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 明
鐵肩和尚與貴州辛亥革命
■ 文/張 明
1911年11月4日貴州軍政府成立,貴州辛亥革命宣告成功,鐵肩和尚被聘請到軍營,擔任起義士兵的武術(shù)教練,為革命培養(yǎng)新生力量。
以出世精神而做入世事業(yè),身穿袈裟卻奮起挽救國家,這是苦難深重的近代背景下,中國佛教所激蕩出的救世情懷,一批投身社會變革潮流的高僧于是應(yīng)運而生了。在貴州佛教界,以著名高僧了塵和尚、鐵肩和尚為重要代表:一文一武,雙星閃耀,熠熠生輝。了塵和尚已有多文論及,鐵肩和尚則世人知之不多。本文僅就鐵肩和尚的事跡作一簡要介紹,以緬懷他對貴州辛亥革命所作的有益貢獻。
鐵肩和尚,俗名劉仁紀,咸豐五年(1855年)生于四川仁壽縣,家中購有田產(chǎn),是當?shù)匾粦粢髮嵢思遥划敃r正值清末,社會動蕩不安,民眾習武自衛(wèi),受此風氣影響,他自幼酷愛武術(shù)。其父為保存家業(yè),于是聘請文、武教師到家中加以專門輔導。文教師是當?shù)刂鍘熈~波,武教師是精通峨眉少林拳的拳師“楊幺胖子”。數(shù)年之后,劉仁紀已練就一身武藝,決定外出游覽名山大川,尋訪武林高手。聞貴州梵凈山有高僧武功超群,遂前往拜訪切磋。其為梵凈山神奇風光所吸引,流連忘返,以致盤纏用盡,遂入梵凈山護國寺削發(fā)為僧,正式得法號“鐵肩”。
鐵肩和尚在梵凈山武功精進,精通楊家槍、滾堂刀、南拳,尤以一指功和朱砂掌聞名,堪稱絕技,能以一指擊穿桌面,能以一掌切破老南瓜,能拉開十二力的硬弓,能赤手與狂奔的水牛搏擊。后至貴陽青巖,住江西會館(萬壽宮)。因義弟與當?shù)貦?quán)勢人家發(fā)生沖突,鐵肩和尚前往營救,打傷對方多人,故不能在青巖容身,乃入省城,拜黔靈山弘福寺第十世方丈智明和尚為師,被派往南京街五顯廟主持事務(wù),因經(jīng)常留宿無家可歸者而違反寺規(guī)被逐出寺廟。轉(zhuǎn)投東山棲霞寺方丈本川和尚,旋至平壩高峰山萬華寺方丈持性和尚門下受戒,返貴陽后主持回龍寺、大乘寺等。
鐵肩和尚以武術(shù)聞名于貴陽。他以寺廟為依托,廣招門徒,傳授武術(shù)。在其徒弟中,有不少是在校學生和軍隊士兵。他培養(yǎng)出了貴陽武林名流,如屈乃伸、周本渭、李際時等。當時已是辛亥革命前夕,貴州革命黨人在學生和士兵中積極發(fā)展勢力。鐵肩和尚支持革命,張忞等主動與之結(jié)交,并派進步青年入其門下習武,以便訓練起義骨干力量,張忞曾贈鐵肩和尚詩一首:“殘樓傍水即吾家,神來仙去日已斜。兩個拳頭為活計,三個指頭是生涯。”
1911年11月3日夜,貴州新軍和陸軍小學發(fā)動起義。次日,成立貴州軍政府,貴州辛亥革命宣告成功。鐵肩和尚被聘請進入軍營,擔任起義士兵的武術(shù)教練。他在黔軍中訓練出一支戰(zhàn)斗力較強的隊伍,士兵個個武藝高強,以古代傳說中的勇士“佽飛”命名,稱為“佽飛軍”。他的第一代弟子屈乃伸生前說,鐵肩傳給自己的是少林拳法。另一弟子陳錦俠所記拳譜為少林正中派。馬宗麟先生也說,鐵肩老師還有一些功法屬武當內(nèi)家功。同門師兄弟汪錄晉記道:“鐵肩師曾囑,練八法及十三手,須做到用勁不如用氣,用氣不如用意,用意不如用神。”這顯然是內(nèi)家拳的技術(shù)要領(lǐng)。鐵肩拳法在貴陽自成系統(tǒng),其拳法主要有3類30余種,是民國時期貴陽流行的主要拳種,并流傳至今。
1911年11月4日,貴州軍政府樞密院成立時主要成員合影。(來源:辛亥革命網(wǎng))
除拳法造詣高深外,鐵肩和尚還精通中醫(yī)。他建有濟民醫(yī)院,收費低廉,出診不論遠近,不要車馬接送,對窮苦人則常常免費治療,深受民眾敬重。鐵肩和尚傳下的醫(yī)術(shù)資料有三篇,比較有特色是傷科藥方、練功用藥方、治腰痛方、腸胃潰瘍或出血方、專治下肢無力及冰冷疾病的藥方等多種。
民國24年(1935年),東山棲霞寺方丈本川和尚圓寂,眾舉鐵肩和尚任方丈。當時國民黨軍隊進入貴州“圍剿”紅軍,常駐扎東山,砍樹拆廟作為燃料,棲霞寺遭到破壞。鐵肩和尚出面周旋,棲霞寺得以保全。
民國25年(1936年),鐵肩和尚圓寂于棲霞寺,享年81歲。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責任編輯/張?zhí)烀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