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模糊語言的概念以及模糊詞語的分類,其次舉例說明模糊語言在中英文報刊中的普遍性,最后論證說明模糊語言的正確運用非但不會影響新聞報道的準確性,還會使新聞報道更加接近新聞事實的本來面目。
關鍵詞:中英文報刊 模糊語言 普遍性
報刊作為當代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主要是通過文字來反映變幻莫測、色彩斑斕的世界,因此,準確、簡潔是新聞寫作語言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聞工作者在新聞語言方面追求的目標。然而,縱觀國內(nèi)外的報刊,新聞報道中的模糊詞語卻是層出不窮,是偶然還是必然,本文將從模糊語言的概念出發(fā),討論模糊詞語的類別,通過中英文報刊中新聞報道的實例,進一步探究模糊語言現(xiàn)身報刊的原因及意義。
模糊語言的產(chǎn)生
從20世紀60年代起,西方新聞寫作學中誕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精確新聞學,提倡運用數(shù)學語言來報道、分析新聞事件,以求更為準確地描述新聞事實。然而在新聞實踐中,世界萬物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僅僅依靠精確數(shù)學的方法去描述復雜的自然界和社會是不可能的,因此,作為精確語言相對立的一種寫作語言——模糊語言便應運而生了。196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數(shù)學家查得(L.A.Zadeh)發(fā)表了題為《模糊集》(Fuzzy Sets)的論文,首次把“模糊”的概念引入數(shù)學領域。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一理論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從自然科學領域擴展到社會科學方面,又從社會科學發(fā)展并運用到了語言學,產(chǎn)生了許多新興的交叉學科,如模糊數(shù)學、模糊心理學、模糊邏輯學、模糊修辭學、模糊語言學,等等。
模糊詞語的分類
名詞性模糊詞。英語和漢語中的模糊性名詞主要包括范疇詞、時間詞和顏色詞。范疇詞的模糊性是由于外延邊界不清,如“bird”,這個詞不是指具體的一種鳥,而是代表“鳥”這個范疇;時間詞的模糊性是因為它們的意義很難確定,如“morning(早上),noon(中午),afternoon(下午),evening(晚上),night(夜晚)”和季節(jié)詞;顏色詞的模糊性也是由外延外界不清導致的,盡管科學家可以用儀器測量出不同顏色的波長,但對普通人來說有時很難確定用哪種顏色詞指示相近的顏色。此外還有一些抽象名稱,如“l(fā)ove(愛),hatred(恨),freedom(自由),democracy(民主),human rights(人權)”等,由于國家、民族、年齡、性別和知識水平的不同,人們對它們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其語義是頗為模糊的。
動詞性模糊詞。相當數(shù)量的動詞也具有模糊性特征。如英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may和might(也許,表示推測),模糊施事動詞tend to(傾向于),感官動詞look(看起來)和sound(聽起來)用于試探性地發(fā)表意見,話語緩和,避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同時給自己的話留有余地。漢語中還有一些表示將來動作的詞如“將會”、“計劃”、“努力”等也具有模糊性。
形容詞性模糊詞。模糊性形容詞的存在更加普遍,如“high/low(高/低),big/small(大/小),deep/shallow(深/淺),good/bad(好/壞),rich/poor(富/貧)”這些形容詞所表述的意思沒有確定范圍,可視情況作上下移動,所表達的是相對概念,而且不同的人對這些詞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副詞性模糊詞。英語中的副詞性模糊詞有“about,approximately,probably,almost,basically,somewhat”等表示程度的詞。漢語中也不乏類似現(xiàn)象,如“盡快”、“或許”、“大概”、“說不定”、“基本上”、“幾乎”等。
數(shù)詞性模糊詞。數(shù)字代表的是精確,數(shù)詞的語義可以說極為精確,但在英語中大量的數(shù)詞卻可以表達模糊的語義,如“tens of(數(shù)十),dozens of(幾十),hundreds of(幾百)”等均為帶有模糊性質(zhì)的數(shù)詞,泛指“多”的含義。
模糊語言在中英文報刊中的作用
不論在中文報刊還是英文報刊中,模糊語言在新聞寫作中出現(xiàn)的頻率都很高,而且對新聞報道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關于模糊語言在中英文報刊中的作用可以通過下面的例子來探析,例如:
?。?)昨日中午11時50分許,東城區(qū)東直門來福士廣場一名六旬老人墜亡。事發(fā)后短時間內(nèi),微博出現(xiàn)4萬余條討論,多名網(wǎng)友傳“槍擊”和“外國人身亡”。警方“平安北京”微博下午5時許辟謠稱,死者從店內(nèi)五層電動滾梯處自行跳下,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新京報》2011年2月19日)
?。?)受埃及和突尼斯騷亂的影響,北非和中東多個國家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進行政治改革、尊重人權和結(jié)束腐敗,解決物價上漲、失業(yè)率居高不下和缺乏政治參與等問題。一些地方的示威者和軍警發(fā)生暴力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大河報》2011年2月19日)
?。?)據(jù)新華社電逾百名大陸臺商協(xié)會會長7日在臺灣《旺報》頭版刊登篇幅長達多半頁的聲明,呼吁盡快簽署兩岸經(jīng)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大河報》2010年6月8日)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說,希望埃及過渡政府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參與的情況下制定未來路線。他呼吁埃及實現(xiàn)透明、有序、和平的政權過渡,并舉行自由、公正、可信的選舉。(《南方周末》2011年2月12日)
?。?)這大概就是面對食品不安全,普天之下蕓蕓眾生會有天塌下來之感的根本。(《南方周末》2011年2月17日)
(6)京石二通道設計方案已獲得市規(guī)劃委批復,并將于近期開工。據(jù)介紹,京石二通道道路工程北起京良路,向西南穿越房山至市界,與河北段道路接順,房山區(qū)境內(nèi)規(guī)劃長度51.2公里。該工程由首發(fā)集團負責施工建設,計劃于2013年5月底竣工通車。(《北京青年報》2011年2月21日)
乍一看,以上6例中的模糊表述并不十分精確:例(1)中出現(xiàn)的主要是名詞性模糊詞和數(shù)詞性模糊詞,名詞性模糊詞主要以時間詞為主,如“昨日中午11時50分許”、“短時間內(nèi)”、“下午5時許”表示事情發(fā)生的大概時間或時間段。數(shù)詞性模糊詞“六旬”意為60(多)歲,“4萬余”、“多名”都表示數(shù)量的不確定。例(2)中的名詞性模糊為抽象名詞的模糊,如對“政治改革”“人權”“腐敗”“政治參與”的概念的理解會由于國家、民族、性別、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數(shù)詞性模糊詞“多個”表示不同國別,“一些”表示示威者的來源并不止一個地方。例(3)中的數(shù)詞性模糊詞“逾百名”意為“一百多名”,“多半頁”是針對《旺報》的頁面大小而言?!氨M快”屬于副詞性模糊詞,要求辦事效率盡可能要達到最高。例(4)中的形容詞性模糊詞“透明、有序、和平的”、“自由、公正、可信的”表達的都是相對的概念。例(5)中“大概”是副詞性模糊詞,表示推測之意。例(6)中“近期”“5月底”為名詞性模糊詞,“計劃”屬于動詞性模糊詞。然而,這些模糊表述卻更加客觀,更加科學,更加接近事實本身。羅素曾說“認為模糊知識是虛假的,那將是極大的錯誤。相反,一個模糊的認識比一個精確的認識更有可能是真實的,因為有更多可能的事實證實這一模糊認識”①,道理就在于此。
上面6個例子是模糊語言在中文報刊中的運用,同樣,在英文報刊中,模糊語言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
?。?)London——Scottish police said on Tuesday they had arrested a foreign national under anti-terrorism power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botched suicide bombing in Stockholm last December.(China Daily, Mar.8, 2010)
譯文:倫敦——蘇格蘭警方周二聲稱他們行使反恐怖主義權力逮捕了一名外僑,此人與去年12月發(fā)生在斯德哥爾摩拙劣的自殺性爆炸事件有關。
此例中“Tuesday(星期二)”、“terrorism(恐怖主義)”、“l(fā)ast December(去年12月)”都是名詞性模糊詞,其中“Tuesday(星期二)”和“l(fā)ast December(去年12月)”是時間詞,而“terrorism(恐怖主義)”是抽象名詞,具有模糊語義。
?。?)As some netizens suspected the attack was related to the case, other anonymous netizens thought the attack might not have any connection to the case because Chen’s family had canceled its contract with Zhang.(China Daily, Dec.17, 2010)
譯文:一些網(wǎng)友質(zhì)疑(律師張凱)街頭遇襲與(“李剛門”)事件有關,而另一些匿名網(wǎng)友推測這兩件事也許沒有任何關聯(lián),因為陳(小鳳)全家已經(jīng)解除了與張(凱)的合約。
