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底,日本決定將其周邊的25個島嶼國有化,其中就包括釣魚島;今年初,約有20名日本市民要求將戶籍遷移到釣魚島上;日本文部科學省還要求將所謂“尖閣列島(即我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寫入日本教科書;沖繩縣石垣市議會也通過條例,將每年的1月14日設立為該市的“尖閣列島開拓日”。
3月7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全國人大舉行的記者會上談到,中方已多次要求日方切實防止再次發(fā)生類似去年發(fā)生的那樣的事件,從而維護兩國關系的大局。
那么,這段時間,日本方面是怎樣做的呢?
戶籍遷移為哪般
據(jù)近日日本共同社等媒體報道,從2011年1月至2月20日,共有約570余名日本民眾申請將戶籍轉入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竹島(韓國稱獨島)、尖閣列島(即我釣魚島)等有爭議島礁。其中約有20名日本市民(多為靠近釣魚島的日本沖繩縣石垣市市民)要求將戶籍遷移到釣魚島上,藉此宣示日本對釣魚島的所謂“主權領有”。無獨有偶,2011年1月10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向去年9月釣魚島“撞船事件”中的中方船長提出1429萬日元的索賠要求,作為在事件中兩艘日本巡邏船的修理費。另外,進入2011年后,菅直人內(nèi)閣的主要成員,從內(nèi)閣官房長官到外務大臣,仍然在反復對外強硬宣稱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菅直人本人就在新年伊始的日本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聲稱,釣魚島“一直處于日本政府的實際控制狀態(tài)”,“這一切一直沒有改變,以后也不會”。
事實上,類似的“反攻倒算”動向在風波未止的2010年后半期就已出現(xiàn)了。例如,日本政府在2010年年底決定在2011年3月將其周邊的25個島嶼國有化(登記為“國家財產(chǎn)”),以作為“劃定大陸架面積和確保海底資源的據(jù)點”。這些島嶼之中就包括中日之間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島。同期,日本文部科學省要求將所謂“尖閣列島(即我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寫入日本教科書。此外還有,新《防衛(wèi)計劃大綱》出臺的當天即2010年12月17日,沖繩縣石垣市議會通過條例,將每年的1月14日設立為該市的“尖閣列島開拓日”。如此這般,連同每年2月7日的“北方領土日”(日俄之間的爭議島嶼)、2月22日的“竹島日”(日韓之間的爭議島嶼),日本在有爭議的島嶼問題上都有了敏感的“紀念日”。
日本的這些對外“表演”,說起來目的并不復雜,無非是混淆是非,對外擾亂國際試聽,對內(nèi)滿足右翼保守勢力的心理訴求以及部分不明真相的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就釣魚島問題而言,還有刻意制造可以依據(jù)國內(nèi)法處理“事件”、以及釣魚島主權無爭議等假象的目的。
“一國的棋子”與“雙邊的毒瘤”
日本想使用釣魚島這顆戰(zhàn)略棋子謀取本國安全利益的最大化,但實際上這顆棋子只能是嵌在中日關系上的一塊毒瘤,最終深受其害的恰恰會是日本自身。
釣魚島“撞船事件”被用來制造防華口實
釣魚島“撞船事件”為日本制定防華傾向濃厚的新防衛(wèi)大綱提供了所謂“依據(jù)”,為日本右翼保守勢力集團排斥異己而通過親美防華的安保方針鋪平了道路。
日本的新防衛(wèi)大綱,比以前任何一次防衛(wèi)大綱都突出強調“島嶼防衛(wèi)”并規(guī)劃了實際措施。新大綱宣稱,為對付所謂島嶼遭受攻擊的事態(tài),加強西南群島的防衛(wèi)態(tài)勢,日本將增加潛艇、導彈防御系統(tǒng),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在不設防的離島(遠離本島的偏僻小島)適當部署部隊,確保在周邊海域的??諆?yōu)勢,隨時應對同時或連續(xù)發(fā)生的多種事態(tài)。正如日本主流媒體所解讀的那樣,很明顯這些防衛(wèi)西南群島的所有措施——前出部署、正面盯防和島鏈圍堵,幾乎都是用來針對中國的。
釣魚島“撞船事件”逐漸平息之后,日本仍然不忘以“事件之鑒”散布“中國威脅論”,在臨近釣魚島的海域大搞日美聯(lián)合軍事演習,企圖利用日美軍事同盟來威懾和防范中國。近年來,日本有意識地增強了對西南島嶼的關注,并且在多次軍事演習中均進行了所謂的“奪島演習”,而釣魚島被認為正是其假想島嶼之一。繼2010年12月日美聯(lián)合舉行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代號為“利劍”的軍事演習后,今年1~2月日美又舉行了多場或多或少都與所謂的“島嶼”相關的大型軍演。除此之外,日美與印度還將于今年4月再度進行代號為“馬拉巴爾”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演習的地點位于靠近釣魚島的沖繩海域。
下一個目標:駐守釣魚島?
