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豆包不當干糧,別拿村長不當干部”,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在一段相聲里如是說。在國家行政編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務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官”。但正如那臺詞里說的“別拿村長不當干部”,上世紀90年代,曾有農村問題研究專家指出,“中國數(shù)億農民的命運掌握在村支書的手里。”那時,尚未進行農村稅費改革,以村支書為首的村官們“催糧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務。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務員。
但從2004年起,國家逐步取消了農業(yè)稅,更不允許各級組織輕易對農民采取強制性措施,不少村官們感嘆:“管理農民越來越缺少手段了?!彪m然強制性的管理手段少了,但隨著國家給予農民各種補貼越來越多,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村官們的各種隱性權力卻越來越多。
“村官”的行權邊界
1980年,廣西宣州市合寨村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這一農民自發(fā)進行的農村自治管理制度變革被國家發(fā)掘出其價值后,迅速向全國推廣,并以憲法和法律的方式賦予其合法性和強制性。
隨后數(shù)十萬村委會主任誕生,加上村黨支部書記,截至2009年,全國大約有60多萬個行政村,有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90來萬名,這其中,村黨支部(總支部、黨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有23.3萬名。目前,正是這個龐大的群體最直接地管理著9億多農民。
村官是村民為實現(xiàn)自治而推選出來的公共管理者,他們由村民選出來為其服務,可以說是無級無品。村委會最初的功能是調解民間糾紛、維護社會治安和維護集體的水利設施,后來逐步擴大為村民對公共事務的自我管理,主要是“為農民服務”。而村委會是社會性的自治組織,沒有強制權力,只能說服教育,實行“德治”。《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此進行了確認。
但政府各個部門、機構的農村工作都要通過最底層的村官來落實,村官的工作不僅艱巨而且還非常復雜。水利、衛(wèi)生、農牧、計生等部門的工作都要通過村官來參與,各種惠農政策、社會福利性、救助性的工作也要通過村官來進行利益分配。西部地區(qū)一名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農民告訴記者:“低保戶的確定、村集體經濟的經營分配、集體土地出租等,都是由村干部們來牽頭決定?!彼?,表面上看村官的正式權力可能很不起眼,但其手中卻實實在在掌握著對每個農民有利益瓜葛的隱權力。
四川省委黨校新農村研究中心的彭大鵬博士認為,“在實踐中,村委會不但承擔了提供基礎性公其產品的任務,還承擔了本該由政府完成的行政任務。”那么政府的行政權力必然就會在村官身上得到延伸。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將黨的基層組織確定為“領導核心”地位。一名村支書告訴記者,“凡是村里的重要問題,都需要經過黨支部討論決定,然后交村委會執(zhí)行?!北緛恚@樣的制度設計是為了保證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黨支部討論決定是集體決策,但在實踐中,村支書演化為決策村里大事的一把手,村主任則為二把手?!包h的領導怎么體現(xiàn)出來呢?村本來就不大,大事情也就那么些,如果村支部書記不操辦具體的事情,那不就成了空架子了?黨的領導不就成了一句空話?”一名村支書說。所以,在一些地方的農村,村支書的意見往往一錘定音。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還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組織發(fā)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它經濟,管理土地和其它財產。這就給了村委會成員直接控制集體經濟、覬覦集體財產的機會?!迸泶簌i說。
而村里除了實權人物,還有一個角色不可忽視,那就是村文書(大多兼任村委會副主任)。村文書實際就是村會計,將往來資金在賬目上得到體現(xiàn)。西部某貧困縣的一個村,為了爭取村道建設的配套資金,村支書和村主任到處“化緣”,求人托關系搞公關,但只要有飯局或者娛樂活動,村支書的身旁總是出現(xiàn)村文書的身影。村支書無奈地說:“帶他出來要增加村里的支出,但不帶他又不行,因為回去報賬,我個人說不清楚啊?!?br/> 實際上,村里關鍵的村官只有3個:村支書、村主任、村文書。
村官土地“掘金”
2010年末,四川閬中市的天空中飄著雪花,該市某城鄉(xiāng)結合部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拆遷建設工程。這里土地價值倍增,巨量的拆遷補償資金讓這個村的村支書看得眼熱,伸出黑手貪污拆遷征地補償款,被執(zhí)法機關抓了個正著。
而這樣的情景不時在各地上演。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邊往日沉寂的鄉(xiāng)村土地突然變成了香餑餑,實際掌控土地分配權的村官一夜之間成為土地開發(fā)商們的座上客,其中不少又因濫用權力、中飽私囊,轉眼之間成了階下囚。
2009年,合肥市廬陽區(qū)海棠街道涉農社區(qū)藕塘社區(qū)(原藕塘村)居委會黨總支書記,兼安徽省北方置業(yè)公司董事長劉懷寅,因土地征用拆遷受賄960多萬元,被法院以受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法院的判決書顯示,劉所收受賄賂中,95%以上與土地征用、拆遷有關,同時他還涉嫌侵占村集體資產105萬元,私設千萬元“小金庫”。
一起“村官”受賄案,金額竟達千萬!平時不顯山露水的村宮竟然有如此大的破壞力,此案震驚社會各界,從而引發(fā)了對村宮隱權力的關注。在上述案子中,劉懷寅的一句話可以給開發(fā)商帶來百萬元經濟利益,也可以為開發(fā)商減少百萬元經濟支出。
劉懷寅案讓合肥市委下決心對全市89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209個村(居)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開展為期1年的集中清理工作。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一批嚴重違法違紀案件浮出水面:廬陽區(qū)杏花村街道五里社區(qū)居委書記邵修貴、主任鄭文斌等人,分別涉嫌貪污受賄83.1萬元、33.7萬元,挪用公款86萬元、75萬元;長豐縣雙墩鎮(zhèn)花園社區(qū)居委書記黃梅生涉賺非法將社區(qū)居委集體土地轉讓給房產商、貪污受賄130.4萬元……在集中核查中,合肥市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涉及“三資”的案件68件,56名村(居)干部受到紀律處分。