此例是網(wǎng)友關于律師張凱街頭遇襲事件的看法,其中“suspected(懷疑)”“might(也許)”是動詞性模糊詞,表明網(wǎng)友對此事件原因的主觀猜測。
(9)Ten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grew up reading the famous writer Zheng Yuanjie’s fairytale stories about Pipilu, a naughty but kind-hearted boy, and his little sister Luxixi. (Twenty-first Century, Feb.16, 2011)
譯文:童話大王鄭淵潔筆下淘氣又熱心的皮皮魯和他的妹妹魯西西的故事伴隨著數(shù)千萬中國人的成長。
此例中“Tens of millions of(數(shù)千萬)”屬于數(shù)詞性模糊詞,表示成長過程中閱讀過皮皮魯和魯西西的故事的中國人多得不計其數(shù)。
(10)The violent clashes between Libya's security forces and protesters this week, which has killed almost 100 people and injured dozens more since last Tuesday, looks a lot like the rumblings of another Arab revolt. (Time, Feb.19, 2011)
譯文:利比亞安全部隊和抗議者之間的暴力沖突從上周二一直延續(xù)到這周,已經(jīng)造成近百人死亡,數(shù)十人受傷,這儼然又一起阿拉伯反叛運動。
此例中“violent(暴力引起的)”是形容詞性模糊詞,“clashes(沖突)”“this week(這星期)”“l(fā)ast Tuesday(上周二)”是名詞性模糊詞,“injure(傷害)”“l(fā)ook(看起來)”是動詞性模糊詞,“almost 100(近百名)”“dozens(幾十個)”是數(shù)詞性模糊詞,“a lot(非常,表示程度)”是副詞性模糊詞??梢姡@一個例子中就出現(xiàn)了五類模糊詞。雖然表面上敘述模糊,但仔細斟酌之后,發(fā)現(xiàn)為了使報道更加客觀、真實、可信,這些模糊詞語的運用是非常必要的。
結(jié)語
語言是傳播一個國家文化的工具,語言特點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民族處理、描述現(xiàn)實的方式和用詞的不同。然而在模糊語言的運用方面,中英文報刊卻驚人的相似。大量的例子證明模糊語言運用于新聞報道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為模糊是語言的屬性,因而也是報刊新聞語言的屬性。其次,人類具有模糊思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報刊語言本身也要求和允許某種模糊性的存在,因為模糊語言的運用符合新聞報道的特性,是新聞語言要求的簡潔性所決定的,可以使新聞報道更加生動活潑。此外,使用模糊詞語適合讀者的閱讀習慣,讀者看新聞只是想對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事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總之,“模糊”不等于“含糊”,“準確”不等于“精確”,無論是模糊語言還是精確語言,其目的都是為了“準確”。②因此,在中英文報刊的新聞報道中,模糊語言只要得到合理的運用,不但不會影響新聞的傳播效果,反而會增強新聞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注 釋:
?、購垎蹋骸赌:Z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②張?。骸缎侣動⒄Z文體與范文評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參考文獻:
1.陳治安:《模糊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外國語》,1996(5)。
2.丁言仁:《英語新聞寫作》,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江莘荑:《新聞英語寫作與范文導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王蕾:《新聞英語》,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吳奇志:《淺談詞的模糊性——兼談對其修辭功能的研究》,《外語與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輯。
6.張?。骸秷罂⒄Z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單位: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外語系)
編校:鄭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