2011年1月24日,菅直人首相在國會的施政方針演說中特別提到,新防衛(wèi)大綱“將加強對西南地區(qū)、島礁的應對能力。為加強海上保安,要加快更新大型巡視船等來努力充實體制。研究加強海上警察權”。實際上,在此之前,日本防衛(wèi)省已決定在沖繩縣的與那國島、石垣島、宮古島等島嶼部署陸上自衛(wèi)隊了。
今后,日本是否會直接針對釣魚島加強軍力部署值得關注。日本覺得在與韓國和俄羅斯實際控制的島嶼爭端問題上吃虧又丟臉,其外交政策也遭到來自國內(nèi)的多方批判。那么,“失之北隅、取之西南”,日本很容易推導出如下一廂情愿的結論:三大領土爭議中,就剩下一塊在日本的實際控制中,所以需要抓緊實施“控制工程”;現(xiàn)在不對釣魚島進一步加緊控制,難保將來不會出現(xiàn)閃失;而如果對釣魚島真正加強了實際控制,中國也會無可奈何,吞下苦果。
當前,日本對釣魚島的所謂“主權”管理,主要是通過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艦進行“常態(tài)巡邏”,在空中配置P3C飛機進行不定時巡邏。與此同時,海上自衛(wèi)隊還要出動2~3艘軍艦在島嶼周圍海域巡航,從而組成由中心到外圍、由海上到空中的多層次立體防護網(wǎng)。自釣魚島“撞船事件”發(fā)生以后,加快對釣魚島的有效控制,對日本的有些人而言不僅緊要,而且急迫,從其官方到學界、媒體都不乏對釣魚島進行加緊有效控制的主張。例如,時任外相前原誠司等民主黨議員、藪中三十二等前外務省高官、北岡伸一等知名專家學者,都公開主張加強實際控制措施,甚至主張要在釣魚島上常駐自衛(wèi)隊。他們認為,島上現(xiàn)在只有一些燈塔之類的設施,而常態(tài)的巡視警戒活動并不能確保對島嶼的有效控制。他們稱,釣魚島列島中最大的釣魚島有四平方多公里,至多可以常駐上百人的警備部隊,至少也可以實現(xiàn)有人值守的態(tài)勢。
小島遮不住,畢竟大局重
中日之間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存在爭議是無法回避的事實。緣其如此,才有昔日中日兩國領導人之間“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默契。然而,日本民主黨上臺后卻高調否認雙方存在“擱置爭議”的政治默契,而且不計后果地依照日本國內(nèi)法拘留了中國船長。個中原因復雜,關鍵的一點是政治互信和協(xié)調機制的缺失;其次還有民主黨的一些年輕政治家對中日關系歷史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長遠的考慮,對中日領導人過去在釣魚島問題上的高度智慧沒有足夠的認識和尊重。日本不但在釣魚島問題上聯(lián)美制華,還常常利用一切可能的多邊場合,將釣魚島爭端“國際化”,特別是聯(lián)合一些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議的東南亞國家,意圖組織針對中國的斗爭聯(lián)盟和包圍圈。
中國的立場是“鄰有所惡、我有不為”,以君子的態(tài)度慎思慎處有關問題。反觀日本,計較于眼前所得,精明于局部打算,常常蠶食巧取,得寸進尺。正因為如此,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挑動和算計才能如愿得逞,美國用釣魚島的一條小魚不但綁住了日本,甚至也困住了中日兩條大魚。
“撞船事件”撞出了中日關系的“內(nèi)傷”,要使傷口愈合還需付出較長時期的艱苦努力。但現(xiàn)在,中國方面還看不到日本有任何積極的和建設性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