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糖尿??;下肢潰瘍;臭梧桐葉
中圖分類號:R255.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5-0097-01
近年來,筆者采用中藥臭梧桐葉研末外敷治療糖尿病并發(fā)下肢潰瘍36例,收到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71例均為本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多年糖尿病史。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63.4歲;平均病程6.1 a。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62.2歲;平均病程5.9 a。2組病例臨床表現(xiàn)為:糖尿病并下肢潰瘍,面積約1 cm2×1 cm2~3.5 cm2×4.0 cm2大小不等。2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一般治療基本相同,予重組人胰島素保持血糖水平正常,對創(chuàng)口進行清理和消毒等綜合治療。治療組用中藥臭梧桐葉冼凈,曬干研末,高壓消毒后外敷,每3日換藥1次。對照組給予薄油紗布外敷,每3日換藥1次,2組均治療4周。
1.3 觀察方法 觀察有無感染、創(chuàng)面是否縮小及結痂愈合時間。
2 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愈:創(chuàng)面結痂愈合;有效:創(chuàng)面縮小,但未愈合;無效:創(chuàng)面無縮小或未愈合。
2.2 治療結果
2.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2.2 2組痊愈病例潰瘍愈合時間比較 見表2。
3 體會
糖尿病常導致末稍神經受損,感覺遲鈍,患者由于抓搔、燙傷等導致下肢潰瘍,難于愈合。筆者采用中藥臭梧桐葉研末外敷治療,取得較好療效。臭梧桐,最早見于《圖經本草》,稱為:蜀漆(常山苗),《本草綱目拾遺》載有臭梧桐,又稱臭牡丹,亦稱為:八角梧桐,追骨風,后庭花,香楸,泡火桐等。臭梧桐為其通稱。葉含海州常山苷(clerodendrin)、刺槐素—雙二葡萄糖醛酸苷[Acacetin-7-glucurono-(1-72)-glucuronride],消旋肌醇、海州常山素A、B,在植物開花時含量降低。其性涼,味苦、甘,歸肝、脾經。功能祛風除濕,止痛,截瘧?,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其有抗炎,鎮(zhèn)靜,鎮(zhèn)痛,降壓等作用,常用來用治療高血壓、風濕痹痛、瘧疾、風濕感冒、濕疹、痱子、痔瘡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筆者根據(jù)《本草綱目拾遺》言其能 “治療一切癰疽”,用以治療糖尿病并發(fā)下肢潰瘍,療效滿意。
(收稿日期:201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