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1999年11月20日發(fā)射“神舟一號”飛船之后,經(jīng)過至少10年厲兵秣馬,2011年9月29日發(fā)射重量為8,5噸“天宮一號”,作為目標飛行器,目前正處于距地球350公里軌道上。11月1日凌晨“神八”發(fā)射升空后,經(jīng)過上萬公里尋覓與追趕,兩個重達8噸以上的“龐然大物”于11月3日凌晨1時36分,在太空實現(xiàn)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空間交會對接,突破和驗證航天器自動交會對接技術、驗證組合體工作模式,開展國際性空間實驗打下基礎。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后第三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為中國空間站的研制打下了基礎。11月14日20時,“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完成第一次太空分離、第二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從“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到二次對接鎖緊完成,全程約半小時。第二次交會對接后,兩個航天器再次構成的組合體,在飛行2天后分離,“神舟八號”飛船于11月17日晚返回地面,而“天官一號”上升到更高的軌道繼續(xù)飛行,等待“神九”、“神十”的到來。
“神舟八號”總設計張柏楠介紹說,“神舟八號”全部實現(xiàn)了國產化,所有單機設備均為自主研制。“神舟八號”從2004年底立項到現(xiàn)在,研制時間不到7年,正樣研制不到2年。據(jù)了解,“神八”的研制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2歲,最年輕的主管設計師只有26歲。
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是國際航天領域公認的技術難關。在近地軌道上高速運動的兩個飛行器,要準確測量位置和相互距離,最終嚴絲合縫地接合在一起,涉及大量極其復雜的技術。尤其是中國這次進行的無人空間交會對接,完全依賴飛行器自動控制以及地面遙控,難度更大。國際知名航天觀察家芾姆羅賓遜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說:“中國首次交會對接采取無人方案,是與美國一開始就實行有人操縱的最大不同。無人交會對接顯然大大降低航天員的風險,但技術風險很大?!?br/> 據(j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介紹,這次執(zhí)行的是“組合體”任務。根據(jù)工程計劃,交會對接任務將執(zhí)行4次發(fā)射任務。即首先發(fā)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后相繼發(fā)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與之進行對接。
“這在中國航天史上從來沒有遇到過,‘組合體飛行’不僅體積大,而且很難控制。如何使組合體按規(guī)定的姿態(tài)運行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這將給姿態(tài)控制和軌道控制帶來很大難度?!蓖駯|說,“以前載人航天飛行一般都會幾天內結束飛行,返回地面。而交會對接任務將持續(xù)兩年,‘天宮一號’要在太空中飛行兩年的時間,這將給控制帶來不小的壓力?!钡硎?,未來10年里,中國將在空間站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為食品安全、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尋求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案。童旭東介紹說,預計從現(xiàn)在到2020年前后,中國航天將執(zhí)行20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武平的介紹,2012年中國將進行“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實驗,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目前航天員已完成了初步選拔,其中包括兩名女飛行員,他們正在進行以手動交會對接技術為重點的任務訓練。
德國《太空時報》指出,“神八”發(fā)射與“天宮一號”對接,是中國載人太空飛行的里程碑,其任務與目標在于建立一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預計將在2020年全面運行。屆時,在地球軌道上將只有中國一家空間站能夠運行。這意味著中國掌握了長期運轉和維持載人空間站的相關技術,向真正空間大國的地位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