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暉
(中原工學院,鄭州 450007)
天津是中國近現(xiàn)代科技、高等教育的發(fā)源地之一,曾經誕生了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北洋大學,第一所工業(yè)研發(fā)機構--黃?;瘜W工業(yè)研究社,開創(chuàng)了中國海洋化工的先河.雖然其R&D經費支出在全國的位置不算靠前,2000年、2009年分別達到24.69億元、178.47億元,居全國第 13位、第11位,但是其 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卻居全國前列,2009年達到2.37%,2007年以來一直居全國第3位,僅次于北京、上海,足見其對科技發(fā)展的重視.基礎研究是天津R&D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天津自然科學基金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分析及相關政策研究,有利于總結成績、發(fā)現(xiàn)不足,通過對自然科學基金工作的改進促進天津基礎研究的發(fā)展.
《天津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和《天津市“十一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均對基礎研究發(fā)展有重要部署.《天津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把握科技發(fā)展趨勢,超前部署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開發(fā),增強發(fā)展后勁,發(fā)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引領作用,并在第三章“應用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中專門進行了戰(zhàn)略部署.《天津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其基礎研究發(fā)展的指導思想:要以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為使命,以增強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鼓勵科研人員和創(chuàng)新團隊自由探索,圍繞國家與天津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需求,追蹤科技發(fā)展的前沿與熱點,為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源泉,形成面向重點產業(yè)、兼顧國家需求、體現(xiàn)區(qū)域特色的應用基礎研究格局;在以應用基礎研究為特色的知識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方面,提出應加強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知識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鼓勵跨學科的研究中心建設.
《天津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確定的重點學科和優(yōu)先領域有6個領域:
(1)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圍繞信息的產生、獲取、傳輸、處理、存儲、顯示及應用,突出信息與信息處理技術、信息電子學與信息光電子學、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技術,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性技術研究.
(2)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重點開展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重大疾病的發(fā)病機理與診斷治療新方法、生物技術育種、醫(yī)藥新技術研究.
(3)新材料與納米技術領域.圍繞新一代關鍵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醫(yī)學材料、通用材料高性能化、新材料制備技術、納米材料與技術進行布局.
(4)先進能源技術領域.重點瞄準化石能源高效潔凈利用與轉化、新能源規(guī)模利用的新原理和新途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途徑、高效儲能技術和基于新原理的高效節(jié)能技術開展研究.
(5)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結合天津基礎和應用發(fā)展需求,重點開展高端制造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研究.
(6)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領域.重點開展大氣污染、污染物傳輸、室內污染、生態(tài)修復的機理及技術研究,為環(huán)境保護提供原始性創(chuàng)新成果.
截止2009年,天津共有各類研究開發(fā)機構883個,從事R&D活動的人員29823人,其中擁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有7050人,占23.6%.R&D人員全時當量達到5.20萬人年,其中基礎研究人員全時當量0.43萬人年,占R&D全時人員的8.3%.從表1數(shù)據看,2000-2008年天津基礎研究全時人員數(shù)逐年增長,2003年增長率甚至達到30.19%.但是,基礎研究全時人員所占比例卻不高,雖然從2000年的5.01%增加到了2008年的7.83%,卻始終沒有突破10%.經過不懈努力,天津逐步構建了完善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截止2008年底,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68個,市級工程中心29個,市級研究中心8個,市級科技條件服務平臺14個.
表1 2000-2008年天津科研人員發(fā)展情況
2001-2009年,天津基礎研究經費總體上逐年增長(見表2),2004年、2005年、2008年基礎研究經費的增長率甚至達到50%以上.相應地,隨著基礎研究經費的快速增長,基礎研究占R&D經費總支出的比重也在穩(wěn)步增加,2008年、2009年達到4%以上.與此同時,天津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國基礎研究經費總支出的比例雖然不高,但也在不斷提升,2008年、2009年分別達到3.08%、2.70%.從基礎研究經費在R&D經費支出中的位置看,天津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比例非常低,2005年最高時也只有4.22%,2009年達到4.1%;基礎研究經費、應用研究經費、試驗發(fā)展經費之間的比例雖然并不合理,但是從 2001年的1∶5∶34到 2008年的 1∶2∶19、2009年的1∶3.9∶19.6,三者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比例越來越趨于合理.
