳳1,代 維1,王正國1#
(1.第三軍醫(yī)大學(xué)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四室,全軍創(chuàng)傷燒傷與復(fù)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42;2.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400000)
目的 研究重慶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交通傷害的流行病特征,分析該人群交通事故傷害相關(guān)因素。方法 收集重慶市選定地區(qū)2000~2006年各交警支隊交通事故檔案,獲取老年人交通傷害數(shù)據(jù),用描述流行病學(xué)分析該人群交通傷害特征。結(jié)果 2000~2006年重慶市抽樣地區(qū)共發(fā)生1 916起老年人傷亡事故,2 025位受害者,年均死亡率、受傷率分別為9.86/10萬人、67.22/10萬人,高于全國同期水平;70~79歲年齡組遭受交通傷害的風險最高;受害者中行人比例最高(死亡91.51%、受傷73.84%);頭頸部(37.56%)是最常見的交通傷害,同時也是首位致死原因;駕駛員過失(89.32%)在老年人交通傷害中承擔更多的責任;94%以上的事故發(fā)生于缺少交通信號管制與交警指揮的路段。結(jié)論 應(yīng)加強對司機、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教育,增加安全防護措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
老年人;流行病學(xué);交通傷害
隨著中國經(jīng)濟水平的增長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國內(nèi)機動車保有量隨之急劇增多,交通事故也頻繁發(fā)生。而據(jù)2000年全國第5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我國65歲及其以上人口占總?cè)丝诘?.96%,標志著我國已經(jīng)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由于年齡老化帶來的生理功能衰退、心理狀態(tài)變化和社會機能減弱,使他們成為交通傷害發(fā)生的高危、脆弱人群[1-3]。道路交通傷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是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因傷害死亡的前3位死因[3],各地研究結(jié)果表明老年人因交通事故造成的預(yù)期壽命減少、疾病負擔等危害均不容忽視[4-10]。進入21世紀后,我國60歲以上老人因交通事故傷亡人數(shù)較20世紀90年代末增多非常明顯,并于2002年達到峰值,雖然從2003年起有下降趨勢,但是仍高出20世紀90年代末很多,特別是受傷者,在 2008年仍有 11 079人死亡與 25 517人受傷;2000~2006年老年人RTI年均受傷率為每年16.95/10萬人,死亡率為每年7.24/10萬人。(資料來源:國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人口數(shù)據(jù)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
1.1 資料 本文收集2000~2006年重慶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RTI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總結(jié)重慶地區(qū)老年人RTI的特點及其趨勢,以便采取適當措施有效地減少老年人交通事故以及提供有效的救護措施,減輕老年RTI程度。
1.2 方法 本研究收集重慶市南岸區(qū)、巴南區(qū)、江津區(qū)3個行政區(qū)2000~2006年各交警支隊涉及60歲以上老人傷亡的交通事故檔案,以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認定報告及問詢記錄等為準提取事故原因及責任、道路條件、車型等資料,死亡原因以尸檢報告及醫(yī)院病歷為準,受傷部位由醫(yī)院病歷、傷殘鑒定書及問詢記錄等文件確定。將上述信息按標準錄入本單位研制的“道路交通事故與交通傷數(shù)據(jù)庫”軟件系統(tǒng)中,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歸類分析。
地區(qū)基礎(chǔ)人口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該行政區(qū)的數(shù)據(jù),本研究計算年均率時假設(shè)人口數(shù)據(jù)不變。
