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上海部分區(qū)縣報作為分析樣本,重點考察了《嘉定報·月末版》,歸納了這些報紙的概況與特質,再評述其優(yōu)劣之處,為中國類似報紙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區(qū)縣報 版式 表達空間
在當代中國的報刊舞臺上,角色曖昧、處境微妙的區(qū)縣報是一支隱蔽的媒體力量,由于其直接與負責社區(qū)管理的居委會等基層政權發(fā)生對接,并深入到社區(qū)核心人群,可以說,這種類型的報紙對塑造城市居民和基層干部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模式有著日常、持久而密切的影響。綜觀新聞學術界的各類期刊和著作,對于這種類型的“小報”的構成、屬性、版面結構與辦報得失,缺乏應有的重視和討論。筆者不揣淺陋,主要以上海《楊浦時報》、《盧灣報》、《徐匯報》、《嘉定報》和《嘉定報·月末版》為調查對象,側重對這些報刊文本呈現的內涵進行分析,以概括這些運作多年的區(qū)縣報的特點,重點分析成功運作的《嘉定報·月末版》,以借鑒其辦刊經驗。
上海區(qū)縣報的抽樣分析
上海19個區(qū)縣都辦有定期出版的報紙,隸屬于各個區(qū)縣的機關黨委,以傳播政治新聞、推進現代城市理念、塑造社區(qū)認同等為目的。筆者以《楊浦時報》等報刊先做簡要分析。
《楊浦時報》每周二出版,4開8版,有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另刊發(fā)增刊、特刊。以2010年為例,7月13日至8月17日期間出版的6期《楊浦時報》,主要設置有“一版要聞”、“要聞·綜合”、“城事·三區(qū)”、“民生·社會”、“焦點·圖說”、“天下·神州”、“特刊·時報創(chuàng)刊1000期”、“慶祝楊浦時報創(chuàng)刊1000期專版”、“五角場·文苑”、“專題·城市管理”等,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區(qū)域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該報辦報思路明確,定位于“了解知識楊浦的第一窗口”,提出“關注發(fā)展,服務民生”的編輯理念,并注重自身宣傳,報頭上方的廣告語“了解知識楊浦的第一窗口”非常醒目。
該報有明確的受眾意識,注重與讀者聯動,如“城事·三區(qū)”的“自攝自話”欄目就給讀者參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上海區(qū)縣報中率先建立了新聞熱線、數字報刊、短信互動平臺。
上海另一區(qū)縣報《盧灣報》每周五出版,4開報紙,有時8個版,有時4個版,常設的版面有要聞和綜合新聞,選設的版面有科教衛(wèi)新聞、經濟新聞、民生新聞和“發(fā)現盧灣”,還有單位部門專版、增刊?!侗R灣報》在筆者分析的區(qū)縣報中,版面設置最不固定,而且黨政機關報色彩也最為顯著,其新聞報道的主題相對比較集中。
隸屬徐匯區(qū)的《徐匯報》每周一出版,4開12版。在2010年8月2日至8月16日期間刊出的3期《徐匯報》主要設置有要聞、綜合新聞、經濟新聞、桂花苑、桃李苑、世博風景線、徐匯視角和百姓生活,還有一些單位部門???、專版。百姓生活板塊由3個版組成,綠底白字的報頭亮麗打眼,而草綠色又給人以溫馨暖和之感。
上海郊區(qū)的《嘉定報》每周一出版,4開8版,主要設置有要聞、綜合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新聞聚焦、情感驛站、以案說法和疁城故事,該報版面分工合理,結構清晰,編排上圖文并茂,注重視覺效果。
在筆者分析的這些區(qū)縣報中,以專業(yè)化、市場化程度而言,《楊浦時報》和《嘉定報》最突出,這兩家報紙在版面結構、欄目設置、題材選擇、報道視角、專題策劃等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有都市報氣味,是比較成熟的區(qū)縣報。