表2 2001-2009年天津R&D經費支出情況(按研究類型)
2000年天津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基礎研究處,專門管理、受理天津自然科學基金.2001年天津自然科學基金與天津青年基金并稱“自然科學基金”,2007年開始稱為“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又稱“培育計劃”,主要資助天津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天津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處的主要職責是:研究編制應用基礎研究規(guī)劃;制定應用基礎研究年度計劃,組織計劃項目的實施;組織推薦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負責承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的開發(fā)研究;組織協(xié)調科學研究中心組建和管理工作;規(guī)劃和組織市級重點實驗室建設,推薦并組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研究科技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負責天津市科技授銜專家選拔與管理工作.天津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處組織成立了自然科學基金專家委員會,由天津高等院校有關學科的著名學者或學科帶頭人、有關研究院所的技術負責人、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有關大型企業(yè)的技術負責人、少數(shù)外地有關知名學者等組成.其主要職責是:研究并提出《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選題指南》;對國內外科技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提供咨詢;對需要復核的部分項目的專家評審結果進行復議.
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天津最主要的基礎研究計劃,它以提高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科建設和培養(yǎng)優(yōu)秀創(chuàng)新人才為目標,以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技術和新方法為基本使命,著力原始創(chuàng)新,為科技支撐計劃提供技術基礎,為天津科技、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成果和人才儲備.其資助體系包括[1]:
(1)一般項目.資助探索性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倡導科學和技術的自由探索,以面向應用的技術原理、新工藝、新技術為研究目標,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高天津的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資助范圍包括:具有超前性和較大科學價值的應用基礎研究;學術思想新穎、創(chuàng)新性強、不確定因素多的探索性研究;留學回國人員開展國外工作的再現(xiàn)性研究.2007-2009年資助強度平均水平為9.3萬元/項.
(2)重點項目.主要資助優(yōu)秀科技人才、科研團隊在已有初步研究結果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以培育重大創(chuàng)新和培育高新技術項目苗子為目的.資助范圍包括:具有超前性和較大科學價值的應用基礎研究;學術思想新穎、創(chuàng)新性強、不確定因素多的探索性研究;留學回國人員開展國外工作的再現(xiàn)性研究.承擔單位主要是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和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項目資金補助檔次一般為20萬元/項,企業(yè)申請重點項目,申請資助額不得超過項目總資金額的 50%,且不超過企業(yè)注冊資金的50%.
(3)人才培育項目.重點資助解決引進高級人才和團隊的科研經費項目,其項目管理按照一般項目對待.2007-2009年資助強度平均水平為23.6萬元/項.
從天津市科學委員會對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看(見表3)[2],2005-2009年經費支出波動較大,2005年最高,達到 6570萬元,2008年最低,達到4260萬元.不過,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的經費總體呈增長趨勢,由2005年的1870萬元,增長到 2008年的 4260萬元、2009年的4200萬元.在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中,經費增長最快的是重點項目,由2005年的610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2040萬元,并于2007年達到2340萬元,首次超過一般項目的經費投入(一般項目2007年投入經費1184萬元),成為天津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最主要研究計劃.
從項目資助率看,天津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中(見表4),項目資助率最高的是人才支持計劃,2007年項目資助率達到52.8%,2008年、2009年下滑到 20%多;其次是一般項目,2007-2009年項目資助率保持在20%左右;重點項目資助率最低,不過2007-2009年也基本保持在15%左右.從平均資助強度看,資助強度最大的是重點項目,2007-2009年保持在20萬元/項左右;其次是人才支持計劃,2007年、2008年分別達到13.6萬元/項、16.1萬元/項,不過 2009年資助強度突然增至41.3萬元/項,遠遠超過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一般項目資助強度最低,2007年達到8萬元/項,2008年、2009年均為10萬元/項.
表3 2005-2009年天津科委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情況 萬元
表4 2007-2009年天津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格局
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主要資助自然科學、農業(yè)科學、醫(yī)藥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等5個學科,其中工程與技術科學和農業(yè)科學是資助的重點學科;同時大力推動和加強學科交叉研究和新興、邊緣學科的發(fā)展;此外,還立足解決制約本市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關鍵科學問題,重點支持能源、信息、先進制造和醫(yī)藥領域的研究.從2001-2005年的資助情況看(如表5所示),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最多的學科是工程與技術科學,資助經費最少的學科是醫(yī)學科學,2005年分別達到6475.7萬元、2340.6萬元,前者平均資助強度比后者高出8.25萬元/項,資助項目數(shù)也幾乎是后者的2倍.