1.3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各種率或構(gòu)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事故與傷亡情況 在所調(diào)查地區(qū)7年間共發(fā)生老年人交通傷亡事故1 916起,傷1 766人,死亡259人,分別占全部交通事故數(shù)、受傷人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的14.26%、9.58%、22.39%;年均受傷率為67.22/10萬人,死亡率為9.86/10萬人。
2000~2006年重慶地區(qū)老年RTI死亡人數(shù)在2001年最多(48人,年死亡率為12.79/10萬),隨后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人數(shù)最少(19人,年死亡率為5.06/10萬)。受傷人數(shù)在2005年最多(301人,年受傷率為80.21/10萬),2006年人數(shù)最少(199人,年受傷率為53.03/10萬)。見圖1。
圖1 2000~2006年重慶抽樣地區(qū)老年人RTI人數(shù)變化趨勢
2.2 老年RTI的年齡與性別特點 60~69歲老人年死亡率(男性7.91/10萬、女性5.92/10萬,P>0.05)最低,各年齡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70~79歲老人年受傷率最高(男性73.48/10萬、女性79.60/10萬,P>0.05),80歲以上女性年受傷率(57.96/10萬)高于男性(66.85/10萬,P>0.05),見表1。
表1 2000~2006重慶地區(qū)老年人不同年齡組與性別交通傷害年均死亡率與受傷率(/10萬)
死亡者中60~69歲、70~79歲、80歲以上老人分別占40.15%、44.02%、15.83%,傷員則分別為 53.11%、36.75%、10.14%。
2.3 受害者出行方式及事故責任分析 老年RTI中行人(鑒于重慶地區(qū)的特殊“山城”地形,僅有17例老年非機動車使用者,本研究將其歸類于行人中分析)占76.10%(死亡91.51%,受傷73.84%),機動車乘客占 23.07%,機動車駕駛員占0.84%,見表2。
表2 2000~2006重慶地區(qū)老年RTI出行方式比較(%)
絕大部分事故由于機動車司機的過失所導(dǎo)致。司機負全部責任和主要責任的事故占89.32%。司機肇事原因主要為注意力分散(33.65%)、操作不當(26.72%)和不按規(guī)定讓行(13.03%)。
老年行人負全責和主要責任的占事故總數(shù)的7.25%,另有3.42%的事故是由老年行人和駕駛員負同等事故責任。老年行人所負同等以上事故責任中,前3位的原因為:不靠邊行走(40.37%)、違章穿越車行道(34.21%)、違反交通信號(16.39%)等。
2.4 損傷部位及死亡原因分析 老年 RTI中頭面部(含頸部)最易遭受傷害(37.56%),其次為四肢(含骨盆損傷,29.54%),第3位為胸腹部(17.44%),最后為體表損傷(15.47%)。
顱腦嚴重損傷是造成老年人交通意外死亡的首位原因(81.53%),其次為胸腹創(chuàng)傷(15.16%)和嚴重失血(3.31%)。
2.5 時間分布特點變化 絕大部分的老年交通事故(81.26%)發(fā)生在 06∶00~17∶59之間(死亡 79.54%、受傷82.15%),其中06∶00~11∶59時間段最多(事故48.12%,死亡51.35%、受傷 48.53%);12∶00~17∶59其次(事故33.14%,死亡28.19%、受傷 33.62%);18∶00~23∶59位列第三(事故15.81%,死亡15.06%、受傷15.31%);00∶00~05∶59最少(事故2.92%,死亡5.41%、受傷2.54%)。
2.6 道路因素 71.86%的老年交通事故發(fā)生在市區(qū)道路(1 377起,主干道38.15%,支路和次干道32.10%),非市區(qū)道路占25.52%(489起,Ⅰ、Ⅱ級公路占6.52%,Ⅲ、Ⅳ級及等外公路占19.00%),其他路段占2.61%。94.21%事故發(fā)生在僅有分道標志或無任何交通信號指示的路段;在有信號燈控制的路段占5.53%,有警察執(zhí)勤路段不足0.3%。
道路交通傷害是一個嚴重的全球公共衛(wèi)生和發(fā)展問題。預(yù)計到2020年道路交通傷害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第3位原因,在發(fā)展中國家其形勢尤為嚴峻[11]。在我國,2000年道路交通傷害死亡上升為全人群傷害的第一死因[12]。交通意外是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因傷害死亡的前3位死因[3-4],老年人由于年齡老化帶來的生理功能的衰退、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和社會功能減弱,使他們成為交通傷害發(fā)生的高危、脆弱人群[2,13]。
與同期全國61歲以上老人RTI數(shù)據(jù)相比,重慶地區(qū)老人年死亡率(9.86/10萬)高于全國(7.24/10萬);年受傷率67.22/10萬是全國16.95/10萬的4倍,這可能是全國數(shù)據(jù)中忽略了輕傷記錄。