這些區(qū)縣報均為所屬區(qū)域的區(qū)委機關報,服務于各自所屬的特定區(qū)域,是地方政府傳達政策、了解民情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大多內容豐富,涵蓋了區(qū)域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結合起來,既以政經新聞為主,也注重以實用新聞、民生新聞來為百姓生活提供具體的資訊服務,能相對滿足所在區(qū)域居民的信息需求。
但由于“先天的不足”與自身的局限,它們也呈現出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
一、政治色彩濃郁,以宣傳黨政信息為主要功能,可讀性不強。尤其是《盧灣報》在這方面表現突出,幾乎絕大部分報道都緊扣世博會做文章,雖然視覺沖擊和信息量大,但容易讓讀者產生“審美疲勞”。
二、大部分區(qū)縣報呈現出一種半成熟狀態(tài),介于成熟的報刊與企業(yè)報刊、高校校報等之間的中間形態(tài),版式、版面結構、標題制作、圖片配置等給人的感覺比較模式化,也顯得呆板,不夠生動,缺乏一種視覺和信息上的沖擊力。
三、一部分區(qū)縣報的頭版配置有本報評論員文章或者短評,但大部分沒有。作為區(qū)縣報,而且大部分是周報,頭版適時配置一些精要而信息豐富的評論很有必要,它既可以是一種政策信息的深度解讀,也可以是對于城市社區(qū)發(fā)展、文化調適、功能定位等各方面的闡述。
四、綜觀這些區(qū)縣報,會發(fā)現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報刊都側重傳播的自上而下,而相對比較忽視傳播鏈條的自下而上,這就造成了傳播鏈條的失衡狀態(tài),政策信息的擴散自然重要,對公民意識的訓導也有必要,但是來自民意對于權力機構的某些缺陷的批評和監(jiān)督也同樣重要,來自社區(qū)居民對于社區(qū)文化發(fā)展的個人設想也同樣值得尊重,區(qū)縣報理應搭建這樣一個塑造認同感的平臺。
區(qū)縣報如何拓展表達空間:以《嘉定報·月末版》為例的分析
《嘉定報》除每周一刊4開8版外,每月還增出4開8版月末版。
《嘉定報·月末版》由新聞、生活和文化三大板塊構成,新聞板塊包括頭版、視點版(第2、3版)和人物版(第8版),縱深挖掘嘉定每月重大新聞事件、熱門話題和新聞人物;生活版(第4、5版)側重提供主題式生活資訊和生活故事;文化版(第6、7版)注重挖掘嘉定人文歷史。
《嘉定報·月末版》的頭版重視導讀功能,整個頭版即由報頭、導讀欄、海報式導讀和“嘉言堂”專欄組成,在筆者分析的區(qū)縣報中,該報是最重視導讀的,導讀欄居于通欄橫排的報頭下方的左側,一欄到底,通過圖片、標題、內容摘要三者的結合對“生活”、“文化”和“人物”的內容進行展示。報頭下方居于導讀欄右側的即是海報式導讀,橫排的四欄大標題下是一幅占三分之二個版面的大圖片,配以簡要的文字說明,同時注明“全文詳見二三版”(視點版)。海報式導讀下面是評論專欄“嘉言堂”。這樣,頭版既具有了“視窗”的功用,將報紙的所有版面統攝起來,向讀者展示了整個報紙的內容,幫助和吸引讀者閱讀,又表達了態(tài)度和觀點,很好地實現了導向功能。
視點版,由第2版和第3版通版編排而成,每期都是就重大事件或重要話題縱深挖掘的專題報道,比如世博專題,與其他區(qū)縣報泛泛而論的世博會報道不同,《嘉定報·月末版》是立足嘉定探訪世博園,尋找世博園區(qū)內的嘉定元素,這樣的專題凸顯《嘉定報·月末版》作為區(qū)域報紙的差異性與必讀性。
生活版,由第4版和第5版通版編排,該板塊是為彌補《嘉定報》缺乏實用的生活內容而設置的。生活版主要由“指南針”、“讀政策”、“達人薦”、“回音壁”和“酷地帶”等欄目構成,既有時尚生活資訊,也有對政策的解讀,還給讀者與政府部門溝通搭建了平臺(“回音壁”)。生活版每期的內容也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如2月22日的“80后”、6月28日的“慢生活”等。這種主題式生活內容的策劃組織,既避免了信息的羅列堆砌,又強調了整體感,提高了傳播效果。版面編排上,生活版與視點版保持了一致。
文化版,由第6版和第7版通版編排,也是圍繞某一主題策劃的專題報道,文化版注重傳播介紹嘉定的文化歷史,也關注嘉定當下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生態(tài)。版面編排上,都在文前加編者按,也都既強調視覺沖擊力,又強調整體的統一,以大標題和大圖片形成視覺中心,而單篇稿件的題文格式和字體字號也都保持一致,以強化稿件的內在關聯,加強專題的整體感,突出主題。