表5 2001-2005年天津自然科學基金學科資助格局
近年來,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獲得了豐碩成果,2005-2008年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論文累計5339篇,占由各類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論文的29.74%[3-4].天津獲得國家基礎研究項目的能力進一步提升,2010年有6個項目獲準立為科技部973計劃或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獲得國撥科技經費1.6億元,同比增加2.14倍;有631個項目獲準立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由申請類項目,獲得資助總額2.10億元,同比增加28%,其中有17項獲得100萬元以上資助[5].這與2000年以來天津基礎研究全時人員數(shù)及其占R&D全時人員數(shù)的比例不斷增加有關,也是天津基礎研究經費、特別是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經費持續(xù)增加的結果.
在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方面,天津出臺有《〈天津市21世紀——青年科學基金〉暫行管理辦法》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有效合理地運用資金,充分發(fā)揮天津科技優(yōu)勢,促進應用基礎研究工作,提高學術水平,增強技術、人才儲備,促進學科建設,2001年天津在這兩項辦法的基礎上又出臺了《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從資助范圍和申請條件等方面對自然科學基金工作作出規(guī)定,提出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分為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兩個層次,確定相應的資助范圍和項目申請與評審辦法,以及立項和管理等注意事項,原來兩項辦法同時廢止.
天津市科委每年集中受理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工作,評審分為4個步驟:
(1)預審.申請單位的主管部門(對多單位聯(lián)合申請的項目,第一申請單位的主管部門),必須組織有關專家對項目研究的必要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及填報內容的真實性等進行預審.
(2)初審.天津市科學委員會對所受理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按《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要求,逐項進行篩選和初步審查.
(3)專家評審.經初審符合條件的項目,聘請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責任心強的同行專家對項目的創(chuàng)新性、可行性、必要性及經費預算的合理性等進行評審.評審方式包括會議評審、通訊評審及現(xiàn)場答辯等方式,必要時可請專家委員會對部分項目的評審結果進行復議.
(4)審定.根據專家評審結果,天津市科學委員會進行核定并提出資助項目及其經費草案,經科委主任辦公會審定后下達實施.
從科學基金的管理情況看,天津自然科學基金具有如下特點:
(1)不按嚴格的科學基金制方式進行管理.沒有成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相應的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主要由科委下屬的基礎研究處負責.與科學基金制管理相同之處是,成立有專家委員會,研究制定項目指南、并對同行評議的部分項目進行復議.
(2)增加了申報單位預審查程序.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在項目評審上增加了預審環(huán)節(jié),由申請單位的主管部門對申報項目預先進行審查,以減少天津科委基礎研究處的工作壓力.
(3)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同時兼有人才培養(yǎng)的任務.一般項目既資助自由探索項目,也側重人才培養(yǎng)工作;重點項目資助有前期成果的研究項目,但資助對象重在優(yōu)秀科技人才和科研團隊.整個資助體系中,唯有人才計劃(綠色通道)只面向人才進行資助,支持高級科技人才和科研團隊;近年來資助政策調整為降低資助項數(shù)、提升資助強度,項目平均資助強度從2007年的13.6萬元/項提升到了2009年的41.3萬元/項.
(4)項目平均資助強度居全國首位.2007-2009年,全國科學基金項目平均資助強度超過10萬元/項的地區(qū)有天津、北京、上海、四川、青海、江蘇等6個省市,而天津居全國之首,天津市科學基金項目平均資助強度2007-2009年分別達到13.74萬元/項、15.16萬元/項、15.67萬元/項;相應地,各學科的項目平均資助強度也位居全國前列.