我國關(guān)于老年人 RTI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利用的公安交警系統(tǒng)數(shù)據(jù),不含輕傷私下處理部分,可能會低估重慶地區(qū)老年RTI程度。盡管數(shù)據(j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1)重慶地區(qū)老年RTI死亡率和受傷率均高于全國水平;(2)男性RTI風險高于女性,70~79歲年齡組是老年RTI風險最高的年齡段;(3)行人死亡者(91.51%)與傷者(73.84%)比例高于乘客和駕駛員;(4)老年交通事故主要由駕駛員(89.32%)過失造成;(5)頭頸部損傷(37.56%)是老年 RTI中最常見的損傷,同時也是首位致死原因;(6)94%以上的交通事故發(fā)生在缺少交通信號/交警管制的路段。
重慶地區(qū)老年RTI仍以行人為主,而交通事故中的大部分責任是由駕駛員承擔的,提示加強機動車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教育,嚴格交通執(zhí)法,使駕駛員養(yǎng)成良好文明的交通安全習慣,對預(yù)防老年人交通傷害的發(fā)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也應(yīng)該重視過街天橋、人行橫道等設(shè)施的建設(shè),為行人提供安全的通道。
Johansson[14]報道,瑞典20世紀由60年代每年平均死亡司機400人降至90年代每年平均死亡300人,而老年人實際同期死亡人數(shù)卻從30人/年增至80人/年;總的受傷司機人數(shù)幾乎未變,但老年受傷司機人數(shù)卻有所增加。提示老年人駕駛問題值得引起關(guān)注。以往我國駕照年齡上限為60歲,機動車也未普及進入家庭,基本不存在老年駕駛問題,現(xiàn)在駕照年齡上限升至70歲,家用轎車也逐漸普及,可以預(yù)見將來老年駕駛也會成為影響交通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內(nèi)已有不少學(xué)者注意到老年駕駛問題,并從老年病學(xué)、行為學(xué)等方面展開相關(guān)研究[15-17],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由于車輛普及較早,對老年駕駛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研究的較為深入[18-20],應(yīng)積極借鑒他們的經(jīng)驗教訓(xùn)[21-22],及早采取相關(guān)措施預(yù)防老年駕駛可能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GNP)的提高,道路交通死亡率也急速上升;當人均 GNP超過1 180美元時,道路交通傷害10萬人口死亡率開始下降[22]。2003年我國的人均GNP達到1 133美元時死亡率開始下降[24],作者收集的交通事故數(shù)據(jù)同樣發(fā)現(xiàn)在2002年后交通事故死亡、重傷人數(shù)有下降趨勢。這充分說明交通事故并不是一味隨著機動車輛的增多而增多,交通傷害是可以預(yù)防的,瑞典就曾提出道路0傷亡概念[25]。在作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交通事故多發(fā)生于缺少交通信號或交警指揮的地方,提示在市區(qū)及郊縣公路管理部門還需加強相關(guān)研究及管理。
[1]蔣春舫,張進祥,鄭海,等.老年道路交通傷害病例臨床流行病學(xué)特征及轉(zhuǎn)歸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2009,29(4):481-482.
[2]蘇伯固,陳少軒,任志磊.老年人交通事故傷的特點及處理方法[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xué)報,2005,19(5):285-287.
[3]戰(zhàn)賢梅,劉明禹,許放.老年人口傷害特點及防范措施研究[J].職業(yè)與健康,2009,25(10):1057-1059.
[4]池桂波,王聲湧,荊春霞.1951~1999年中國道路交通傷害流行病學(xué)分析[J].中國預(yù)防醫(yī)學(xué)雜志,2001,2(4):248-250.
[5]郭欣,曾光.我國老年傷害現(xiàn)狀及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22(4):388.
[6]李剛,焦淑芳,時穎,等.北京市老年人群傷害流行病學(xué)調(diào)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22(4):386-387.
[7]賈衛(wèi)蘭,常欣,韓衛(wèi)民,等.北京市通州區(qū)城鎮(zhèn)老年人群傷害發(fā)生情況[J].中國慢性病預(yù)防與控制,2008,16(5):503-505.
[8]應(yīng)焱燕,謝亞莉.寧波市老年人早死原因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7,21(3):80-81.
