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近期通過的“《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三)”,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這個共19條的解釋,引起爭議的是其中第7條和第10條。
第7條簡單概括說就是“誰的父母出資購買房產,誰的子女就是該房產的權屬人”,第10條則是“婚前誰首付,離婚時誰得房”。第7條被指為定向捐贈,視為另一方不得染指的個人財產,除非房產證上寫有對方的名字或另有約定。第10條稱為“凈身出戶”條款,舉例而言,男方首付10萬購下了當時市值30萬的房子,按揭期為30年,利息共計10萬,每年應還1萬左右。夫妻存續(xù)十年,女方還房貸貢獻5萬,離婚時女方可拿回5萬房貸補償。這十年期間房價大漲,十年前市值30萬的房子已經漲到100萬,增益70萬。從首付10萬、還貸10萬、未來債務20萬共計40萬的“投資”中,女方只占了12%,可從房屋增益70萬中獲得8萬。這樣,離婚時女方僅獲得13萬“補償”,男方卻坐擁了價值百萬的房產。十年婚姻,女方獲得的補償再也買不回十年前市值的房子,而男方則“大賺”,十年后房子還在,還增了值。
這個“解釋”被指為是善良婦女的惡夢。心地善良的女子,很少會對在房產證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而較真,結果在離婚之時面臨吃大虧的后果。婚姻法解釋公布后,確如觀察家所預言,全國興起了“房產加名潮”,而一些部門也動起“加名收稅”的歪腦筋,可謂全民上下“亂哄哄”。
那么,國外是怎么處理這類問題的呢?
保護從產權明晰開始
在婚姻法中,確立夫妻財產制是核心問題,財產制解決的是產權問題。在西方,法定財產制一般有兩類:夫妻分別財產制和夫妻共同財產制。
以德國、法國、瑞士為代表的“歐陸法系”國家,大都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夫妻結合是一種“合伙”行為,其婚前財產、個人能力、個人機遇均是合伙出資,婚后所有收入均為“合伙收益”。
按此計算,離婚時房屋的歸屬就不會以“首付人”、“還貸額”等簡單幾個“僵化指標”來定,而會擴展到更多要素,包括女方為家庭作出的貢獻,如生兒育女等。這樣看來,不論這個房屋產權登記人是誰,離婚時鐵定一半的權屬要歸女方。女方根本不用為了保障離婚時的權益而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大費周章地鬧加名。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歷經三次婚姻,每次都不得不花上一大筆錢來處理離婚的各種相關手續(xù),而且還要向離婚的妻子們支付一筆數(shù)額不菲的“贍養(yǎng)費”。1997年與第三任妻子希爾特露德離婚時,施羅德不僅要負擔她約5700多美元的法律費用,還要賠償約5.2萬美元。施羅德自己也承認,三次離婚經歷使他元氣大傷,他的生活水準也因此大打折扣。在他擔任總理時,甚至窮到在總理辦公室打起地鋪過夜,連在外租房的能力都沒有。再來看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法國男人大都喜歡娶女名流,恐也是受共有財產制的影響,一旦離婚,自己還能從中撈到一筆財富。薩科齊的“二婚婆”布魯尼是意大利富商的女兒,布魯尼本人也是收入過千萬美金的著名模特和時尚設計師,他們的結合無疑為薩科齊的仕途增添了幾分可靠的經濟保障。
那么西方人對婚前首付房如何處理呢?以美國為例,假如一名美國男子在婚前買了一幢30萬美元的房子,房子登記在自己名下,他付了頭款6萬美元。結婚后,房子仍登記在丈夫的名下,但夫妻兩人卻開始共同支付每個月的分期付款。在離婚時,這幢房子不能算作男方的私有財產,男方支付頭款的錢可以扣除,房子余下的價值為雙方共同所有,需要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要求來分割。
產權明晰有利于權利交易,減少糾紛成本。中國婚姻法表面兼采約定制和法定制,法定制則采用共同財產制。但制度并沒有解決問題,如婚姻法曾規(guī)定,個人財產共同管理數(shù)年后可轉化為共同財產,這就使婚姻法干預了“物權法定”的基本原則。在物權法中,物權發(fā)生轉移應該是通過占有、轉讓、制造等手段,而婚姻法的規(guī)定違背了這一原則。然而,最高法院的新解釋把房產視為“有別于其他財產并具備不同法律地位的財產”,又將房子從婚姻法的原有規(guī)定中剝離出來,這明顯與原婚姻法中規(guī)定的共同財產制精神相悖,也違背了產權明晰原則。在中國目前房產在家庭財產中比例占65%以上之時,把房產特殊化,對方遭受嚴重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婚前約定是首選