(1)完善科學基金制度.在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方面,天津市科委基礎研究處雖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資助原則,建立了宏觀引導、自主申請、平等競爭、同行評審、擇優(yōu)支持的資助機制,但算不上實施了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基金制.這為天津自然科學基金未來發(fā)展帶來一些困難,例如,在資金來源上,天津市沒有設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不便接收社會捐助,不像河北、安徽、寧夏那樣容易與企業(yè)和大學靈活協(xié)商、聯(lián)合資助,所有資助經費只能依靠政府財政科技撥款;在項目評審上,失去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嚴格監(jiān)督,就容易違背科學家群體自行進行民主化管理原則[6],難以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專家委員會,或者因為申請單位的預審或限項,造成事實上的不公正、不公平、不科學.因此,建議天津市科委成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礎研究處僅作為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參與項目評審的專家組或學科組組長應由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民主選舉產生,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政策、項目指南、重要項目批準、合作事項及其他重要事務應由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全體委員會集體決策.
(2)調整項目資助體系.天津自然科學會基金雖然形成了由人才支持計劃(綠色通道)、重點項目、一般項目組成的寶塔式資助體系,但也存在不完善之處.2007-2009年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3年資助項目數(shù)均在100~150項之間,一般項目僅比重點項目多出 40余項.重點項目數(shù)過多會導致資助重點不突出、重點項目與一般項目功能互補性差的問題,并且重點項目平均資助強度每年僅有20多萬元/項,也不足以支持跨學科或多學科綜合研究項目.從項目功能看,人才支持計劃以培養(yǎng)與涵養(yǎng)人才為主,科技攻關功能弱,不宜作為重大項目.因此,建議天津自然科學基金增設“重大項目”,將其資助項目數(shù)量、平均資助強度控制在與人才計劃相當?shù)乃?,從而解決缺乏大型針對前沿技術進行重點攻關的項目類型的問題,重點項目可以轉而專注于針對優(yōu)先領域和重點學科進行資助.資助項目的數(shù)量也應做適當調整,一般項目的年資助項數(shù)應適度增加,重點項目的年資助項數(shù)應適當減少,重大項目和人才計劃的年資助項數(shù)不必多,但平均資助強度要高于其他項目.為進一步完善天津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也可以針對企業(yè)科技人才和高學歷中青年科技人才,設置中青年人才項目,以扶持幫助更多處于科技創(chuàng)新旺盛期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進入基礎研究領域[7].
(3)增加研究經費投入.從全國省級自然科學基金2007-2009年的資助情況看,天津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居全國第5位,資助項目總數(shù)居第11位,平均資助強度居首位,但是,項目資助率卻與浙江、廣東等地區(qū)一樣處在15%~18%之間,屬于全國項目資助率較低的地區(qū)之一.這說明雖然天津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投入較多,但由于科技人才富集,有限資金仍然不能滿足基礎研究人才對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需求.從天津市R&D經費在不同研究類型上的分布情況看,天津市基礎研究占R&D經費的比重非常低,2009年僅達到4.1%,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試驗發(fā)展的經費比例相應也很不合理,2009年達到1∶3.9∶19.6,由此可見,天津基礎研究經費增長尚有較大空間.因此,建議天津市科委逐年加快自然科學基金的經費增長速度,以提高其項目資助率;同時,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制,加強向社會募集資金的力度,逐步建立以政府為主、企業(yè)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特別是應通過聯(lián)合資助等方式引導企業(yè)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在本文寫作過程中,喬冬梅、李新潔、李躍坤、楊俊樂提供了重要幫助,在此深表感謝?。?/p>
[1]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EB/OL].(2008-08-28).http://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zcfg/kjgf/xmss/200704/t20070430_2602.htm.
[2]紀玉娟,賈堤,金雙龍,等.天津基礎研究現(xiàn)狀及在全國位置[J].科技管理研究,2010(4):70-72.
[3]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處.天津市2005-2007年由科學基金資助產生的科技論文情況[EB/OL].(2009-04-24).http://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kjgz/twxx/200904/t20090424_15716.htm.
[4]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處.天津市2008年由科學基金資助產生的科技論文情況[EB/OL].(2010-07-05).http://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kjgz/twxx/201007/t20100705_23667.htm.
[5]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處.我市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取得豐碩成果[EB/OL].(2010-11-04).http ://www.tstc.gov.cn/zhengwugongkai/kjgz/twxx/201011/t20101104_24816.htm.
[6]王延中.科研項目課題制的幾個問題[J].學術界,2007(4):47-60.
[7]邵如潔,賈堤.天津市基礎研究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基礎科學,2007(5):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