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對于有些人而言,似乎特別不公。王冬梅1969年出生在甘肅省兩當縣金洞鄉(xiāng)太陽村,2歲就被養(yǎng)父母收養(yǎng)。結(jié)婚后20多年里,她悉心照料癱瘓臥床的高齡婆婆和養(yǎng)父,以及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撫養(yǎng)孩子。面對人生接連不斷的苦難,王冬梅堅強地扛起責任,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
幼時被收養(yǎng)的王冬梅曾經(jīng)也有過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當時養(yǎng)父母都還年輕,一家5口人(包括養(yǎng)父母的父母),過著清貧但自給自足的生活。小冬梅也能夠像其他孩子那樣,背著書包上學。這是她最快樂的記憶。
但長年辛勞的父母很快被重病壓倒,臥床不起。小學還沒有畢業(yè)的小冬梅只能輟學回家?guī)兔?。家中已無重勞力,年幼的她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燒火做飯,喂豬拾柴,然后下地勞動。由于家中沒有耕牛,每年麥收秋種時節(jié),她的肩上、手上不知脫了多少層皮。望著路上背著書包上學的其他孩子,她在地里哨悄地哭了很多回。漸漸地,在生活的重壓下,王冬梅變得懂事。
到了婚嫁的年齡,王冬梅嫁給了村民鄧九龍。丈夫起早貪黑、忙里忙外,與她共同撐起了這個貧困艱難的的家,這使王冬梅輕松了許多。但好景不長,幾位老人病情日益加重,為給老人看病已使這個家負債累累,王冬梅只有硬著頭皮求東家跑西家借錢看病買藥。
老人們的脾氣越來越古怪。有一年夏天,王冬梅一大早下地,等她回到家里,一股臭氣迎面沖來,婆婆正滿臉怒氣,茶杯、藥瓶等撒滿一地??吹竭@一切,王冬梅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她趕緊蹲下身去,默默地將地上的東西一一拾起,又急忙給婆婆換衣服,換床單,擦身子,清理臟物……這以后,無論多忙,她都要先安置好婆婆。
起初,王冬梅心想自己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老人們卻處處挑錯發(fā)脾氣,心里很委屈。可每當王冬梅把做好的飯菜端到老人眼前,看見他們因生活的艱辛而過早滄桑的臉時,又心軟了。莫嫌老人老,沒老哪有小。王冬梅覺得,孝就是順,就是不和老人頂嘴,不和老人生氣。在以后的日子里,老人發(fā)脾氣,王冬梅總是順著老人的心思,講些高興的事逗老人開心。
為了讓老人們感到舒適愉快,王冬梅把地里的活交給丈夫,自己每天首先幫4位老人穿衣、洗臉、梳頭,然后根據(jù)老人各自不同的口味和愛好,面條、稀飯、饅頭、菜粥,一頓飯分幾次做,隔三差五盡量換花樣,讓他們吃得高興,吃得順心。
婆婆長期臥床不能翻身,王冬梅每天幫她翻身,將婆婆撒下的屎尿清洗得干干凈凈,擦身換洗,她不分寒凍暑熱,為父親按摩,還經(jīng)常把他們抱到院子里曬曬太陽。
在王冬梅日復一日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們臥床多年,身上卻沒有一點褥瘡和腐爛之處,屋里也聞不到一點隆味。鄉(xiāng)親們說,王冬梅與4位沒有血緣的老人真是比親人還要親。
20多年王冬梅從沒和老人們吵過一次架?!皫孜焕先损B(yǎng)育了我,我要精心伺候老人,讓她們安享晚年?!蓖醵氛f。
天有不測風云。在97歲的婆婆和78歲高齡的養(yǎng)父相繼去世后不久,丈夫因勞成疾,突發(fā)腦溢血。王冬梅趕忙前往百里之外的縣城請醫(yī)生,但卻在返途中遭遇車禍。王冬梅的頭部、胳膊、腰腹受到重創(chuàng),被送往醫(yī)院救治。第二天丈夫也被送到這家醫(yī)院。經(jīng)過半個月的治療丈夫脫離危險,卻從此癱瘓,生活不能自理。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以及欠下的2萬多元債務,還有兩個在上學的孩子,王冬梅感到天都塌了下來。每當聽到那首歌“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她就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
但生活仍在繼續(xù)。她說,作為一個人,要上對得起老天,下對得起良心,不能撇下70多歲的養(yǎng)母和癱瘓在床的丈夫不管,她只有一個信念,好好活著,侍奉老人,撫育孩子,盡孝盡責。
她一邊照顧臥病在床的養(yǎng)母、丈夫,一邊種好莊稼,此外她又養(yǎng)了6頭牛,20多只雞,還堅持上山采藥和野菜,拿到集市上去賣,積攢起來還賬和供兩個孩子讀書。在她的努力下,債務一點點地還上了。兩個孩子初中畢業(yè)后分別學了做飯和理發(fā)的手藝,自食其力。
王冬梅逐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伺候母親和丈夫身上,照顧他們,和他們聊天,讓他們過的舒適安心。
2004年,王冬梅獲得了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lián)、全國老齡委頒發(fā)的“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好兒女榮譽獎章,還被縣里樹立為“敬老好兒女”榜樣?;叵肫饛那暗娜兆樱醵诽谷坏卣f:“我不后晦,贍養(yǎng)父母,伺奉老人,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