在西方,法定財產制并不是夫妻解決財產分配的首選。實際上,財產制給夫妻雙方留下相當大的自治空間,按“約定”大于“法定”的精神,允許夫妻約定財產,除非沒有特別約定,法定財產制才會介入。歐美國家法律都允許婚姻雙方婚前約定財產。舉個例子,好萊塢影星湯姆·克魯斯的第三任妻子,婚前約定婚姻未滿11年就離婚,那她可以獨得克魯斯在加州的豪宅。
因此,要捍衛(wèi)自己的財產權利,就要從學會婚前簽署協(xié)議起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偏向集體主義,視含蓄為美德,羞于在婚前簽什么協(xié)議,結果只能縱容過錯方,不僅加速了婚姻的破裂,而且誘使過錯方隱藏或轉移財產,甚至通過增加債務的方式,最終讓無過錯方受雙重傷害。
婚前協(xié)議的效力與一國的法律體系有著很多關系。法國對故意轉移或隱匿財產者課以刑罪,而且要沒收所轉移或隱匿的財產,加大犯罪成本。中國目前婚前協(xié)議即使有,也不一定能有效保障另一方的權益。在中國,一方故意轉移財產的,另一方還得費力去指證和追回,然后交給法院要求平分或分得一部分,犯罪者幾乎用不著付出代價。
AA制也是歐美文化中符合個人主義觀的一種財產約定制,英國的夫妻分別財產制,只不過是把大部分市民想約定的AA制婚姻,表現(xiàn)為法定財產制而已。就房子來說,在歐美,子女婚后父母為某一方買房一事,實屬罕見。即便有,也屬于普通贈予行為,不會如中國一樣,視為特別贈予,可以不算入公共財產中,除非夫妻兩人本人有明確協(xié)議。
過錯方要付出代價
2009年5月,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的妻子拉里奧正式向貝氏提出離婚,由此揭開了曠日持久的離婚大戰(zhàn)。
由于貝氏性丑聞不斷,拉里奧離婚時一口氣提出每年要6500萬美元贍養(yǎng)費及保留分居期間居住的海邊別墅等請求。貝氏名下有70多億美元資產,與拉里奧生了三個子女,之前有兩個。假如拉里奧的請求得到法庭的支持,意味著貝氏的財富將縮水一半以上。
貝氏當然也不是吃素的,他以拉里奧早就背著她通奸為由提出“非過錯”主張,并且聲稱自己的“性丑聞”均不是情感背叛,僅僅只是社交派對之類的游戲而已,只同意每月支付30萬美元的贍養(yǎng)費。貝氏的這一反擊取得了成功,不過,考慮到子女的利益,貝氏初步同意海邊別墅歸拉里奧,但拉里奧每月贍養(yǎng)費會大幅減少,到沒有“實質改變原來生活質量”為準。
貝盧斯科尼離婚案證明在意大利法院里,過錯方在分割財產時發(fā)言權是會受到削弱的。這與中國的“相應照顧”原則,并不是同一水平的概念。
中國目前法律并無贍養(yǎng)費之規(guī)定,有時候還與子女撫養(yǎng)費混為一談。西方所提的贍養(yǎng)費是指無過錯方因離婚而失去現(xiàn)有生活水平情況下獲得的生活補償費。過錯方越有錢,平時生活水平越高,無過錯方獲得的贍養(yǎng)費就越高。如英國的保險業(yè)之王查曼在2003年離婚時,法院宣判查曼交出總資產的37%作為對方的贍養(yǎng)費,也就是9500萬美元——這樁離婚案也是迄今為止英國法院判決贍養(yǎng)費最高的一例。另一方面,英國執(zhí)行的是夫妻分別財產制,這意味著贍養(yǎng)費全從其個人財產中支付,不影響對方個人財產的計算。
美國在保護個人財產方面算是相當保守的,但在離婚財產分割方面,也堅決站在了無過錯方一邊。美國高爾夫球星“老虎”伍茲,偷情成癮,六年婚姻終破局。“老虎”的近十億美元資產被六年婚姻關系的前妻拿走了一億多,而這一億多只屬于分手費,不包括其他可能的要求,也不包括兩個子女應得財產的份額。與伍茲“同病相憐”的還有加州前州長、大明星施瓦辛格。施瓦辛格繼今年5月被曝和女管家婚外情并生下私生子之后,性丑聞持續(xù)不斷的傳出,導致婚姻破裂。根據(jù)加州法律,施瓦辛格的財產將對半分,而且作為過錯方要承擔對方的離婚案訴訟費,含律師費。美國媒體認為,如果離婚,施瓦辛格將付給對方超過兩億美元的分手費,媒體也因此戲謔地稱其為“‘老虎’伍茲第二”。
在離婚財產分割方面,離婚雙方如何最大程度獲得公平的財產分配,西方的案例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