人物版,聚焦有故事的嘉定人,《嘉定報·月末版》2010年報道過的新聞人物有勞模、經營者、科普達人、奉獻者等。人物版也是圍繞某一主題來組織人物報道,如6月28日的“蜘蛛俠”與郭耀華“玩”的都是文化。人物版的版面編排也和前面其他板塊的版面編排保持了一致,使用通欄大標題,加編者按,單篇稿件的題文格式和字體字號也都一致,既強調整體感,又彰顯了主題。
就筆者對于手頭擁有的2010年已經出版的《嘉定報·月末版》的深度閱讀,我認為該報月末版具有以下特點:
主打深度和獨家。月末版在信息的搶點上沒有任何優(yōu)勢,因此一定要在新聞的深度和獨家方面多做文章?!都味▓蟆ぴ履┌妗返拿總€板塊都是通版編排的專題策劃,致力于將聚焦的選題做深做足做透。所有的報道都是記者編輯自己采寫,強調獨家和原創(chuàng)。還通過在頭版設置評論專欄、給每個專題加編者按,既深化報道的思想內涵,實現導向功能,也以發(fā)出這種意見性信息,來彰顯自己的原創(chuàng)和獨家。
注重專題策劃?!都味▓蟆ぴ履┌妗返膶n}策劃采用故事化寫法,模塊化處理,講究人物的故事、細節(jié),每篇稿件既單獨成篇,又服從于專題整體,都用編者按來揭示報道的意義,既幫助和吸引讀者閱讀,又彰顯了主題,加強了整體感。形式上,都以大標題和大圖片形成視覺中心,單篇稿件都采用統一的編排方式,都以基本欄排列,使用相同的題文格式和字體字號,減少變化,突出整體,以加強稿件間的內在關聯,強化專題的整體感。而所有板塊的專題策劃,在風格和形式上也都保持這種一致,既塑造了完整統一的報紙形象和風格,也凸顯了它的整體獨特性。它的專題策劃還注重專題的集中性與發(fā)散性,如1月25日那期的人物版《十年幸福點滴事》就與該期的視點版《零零年代的精彩嘉定》相呼應。
注重視覺傳達。海報式導讀的大圖片和每個專題的大幅圖片都色彩明快,生動搶眼,印刷質量好,打造強勢視覺吸引力。采用通版編排,充分利用版面空間,使用大標題、大圖片,專題更有氣勢。運用“減法”原則,盡量減少版面的變化,如單篇稿件都以基本欄排列,標題都為橫排單行蓋文題,字體字號都保持一致,這樣既突出了專題的整體,也使得字體字號不同的大標題和大圖片組成的視覺中心更具強勢。整個版面既清新簡約,又鮮活醒目。
簡明通透的現代模塊編排方式?!都味▓蟆ぴ履┌妗返念^版是靜態(tài)模塊式版面,每期都是由報頭、導讀欄、海報式導讀和“嘉言堂”構成,采用靜態(tài)設計,在專欄版位和形式、稿件題文格式、標題字體字號和色彩的使用等方面都沒有變化,形成了四個固定的模塊,組成頭版結構框架。這種版式既方便編輯排版、撤換稿件,又形成了穩(wěn)定統一的風格,強化加深了讀者記憶,有助于形成穩(wěn)定的讀者群。其他板塊的設計,也不追求變化,在橫向的空間上保持大體相同,在縱向的時間上也保持了一致的風格和形式。
當然,《嘉定報·月末版》由于創(chuàng)刊時間較短、報紙規(guī)模相對較小、報紙屬性等因素的影響,還存在提升的空間。這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每期視點版的新聞報道,雖然集納成通版編排的專題報道,但是有些稿件缺乏內在的關聯,甚至有些專題有“形聚神散”的缺陷;其次,月末版對于經營人物的報道,側重于講述其人生故事和創(chuàng)業(yè)生涯,但有些文章分寸把握得不是太好,容易給讀者一種新聞軟文的印象;最后,綜觀整個報紙,或許因為采編團隊的規(guī)模所限,從新聞專業(yè)主義的視角來看,新聞報道的專業(yè)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報道的敘述、視角等還缺乏讀者本位意識,故事不生動,宏大敘事,缺乏細節(jié),新聞寫作模式化,很難抓住讀者的眼球。
就全國各大城市的區(qū)縣報現狀而言,上海區(qū)縣報相對比較成型,出版也相對穩(wěn)定持續(xù),而上海區(qū)縣報的內部也存在層次的差異性和發(fā)展的不均衡性,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多種多樣,本文試圖拋磚引玉,將上海區(qū)縣報的概況做一個整體性的分析評估,總結其經驗教訓,以供區(qū)縣報的采編人員借鑒之用。
?。ㄗ髡邌挝唬汉怅枎煼秾W院新聞與傳播系)
編校:張紅玲