據合肥市紀委一位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市場化與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許多郊區(qū)農村成了市區(qū),農村土地的附加值大增,村官能夠支配的公共資源今非昔比。有的城中村資產上千萬,村干部每年經手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收支,手中的隱權力越來越大。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指出,我國農村干部并不是無關輕重的芝麻官,特別是他們控制了土地分配權力,這個權力的含金量很大。越是經濟發(fā)達的地方,土地資源的價值越大。
不獨合肥。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農村在城市化進程中,一些村干部憑借職務便利大肆斂財,涉案金額逐漸增大。據權威部門統(tǒng)計,曾經一度在查處的基層違紀違法案件中,村官占據了案件數(shù)量的70%以上。最突出的村官腐敗問題就是“村官將黑手伸向集體土地”。
2008年以來,吉林省查處了幾起村官腐敗案件,有的案件涉案金額達數(shù)百萬元,這些案件都與征地補償款有關。其中,吉林省樺甸市永吉街道大城子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出納員和治保主任采取虛報土地數(shù)量和土地用途,冒村民名義領款等一系列弄虛作假手段,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詐騙并貪污土地補償款共計450多萬元。據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檢察院分管反貪工作的副檢察長杜超蜂介紹,該院一項針對村官犯罪現(xiàn)象的調研顯示,村支書、村主任占到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總數(shù)的46%。其中,92%的村官腐敗案件發(fā)生在土地轉讓、資金管理環(huán)節(jié)。
村官隱權力如何煉成?
四川邛崍市紀委副書記汪士軍向記者透露,該市一名村委會主任利用自己掌管村委會公章的便利,采用欺騙手段,虛報自己丈夫的年齡,共騙取了國家補償款7.2萬元,最后這名村主任東窗事發(fā)被判刑。多年負責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汪士軍感慨:“近年來,黨和政府加大了惠農力度,但低保金、五保金等政府送給農民的溫暖要到農民手中,一般要經過村官才能到達,可一些不良村官想法擠占騙取政府的愛心,讓政府的溫暖、國家的惠農政策毀在‘最后一步’。這真令人痛心?!?br/> 有調查顯示,在經濟發(fā)達地方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地區(qū),村官腐敗多集中在土地補償款、企業(yè)改制等方面,而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腐敗則多發(fā)生在截留國家下?lián)芸钗?、私分集體資產上。
案例可以信手拈來。江西九江市湖口縣大垅鄉(xiāng)牌駱村公布享受低保村民的名單,有10戶不符合條件,甚至有3名去世的人在名單上,其中包括縣民政局副局長的父親,這是村官操作的結果;浙江省慈溪市界牌村原村支書朱曉其,在其任職的13個月時間里,挪用村集體資金609.6萬元。
按照國家法律規(guī)定,村官都要經過當?shù)卮迕竦倪x舉產生,也可由當?shù)卮迕窳T免,平時要接受村民的監(jiān)督,并且要對村級財務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進行公示,再加上“村支部決策,村委會執(zhí)行,村民代表大會監(jiān)督”這樣的制度設計,從理論上講,無疑會對村官形成強大的威懾,可村官職務犯罪案件卻不時出現(xiàn)在媒體曝光臺上。
那么,村官是如何讓隱權力顯性化而把制度的威力化為無形的呢?
“在村干部腐敗案中,大權在握的村支書兼村主任的一把手犯罪占非常大的比例。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誰特別強勢,那么誰的實際權力就更大。另外,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和村會計(村文書)這‘三大員’共同作案的情形并不鮮見?!迸泶簌i告訴記者。
“村委會權力太大?!敝袊ù髮W法學院教授焦洪昌認為,按照法律規(guī)定,村民自治主要權利應當體現(xiàn)在村民代表大會或村民大會,《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guī)定了8個方面的事項應該由村民會議決策,但實際上這種民主決策權并沒有落實到村民會議中,村民自治變成了村委會自治。而權力愈集中,其走向腐敗的潛在可能性就越大。
權力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中,村級財務管理混亂,這往往就是村官越軌之時。據調查,從全國來看,一些地方的村級財務管理往往是,村支書簽批,村主任也簽批,造成財務管理混亂失控;有的村,會計、出納一人兼任,更有甚者,村會計、村主任和村支書聯(lián)起手來,錢賬不分,白條坐收坐支;個別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唯村支書和村主任的命令是從。這些都為村官權力失控打開了方便之門。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意識到了村官存在的問題,各地紛紛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公開村務、公開賬目,試圖防止村官濫用權力。
“看不到賬目,農民有啥好辦法呢?哪個曉得公布的是不是真的喲?只要不太過分,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有那功夫去查賬,還不如多花點精力在田里,多收點糧食呢?!币晃晦r民對村務公開有些心灰意冷。
有專家指出,大多數(shù)村民自治意識和觀念相對淡漠,再加上一些地方沒有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有效的宣傳,致使許多村民不懂該法,難以組織起來集體監(jiān)督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因此,大多數(shù)村民也難以發(fā)現(xiàn)村干部的越軌行為,即使發(fā)現(xiàn)了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認為基層工作難度大,特別是農村千部出點問題在所難免,怕查了案子傷了感情,影響工作積極性,于是能捂則捂;有的把查案和穩(wěn)定對立起來,怕查了案子亂了班子,于是能拖則拖;有的不愿查案,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tài)度。
內部的權力制衡失效,外部的監(jiān)督不力,就這樣,村官的隱權力不時露出了猙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