[9]熊文艷,陳海嬰,熊志偉,等.南昌市老年人傷害流行病學(xué)現(xiàn)況的調(diào)查[J].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2009,29(5):603-604.
[10]管曉曄,張濤,李輝.上海市楊浦區(qū)1993~2007年老年人傷害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9,23(3):63-64.
[11]Peden M.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2004,3-4.
[12]楊功煥.中國人群死亡極其危險因素流行水平、趨勢和分布[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xué)出版社,2005:142.
[13]張曉冬,肖煥杰,徐佺,等.老年交通事故性顱腦損傷45例死因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xué),2006,30(8):626.
[14]Johansson K.Older automobile drivers:medical aspects[R].Traffic Medicine Center.Korolinska Institute.Stockholm,Sweden,2006,11-17.
[15]周華東,鄧娟,李靜,等.老年駕駛員神經(jīng)心理學(xué)檢測[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7,23(11):868-869.
[16]賈果玲,肖貴平,聶磊,等.中國老年人駕車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4,30(11):42-44.
[17]張殿業(yè),金鍵,楊京帥.老年人駕駛反應(yīng)行為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xué)報,2004,2(3):1-5.
[18]Langford J,Koppel S.Epidemiology of older driver crashes-Identifying older driver risk factors and exposure patterns[J].Transp Res Part F Traffic Psychol Behav,2006,9(5):309-321.
[19]Ivan C,Anne TM.Declines in fatal crashes of older drivers:Changes in crash risk and survivability[J].Accid A-nal Prev,2011,43(3):666-674.
[20]David DC,Patrick W,Craig B,et al.Older drivers′road traffic crashes in the U K[J].Accid Anal Prev,2010,42(4):1018-1024.
[21]Keli AB,Neil KC,Anne TM.Restricted licensing among older drivers in Iowa[J].J Safety Res,2010,41(6):481-486.
[22]Liisa HB,Mats W,Per HP.older drivers′accident involvement-Smeed′s law revisited[J].Accid Anal Prev,2005,37(4):675-680.
[23]Kopits E,Cropper M.Traffic fatalities and economic growth[R].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3:3-4.
[24]池桂波,王聲涌.中國道路交通傷害長期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xué)雜志,2007,28(2):148-153.
[25]王正國.交通傷及其預(yù)防對策——慶祝2004年世界健康日[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4,20(3):129-131.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injuries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Chongqing between 2000 and 2006*
Zhang Liang1,Zhou J ihong1△,Qiu J un1,Zhao Xincai2,J iang Zhiquan2,Zhang Xiuzhu1,Yuan Danf eng1,Dai Wei1,Wang Zhengguo1#
(1.State Key L aboratory ofTrauma,B urns and Combined Injury,Institute of S urgery Research,Daping Hospital,Third Military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2.Transportation A dministration of Chongqing Public Security B ureau,Chongqing400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injuries of the population above the age of 60 in Chongqing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Methods Files of traffic accid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Traffic Police Division in the selected districts of Chongqing.Data of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volving elderly people were obtained.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injuries among the elderly people were analyzed.Results Between 2000 and 2006,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involving the elderly people happened in the selected districts of Chongqing,was 1916 with 2025 victims.The average mortality rate and average injury rate were 9.86/100 000 and 67.22/100 000 respectively,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l average.The age group of 70-79 suffered the highest risk to traffic injuries.Pedestrian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victims with the mortality of 91.51%and the injury rate of 73.84%.Injuries in the head and neck(37.56%)were the most common traffic injuries and primary cause of death.The drivers beared more responsibility in juvenile traffic injuries(89.32%).Over 94%of the traffic accidents occurred in areas with no traffic signals or traffic police.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traffic safety consciousness of drivers and the elderly people,strengthen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ffic management to provide the elderly people a safe traffic environment.
aged;epidemiology;traffic injury
10.3969/j.issn.1671-8348.2011.15.001
A
1671-8348(2011)15-1457-03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30522201);重慶市重大攻關(guān)計劃項目(CSTC,2008AA0011)?!?/p>
,Tel:(023)68757441;E-mail:traumazjh@126.com。#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